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于张恨水研究的思路长期以来都介于新与旧、雅与俗、先进或落后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这样的研究方法有其价值但显然已经与时代发展相脱节。面对21世纪中国文学、文化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如何看待张恨水通俗小说的文化内涵,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对接逐渐成为学界的关注点。重读张恨水代表作品《金粉世家》,能从传统文化构成中解析张恨水的文化心理与文学意义。
关键词:金粉世家;张恨水;中国文化;文化心理
作为美国畅销作家,苏珊·埃勒里曾说过:“畅销书是一种有用的工具,我们能够透过它们看到任何特定时间人们普遍关心的事情和某段时间内人们的思想变化。”[1]张恨水生活的时代是中国社会极具变革的动荡时期,虽有启蒙、革命等宏大时代主题,但也充斥着生活、故事、人情冷暖与市民百态,生动的市民故事和心灵秘史更丰富也更为自然,是构成那一动荡年代的别样生活图景。然而纵观21世纪张恨水研究无非是从文本内部形象、语言、主题思想、艺术特色角度进行,或者从比较研究、传媒与影视改编等角度切入。近几年虽有一定的文化层面研究,但都是针对张恨水小说中的某一种文化形态加以分析,不能宏观把握作品的深层文化内蕴。面对21世纪中国文学、文化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张恨水作品研究也呈现出不同的思维逻辑,加之近年来其大量小说被影视重新改编、经典被一次次重读,如何理解张恨水通俗小说的文化内涵、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对接显然已成为新时代张恨水研究的新视角与时代新课题。
一、传统北京文化
张恨水笔下所呈现的北京的真实体现在作品中的京白、真实的地域名胜、街道胡同及人文风俗,因此在这种文化视角基础上分析张恨水小说的文化思想意义也就有了一定的依据。无论是京白还是北京方言均明显带有北京的地域独特性,而由京剧术语发展而来的京白明显具有这种艺术形式的韵律性与节奏性,成为老北京市民的语言习惯。纵观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张恨水小说,我们会发现这种京白形式非常普遍,如“做个小东”“吃小馆子”“搭架子”“磨不开面”“不能够”“成不成”“把菜全弄得了”……这种亲切朴素的语言形式是张恨水驾驭通俗小说的关键,极大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市民百姓是张恨水作品传播的助推力,将大量京白写入作品能够看出作者对阅读接受者的一种讨好,及对读者群审美趣味的迎合,这是从主观创作角度的思考。而客观上,作品中对于北京语言、北京礼节的细致刻画,的确能够反映出当时市民阶层的一种文化心理状态,这也是张恨水作品至今依旧能受读者喜爱的重要原因。
从文化地理学角度分析,包括《金粉世家》在内的张恨水作品中,大量出现真实的地理名词如北海、西山、海淀、大栅栏、北海公园、来今雨轩等,不仅还原了当时的文化现场,更大程度上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提升了市民的阅读趣味。在第十三回有这样一个桥段:燕西抬手一看手表,已是一点了,便问清秋到:“我们到香山?还是到八大处?还是到汤山?”清秋道:“谁到汤山去?那是洗澡的地方,就香山吧。”于是二人同坐汽车,出了西直门直奔香山。”[2]61-62西山是燕西、清秋二人定情的地方,会让许多读者体会一种历史现场感。上层社会公子哥约会即可挑选西山也可选择汤山,这便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作者对公子哥形象的讽刺,对上流社会生活习惯的暴露。这里的文化名词已不单单具有地理意义上的含义,而是一种市民文化趣味与品味的象征,种种真实的地理环境成为小说人物的主要活動场所,以鲜明的生活色调来描绘老北京古都百年来的民俗世态。正是因为有人物的存在与活动,老北京才成了有声有色、有情有味的都市。张恨水用小说中的人物带动了活动的场所,使其笔下的老北京的固体物象因各色人物的存在而具有一种立体感,更为生动、可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老北京的风韵与魅力只增不减。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将风俗习惯和时代精神归结为文学艺术产生的“精神”气候[3]。一个地域的风俗习惯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时代精神的微观缩影。在张恨水小说创作中的北京气派不只体现在京白语言艺术、自然风景上,对北京民俗事态的细致发掘是作者留恋传统文化的体现。婚丧嫁娶、风土人情、衣食住行、游戏娱乐尽收眼底。张恨水对北京市民生活刻画甚为精到,描绘这些风俗世态的意图绝不仅仅是渲染生活的点缀,更要凸显人物性格。但总体而言,张恨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执着的文化心态,从作品中能够看出他对传统文化的留恋与坚守。
