行政管理学“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2020-05-29 08:21李文钰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摘 要: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一些大学生依然存在缺乏信仰、价值虚无,道德行为欠缺等现象。因此,在发挥思政课德育教育主阵地的作用时,应充分发挥大学专业课程立德树人的作用,实现课程思政。行政管理学课程是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引领学生价值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行政管理学课程思政有益于帮助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为了提高行政管理学课程思政的效果,在课程的教育和教学中,我们根据课程思政的目标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建设,改进课堂的教学方式、改革课程的考核方式,实现专业课程“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相统一。

关键词:课程思政;行政管理学;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3B-0013-04

一、行政管理学课程思政德育发展目标的定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从“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这是教育理念的变革,表明课程教育要重视立德树人,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过去的课程教学目标更注重的是课程的知识性、技能性,即课程的科学素养,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是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结合在一起,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具体到行政管理学课程,其德育发展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对我国的行政体制及其运行过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能够对当前的政府行为进行理性分析,具备公共事务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逐步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权力观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利益观,信仰法治、守护公正。培养学生对中国制度和理论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让学生成为讲正义、知荣辱、敢担当的优秀爱国主义青年。

二、行政管理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优秀的大学生不仅仅要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技能,更应该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品性修养和职业素养。在校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技能,更要修好素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的出台, 对于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德育素养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课程思政,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的课程教学过程中,逐步教育和引导学生,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帮助大学生逐步提升道德品质、品性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行政管理学课程中加入思政元素,提升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德育素养日益变得重要。

首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各种社会政治思潮纷纷浮现,文化日益多元化。同时,在社会中充斥着各种社会现实利益的诱惑,人们变得有些功利化,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用功利作为衡量事物或者行为价值的尺度。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缺乏鉴别能力,很容易受到负面东西的影响,因而有些大学生不求上进、自私自利、急功近利、价值虚无、缺乏信仰,对于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日益淡薄。

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推进,互联网迅速发展,多媒体工具多样化、功能完善,大众已经进入一个以网络为纽带的信息时代。当前网络给社会公众提供了良好的表达民意的平台,如贴吧、论坛、博客及微信等社交工具。网络上的海量信息呈现出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真伪难辨的情况,不健康的网络文化、低俗之风及大量的负面信息给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带来了诸多难题。当代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原住民, 他们成长于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之中,面临的诱惑和困惑较多,对待网络舆情或社会热点不能“以正视听”和“准确辨别”。

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扩展了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一系列全新的交往方式、实践方式和认知方式。在这样一个开放、多样和个体化的场域中,传统的价值观念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和海量信息冲击着人们的价值理念,改变了意识形态的传统价值生态环境。

再次,行政管理学是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不仅在专业的知识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引领价值观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行政管理学课程内容中本身与个人的道德修养、价值观、人生观相关的。例如,在学习“领导者的素质结构”“公务员的素质”两大块知识时,我们可以穿插一些思政的元素,引导学生理解个人的素质结构,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德、才、学、识、体等各方面的素养,成为新时代的好公民。在学习“行政法治”的内容时,加入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因此,在行政管理学课程的知识学习中完全可以融入思政元素,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接受思想的洗礼和价值观的塑造,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真正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结合。

“立德树人在实践中就是要着眼人才培养这一中心环节和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自觉地和青年学生的业务能力、科学知识、身心健康、人生发展的需要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的融入路径

提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是要找准思政教育内容的切入点,思政的内容及其深度要和课程的教学内容相吻合,切入教学内容的时间点要恰当,不露痕迹,实现无缝对接。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融入路径。

(一)充分挖掘行政管理学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为了更好地实现行政管理学课程思政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教材,提炼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范式,充分挖掘课程知识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实现课程知识教育与德育有機融合,将德育渗透贯穿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行政管理学课程内容中有丰富的思政德育元素。比如,廉政、勤政、清正廉明、诚实、守信、克己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其转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动化的有效教学载体,从而在传授学生知识的过程中,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在“润物细无声”的知识学习中融入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最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效果,培养学生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同感与自豪感,让学生成为讲正义、知荣辱、敢担当的优秀爱国青年。

