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信息技术,让古诗词教学更绚丽

2020-05-28 06:51李瑜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黄河水意境古诗词

李瑜

摘要:小学阶段正不断加强对古诗词的学习和传承,并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让传统的古诗词教学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良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古诗词;整合

古诗词语言精练,意境深远,韵味无穷,是中华历史文化长河中最璀璨的明珠,也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不断丰富着我们的精神生活。小学阶段正不断加强对古诗词的学习和传承,并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让传统的古诗词教学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然而,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有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古诗词教学的不良现象

(一)喧宾夺主,学生自主体验边缘化

由于历史变迁、文字的发展,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和韵味很难通过语言的表述让学生感同身受,于是教师在课堂中引入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桥梁,化解难点。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课前耗费了大量精力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凭自己的主观感受预设教学过程,导致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都被精美的幻灯片占据着,学生由课堂的探究者变成了旁观者。古诗词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信息技术的过度运用,大大弱化了学生自主探究和感悟古诗词的能力,让学生的自主体验边缘化。

(二)不加节制,学生能力发展单一化

古诗词在寥寥数语间展现大意境,需要学生“咬文嚼字”,调动感官、思维和情感,才能真正品味诗情。而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通过动画呈现景物之态,借助影像表达意境之美,看似化难为简,让课堂变得有声有色,其实这样的行径无异于画地为牢,淡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品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空间,禁锢了学生的理解、感悟、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让学生的认知日趋单一。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古诗词教学的探究

如何让信息技术发挥最大优势,真正助力于古诗词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出发。

(一)重精练,突出重点

过于烦琐的信息技术手段,一方面大量挤占课堂时间,让课堂缺失语文味;另一方面容易让学生分散注意力,从而错失与文本对话的机会,丧失学习古诗的兴趣。因此,古诗词教学首先要规范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删繁就简,这样才能做到教学目标明确,让学生回归课堂、回归文本。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古诗词教学每一环节的小目标,适当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导入阶段,我们可以借助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初读阶段,我们可借助音频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在精读阶段,我们可通过有效链接加深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在诵读阶段,我们可播放视频动画,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感悟意境,提高诵读兴趣。如教学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在上课前播放与这一主题相关的歌曲。未成曲调先有情,伴随着优美舒缓的乐曲,学生渐渐安静了下来,产生了极高的学习期待。课堂上恰当地借助信息技术的音频、图片、文字等功能,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二)重点拨,突破难点

古诗词表现形式特别,年代久远,与学生的认知、情感存在差异,现代信息技术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矛盾。如《过故人庄》中“鸡黍”“轩”“场圃”等事物超出了学生的认知,为此,我利用课件展示图片,帮助学生迅速地理解诗意;《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中出现“剑外、蓟北、巴峡、巫峡、襄阳、洛阳”等六个地名,在学生充分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我利用课件出示地图,使学生通过找地名感受杜甫“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的欣喜和急切之情,为感悟诗情做好了铺垫。现代信息技术克服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抽象的诗词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来,帮助学生化解难点,学会紧扣关键词语,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

(三)重留白,丰富想象

“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留白的地方会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古诗词言简意赅但意韵深远,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巧设“留白”,给予学生揣摩文字、激发想象的空间,则能让古诗词的意境变得更加生动丰满。例如,我在教学《浪淘沙(其一)》时,第一次试教时设计了一段黄河奔流的视频,以此让学生感悟“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雄浑气势,结果学生的描述寥寥几句,乏善可陈。我仔细反思后发现是自己过多地运用信息技术遏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于是第二次试教,我只用课件出示一幅简笔画:黄河水咆哮奔流,扑向岸边的岩石,然后让学生品读诗句,调动自己的感官想象画面,说说黄河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此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发散開来:

生1:我看到了奔腾咆哮的黄河水像凶猛的狮子一样扑向岸边。

生2:近处的黄河水裹着黄沙汹涌地向岸边扑去,溅起无数浪花。远处的河面更是一片迷蒙,被水雾笼罩的河面与天相连,无比辽阔。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生3:巨浪滔天的黄河水扑向岸边,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连我发出的惊叹声都被淹没了,看着这样的黄河水,真让人胆战心惊,不敢再前进一步。

……

巧借多媒体,关注诗句中的留白,收获的是学生无尽的想象力。

(四)重拓展,碰撞思维

课堂是诗词教学的主阵地,但绝不是唯一的场所,利用信息技术创建课外的“第二课堂”,能够帮助学生将课堂习得迁移至课外,注重运用。例如,在学习《宿建德江》《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两首古诗词时,课堂上学生紧扣诗眼和关键诗句品味月夜景色,感悟诗人的不同情感。课后我便顺势利导,在QQ交流平台上布置“一切景语皆情语——论诗中月”的集体交流活动。学生网上查阅与月有关的诗词资料后,展开了激烈讨论,提出观点的同时比较异同,发现“举头望明月”是借月思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借月思友,“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月中有愁苦,“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中见旷达……此外,还有学生提出日常习作中也可以借助景物表达内心情感。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常规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由学习者变为探究者,自主搜集、筛选、整合、比较、归总资料,将课堂所得延伸开去。

语文教育现代化是语文教育的必然趋势,它不仅是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更是教学理念的现代化。关注方法,不断实践,相信现代信息技术与古诗词的完美邂逅,定能绽放出更绚丽的色彩!

(责任编辑:韩晓洁)

猜你喜欢
黄河水意境古诗词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春色满园
两滴黄河水
猜诗词
包头市城市规划区承压水分质供水探讨
一朵花的意境
SKALAR流动分析仪测定黄河水中的总氮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