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
“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既往的老基建有不同侧重点,云计算、数据中心、大数据、人工智能、5G,着眼的是国家数字经济体系的建设,打造的是数字经济体系的底座;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既往的老基建又是相同的,铁路、公路、机场、城市建设等传统基建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新基建与传统基建一样,都是推动国家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作为国家基础设施,都应该是牢不可破的。”这是华为云CTO张宇昕在接受《中国电子报》就新基建的专访时,首先向记者表明的一点。“新基建就是数字化的‘铁公基,它是智能化的信息高速公路,新基建能让数字世界支撑物理世界更好的发展,所以新基建会让老基建发挥更大的效力。”
联接+计算是智能世界的基石
“新基建的目标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由传统模式逐步走向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张宇昕认为新基建的目标要包括上面三个阶段,我國各个行业发展不太均衡,有已经经历过信息化迈向智能化的互联网行业,也有还处于信息化进程中的大量的传统行业,而各行各业最终的目标都是走向智能化,这是数字经济的高级阶段。
“我认为新基建最核心的是两点:一个是联接,一个是计算。这两点对于整个新基建来说,具有最重要的意义。”张宇昕说。
为什么是联接和计算?
张宇听说,走向智能化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把物理世界映射成数字世界,包括把物理世界转换、抽像成数据,以及数据的存储和处理,数据处理的核心就是计算,因此计算是数字世界的基础技术。而孤立数据的价值是很低的,所以在有很强算力做计算的同时,还要能够把这些算力联接起来,形成一朵云,才能实现智能化。联接加计算合起来组成了通往智能世界的钥匙,才是新基建的横心所在。
联接能力包括固网联接和无线网络联接。我国固定网络建设已经由G级别的光网络走向了T级别的光宽带网络;5G网络将使无线网络提速10倍,联接能力更会大幅提升。
对于计算,张宇昕表示:“未来智能时代,随着5G创新应用的逐步发展,多样化应用催生多样化算力的需求,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创新需要大量的多样化算力,既需要通用计算算力也需要异构计算算力。随着新应用数量和种类的增加,可能会出现更多种多样的计算单元。国家未来的数字经济,必然需要这些多元算力支撑。因此在这次新基建中,耍构建一个我们自己掌握核心技术的多元计算能力。”
目前我国在算力的核心技术上已经有很多创新,其中就包括华为推出的鲲鹏、昇腾系列芯片和技术。
在刚刚结束的华为开发者大会上,华为也宣布,坚持以“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使能合作伙伴”策略推动鲲鹏计算产业发展,开放华为30年积累的ICT技术和能力,以“鲲鹏+昇腾”硬核双引擎,为业界提供澎湃算力。
计算架构变化大势所趋
“随着智能化的推进,未来数据中心里,大量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应用需要海量的计算,大量基于图像、视频的计算需求,是目前的单一通用计算架构满足不了的。所以我们预料不远的将来,整个数据中心里多元架构的算力组合将是主流。”张宇听表示。
笔者观察到,ARM架构体现在低功耗密集计算领域的优势,在数据的大并发、多联接计算中,会帮助用户突破现有计算瓶颈。
“多元计算是未来趋势。”张宇听说,“国家大力推动新基建,我们在做数字化基础设施时,一定要把多元计算的架构策略考虑进去,使技术更符合未来业务的要求,而且在新出现的多元计算能力上,我们国家已经有非常多的核心技术、创新技术积累,可以推动这些技术不断超越过去,向前发展。”
多元计算带来的不仅是硬件架构的变化,如何让多种业务类型、多种数据类型之间能协同工作,也是很大的考验。
去年,华为云面向云、AI、5G时代推出了全新分布式云操作系统——华为云瑶光( AJkaid)智慧云脑。“瑶光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多业务类型、多数据类型带来的问题。”张宇昕说,“它向上能够智能地识别应用,感知应用对算力的要求,向下可以实现多元化异构算力的自动调度和智能化匹配。”华为云把AI能力融入瑶光智慧云脑,使它具备一定的自学习能力,通过对应用的行为感知来预测某种应用对算力资源的要求,在下层各种异构计算资源和上层应用之间实现最佳供给和匹配,使资源利用率比基于经验和逻辑判断做的匹配得到明显提升。
倒逼“端边(网)云”能力提升