(二)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想作为融入点

为了更好地在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实施思政教育,教师应积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行政管理理念和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

他提炼出了许多有助于治国理政、安邦济世的思想,比如,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关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关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关于“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的思想,关于“为政以德、政者正也”的思想,关于“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关于“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的思想,关于“清廉从政、勤勉奉公”的思想,关于“俭约自守、力戒奢华”的思想,关于“和而不同、和谐相处”的思想,关于“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居安思危的思想”等等。

根据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目标,组织教师汇编能体现治国理政、安邦济世的相关文章或典籍,以此作为课程的补充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在课内或课余进行阅读。同时,在汇编时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对文章和典籍所蕴涵的道理也有更深刻的体会。通过阅读、学习这些文章和典籍,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和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治国理政、安邦济世等思想,使学生逐步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化,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来充实自己,培养高尚的人格,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提高民族凝聚力。

(三)以经典历史故事作为融入点帮助大学生提升个人修养

当前,经济高速运转,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速度越来越快,日新月异,互联网技术和自媒体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随之而来的还有各种各样的社会思潮。面对这样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提高自我分辨能力、自律能力,做到洁身自好、自强不息、严于律已、以身作则、言而有信,在浮躁的社会中学会沉潜、积累。要做到上述要求,毫无疑问,必须要提升大学生个人的自身修养。什么是修养?孟子云:“修身以养性。”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谈到中国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传统典故蕴含中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经典历史故事蕴含丰富的德育元素,如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轻利重义、崇尚礼仪等,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根据行政管理学课程的内容,在合适的教学内容中穿插经典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个人修养。例如,在讲“行政领导者和公务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时,可以穿插几个经典历史故事,如“不为五斗米折腰”(《晋书陶潜传》)、“克己奉公”(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烽火戏诸侯”(《史记·周本纪》)等,达到知书、明礼、修身的目的。

(四)以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为案例融入课程教学

社会热点是指那些在一定时期内能够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和主动讨论、议论、评价,并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内外现象、事件、人物和问题。由于专业的知识结构性,行政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更为关注,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他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信息获取渠道呈现多元化、即时化的特点。社会热点问题所反映的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可是,大学生由于受社会阅历、经历以及年龄特征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认识往往流于表面、有失偏颇。这对于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的大学生来说,非常不利。

教师不仅要密切关注并深入研究社会热点问题,同时认真分析社会热点问题对学生思想和行为方式所产生的影响,把学生普遍关注的典型热点问题,根据行政管理学的课程内容选取汇编成案例,结合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尤其是那些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人们开拓进取、彰显社会公平正义的热点问题,其传递的是正能量,对人们产生正面的激励和鼓舞作用,有助于弘扬社会正气,对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积极的意义。

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联系社会热点进行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行政管理理论的热情和积极性,改变了过去那种枯燥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了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治鉴别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行政管理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效性,从而在学习课程理论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四、行政管理学课程思政实施的具体措施

(一)有效培育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

课程思政的主体是教师。首先,任课教师应该治学严谨且掌握现代大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具有较好的专业学科知识和技能,有良好的教学能力。其次,任课教师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德育素养、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教师的德育素养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德育的效果,教师在学生心灵成长和德育素养的培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因此教师要以身作则,起到一个良好的示范和榜样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师不仅要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还要坚定地认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内涵、产生。认同任课教师要积极响应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参加学校和省市举办的相关的“课程思政”培训。结合课程的教学实际,开展针对性的研修和培训,进行集体备课,将育人要求和价值观教育内容融入任课教师的话语体系中。通过一系列措施,强化教师结合课程以德育人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和价值教育的执教能力。