谈到新基建中关键季载产业云计算的建设方式,张宇昕认为,第一步应该强化数据中心建设,做好基本算力的建设(基本算力既包括通用算力也包括异构算力),做好基础网络的联接。第二步是在数据中心之上为行业和应用搭台,建立大数据、人工智能平台和创新应用平台,同时通过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推进数据治理,实现数据集中,让数据发挥价值。第三步是把各行各业积累的行业经验在云化的平台上积淀下来,积淀下来就能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中分享,发挥最大的效力。
而随着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应用的驱动,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形态趋向于“端、边、云”“端、网、云”协同结构。张宇昕说:“自动驾驶、远程工业控制、云游戏、AR、VR场景里,不是单独由云来完成,或者单独在手机或端侧设备上完成,这些应用既需要‘端,也需要‘云,更需要非常大的带宽和非常低的时延。需要云、端与网络和边进行协同。”
未来的数字化、智能化应用,会倒逼“端、边(网)、云”提升基础能力。现在视频清晰度已经从720P走到1080P,乃至2K、4K和8K的超高清视频,需要的带宽越来越大;工业控制、自动驾驶这类对时延敏感的业务,需要时延越短越好;对计算能力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多元算力的类型也越来越多;这意味着数据中心要升级换代、手机和端设备也要升级换代。“从云基建的角度看,就是不断地解决更大的、更多类型的计算能力,实现更大的带宽、更低的时延的联接能力,端边(网)云协同的目的就是让端上的计算和数据中心的计算,通过边和网络的联接来协同,使得端和云的算力更强,时延更低。”
华为将发挥关键作用
数字基建的回报非常可观。据业界研究机构分析,在过去的30年中,在数字经济中投资每增长1美元,会带来GDP增长20美元。而在传统经济里投入每增长1美元带来的GDP增长仅是3美元。外界普遍认为,华为能够在数字化基建中发挥很关键的作用。对此,张宇昕认为,华为的主要能力和贡献在于数字经济的底层数字化基础设施领域。
第一,能够实现数字化基建核心技術的可控性。“新基建既然要成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就要符合基础设施的一个很重要的特性——牢固而不可动摇,否则不能成为基础设施。”张宇昕说,新基建中大部分是数字基建,其中包括的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大数据、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华为在这些场景和技术中有多年的积累,而且在“端边云”“端网云”协同的结构中,华为有全栈技术、全业务场景的工程能力积累和核心技术创新的积累。
第二,华为在横心技术上有强大的创新能力。联接技术一直是华为的强项,在垒球角力的5G技术上,华为已经占据领导者地位。在计算技术上,近几年华为将过去沉淀于内部使用的核心技术向外释放,包括提供基于鲲鹏芯片和昇腾芯片打造的多样化计算能力、多年使用锤炼的办公协同系统WeLink、多年软件开发经验积累的DevOoud服务、基于自身数字化转型积累的ROMA平台等,都将通过华为云向外界做能力开放。
第三,华为可以用自身的数字化转型经验,服务于政府、企业、各个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华为自身就是一个大型全球化制造企业,过去30年也经历了从传统模式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演进过程。对传统制造业、政企行业的转型来说,这种经验非常宝贵。其中工业互联网、ROMA、企业智能(EI)等面向中大型企业的解决方案,将在新基建浪潮下,将通过华为云助力企业用户发挥最大效能,有效支撵其技术和业务创新。
第四,在全球化视野下,新基建不仅服务于国内市场,也将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华为领先的垒球化能力可以帮助实现国家新基建的全球化。华为在全球170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有丰富的以信息化、数字化实现全球协同的经验,在全球积累了丰富的本地化经营经验,这些能力和经验可以形成云服务,提供给“走出去”的中国企业。
张宇听说,华为要强调的一点是,基建的核心是基础设施,华为的核心价值就是把基础设施搭好,把“路”、“桥”和数据中心修好,做成黑土地,让我们的伙伴和客户在这个平台上跳舞,华为与之携手未来,共同发展。
“新基建,尤其是数字化基建,肯定不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一定不能做成封闭系统,在技术上开放,在生态上开放,让整个产业参与其中,大家可以一起把新基建做好,最终国民经济受益。”专访最后,张宇昕表示,“据了解,2019年垒球数字经济约占全球经济20%左右,我估计,国家对数字化基建的投资比例应该高于新基建、老基建总合的20Y0以上,才能以压强投资打造牢不可破的数字经济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