(二)立足立德樹人,做好课程教学再设计

习总书记指出:“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要面向全体学生,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 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促进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不仅要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要求在进行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时,教师要做好课程再设计,研究行之有效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增强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首先,在制订课程教学目标时,不仅要重视课程专业知识的学习,还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纳入进来。其次,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发掘具有《行政管理学》课程特点的“思政资源”,深度拓展教学内容,特别是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的热点问题、经典文献的阅读等。再次,根据思政教育的内容选择灵活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以达到激发大学生认真学习、积极实踐、广泛讨论、积极思考的良好氛围,实现认知、情感、理性和行为全方位认同,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创新教育方法和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全过程

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春风化雨的德育教学效果,要不断创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行政管理学课程的兴趣。比如,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展现案例、课堂讨论案例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尽量让学生主导课堂。在采用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根据行政管理学的相关内容确定德育主题,让学生主动学习和研讨案例,通过案例式教学法组织教学,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领与课程知识的学习相结合。

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相关的德育主题教学时,可以采用演讲、讨论、辩论、模拟教学等手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调动学生上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愉快地接受知识的同时,实现德育的渗透。也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以学生为主体,图文声像并茂地反映相关课程知识,把价值引领要素及内涵巧妙地融合在原有的课堂教学中,实现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合二为一。

除了课堂上的教育教学方法的变革,课外也要采取多种形式,提升行政管理学课程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利用网上学习平台,学生在课余登录观看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德育视频,阅读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德育文献。利用学生广泛使用的微信等媒介,建立行政管理学课程微信公众号,通过公众号发布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经典文献、经典历史故事、社会热点问题等,图文声像并茂地反映相关的内容,使学生在行政管理学课程视角下身临其境地回顾历史,重温经典,思考现实,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

(四)改革行政管理学课程的考核评价模式

课程考核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检验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情况,让教师及时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和动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认真和努力。既然在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纳入思政元素,进行德育培养,那么在课程的考核评价中也要纳入德育学习的内容,以检验课程思政的教育效果。

首先,将行政管理学课程的考核组成部分划分为三大块,分别为课程基础知识考核、课程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核、思想政治德育素养考核。根据实际情况每块考核要素占有不同的比例,其中思政考核评价,是了解和检验思政教育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它是对学生在学习行政管理学的过程中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习得情况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表现、价值践行等多方面表现进行的考量,着重考核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否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健全的人格、较好的责任担当、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其次,构建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传统的试卷考试在考查课程知识中依然适用,但是考核重点不应当是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重现,而是应该注重知识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核。思政考核评价应更多地采用多种具体的考核方式,比如,采取主题演讲、学生PPT制作展示、主题征文、主题辩论和时事评论等,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教师评定其成绩,并把成绩纳入学生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总成绩当中。

高等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 起到改变学生知识图式与思维方式的作用,还要发挥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作用。

因此, 课程思政要注重价值引领, 把价值引领融入课程知识体系, 在课程知识传授中体现价值引领。行政管理学课程思政,是要让思想政治教育从专人向全员转变,打破高校思政课“孤岛化”窘境,让任课教师也承担育人的责任,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课程的教育教学全过程。我们要准确把握行政管理学课程的性质特点,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不断改进其以德育人的效果,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融会贯通,实现立德树人、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理工大学2018年度校级“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江西理工大学2018年度校级教改课题项目。

李文钰(1976-) ,女,汉族,江西泰和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府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淑慧.“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建构的理论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7,(3).

[2]何春霞.网络民意的负面影响及其规避[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

[3]冯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力量[J].思想理论教育,2017,(7).

[4]王伟光.坚定文化自信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求是,2016,(24).

[5]习近平.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 推进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J].党建, 2014,(10).

[6]许枝.社会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及应对研究[J].科技视界,2016,(25).

[7]王姝.试析社会热点事件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相结合的有效途径[J].法制与社会,2013,(5).

[8]崔翠.我国高校“立德树人”的路径选择[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

[9]江世鑫.基于高校育人功能分析创新大学生廉洁自律教育路径[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4, (5).

[10]习近平.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1]葛道凯.认清形势 把握方向 突出重点 以改革的思路推进现代职业教育[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4,(13).

[12]邱伟光.论课程思政的内在规定与实施重点[J].思想理论教育,2018,(8).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