二、宗教文化
在从事新闻、文学写作之前的青年时代,张恨水多半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而“五四”时期的苦闷气息又让他对自己的文化选择所迷茫,因此佛教对其精神慰藉的作用不可小觑。在《金粉世家》序言中作者慨叹:“嗟夫!人生宇宙间,岂非一玄妙不可捉摸之悲剧乎?吾有家人相与终日饮食团聚,至乐也。然而今日饮食团聚,明日而仍饮食团聚否?”[2]1-3这清楚表明作者的宗教思想——“一切皆空”。大多数读者认为《金粉世家》写的是当时某一家族的衰落史,却不知它其实并无所指,仅是张恨水“一切皆空”思想的外现,甚至可以理解为当时作者的思想文化追求。金钱名利、爱恨情仇,到头来都是一场空,这就与《红楼梦》“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相契合。
而佛教思想在《金粉世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就是金太太和冷清秋。第二十八回金家大少奶奶有喜之时见金太太熟读《金刚经》,慧厂道:“年老的人富贵荣华全有了,就不能不怕出事,二来希望长寿,这两样事都不是人力所能办到的,就只念佛,做那修行的功夫了。”[2]565直白地指出佛教对金家老太的精神寄托作用。但此时金太对佛教的理解是十分浅显的,类似于一种迷信和祈祷方式,认为学佛是一种时髦事,实为作者的讽刺写法。命运的无常和人生的不可捉摸在冷清秋这一人物身上有着更为典型的体现。冷清秋面对金燕西的日渐冷淡,能想出的解决办法就是独上小楼,写字诵经。清秋在禅宗中思考婚姻和人生象征着“五四”时期出走青年们的思考。人生本就是一场空,一切事物都有因果轮回,如果以佛教思想重新审视这世家,就会发现其兴衰有着一定的必然性,这种从现实上升到命运的主题使小说具有了社会效应和社会价值。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狂飙突进的浪潮下,张恨水对文化、社会的理想追求不是简单归顺时代潮流,作者从始至终都不是走在时代前面的开拓者,可以说在现代文明进程中作者一直扮演中立的角色。究其原因是张恨水矛盾的文化选择,复杂的时代、迷茫的心态导致他需要通过佛教来找认识、找出路,因此佛教思想可以说是张恨水进行人生选择和文化选择的认识工具,借此来逐渐清醒,从而走进自己的内心。
三、“章回体”文化
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章回体小说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以巨大的内涵容量和对广阔生活图景的展现,被看成是中国小说成熟的标志,是任何其他文体都无法望其项背的,也因其发挥的巨大文学作用而成为中国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它必然彰显出一定时代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具有自身的先天性缺陷,比如文体规整而带来的封闭僵化、全知叙事视角、单线型结构与类型化人物模式等。面对时代潮流的不断发展,章回体文体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又不失中国传统文化气质就成为众多小说家奋斗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张恨水应运而生。
以《金粉世家》为例,小说中除了继承传统通俗小说的艺术手法如辞藻华丽、回目对仗外,在主题上摆脱了才子佳人的单一模式,开始呼应时代主题、表现北洋军阀统治下的社会内容;语言上去除掉了陈词滥调而运用一些雅化的语句与京白等方言。心理描写、内心独白与环境描写也成为小说的一大亮点。冷清秋与金燕西新婚时的唯美环境展示,二人婚姻出现危机后冷清秋渴望人格独立的大量内心独白,无一不是张恨水对西方小说创作的一种借鉴,而小说开头采用倒叙式形式,结尾则是开放式结构,这样的艺术手法更是大胆颠覆传统,开创了章回小说的新世界。张恨水一定意义上对传统章回体生命进行了延续,另一方面又对旧文体尝试着富有时代感的改写,这是《金粉世家》之后他小说文体的总体思路。其小说能够跨越时空在21世纪的今天仍旧具有一定影响力,从文体改良角度我们也必须肯定张恨水在文学史中的地位。无论曾经文学史对其定位如何,也不论当代学者怎样看待张恨水现象,他为文学史留下数量巨大的章回体改良小说这一事实是毋庸置疑的。客观地评价张恨水小说,其思想意义没有达到巴金《家》那种反对一切旧制度、旧意识追求一切新思想和斗争勇气的深刻的高度;也没有曹禺批判封建制度、思想的决绝彻底。因此张恨水从不是时代的弄潮儿,而始终处于主流文学的外围不被理解,这是他思想的局限。他自己也多次坦言创作小说一图利、二图消遣,可以说他在现代文坛登场时就宣布了自己的创作基调。正如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说:一个小说家只为百姓说故事,写百姓读的小说。张恨水又何尝不是为人民写作,或许动机没有那么伟大,但我们无法否定他们的平民意识,及通过作品传递出的文化精神。因此,改良传统章回小说是张恨水的一种文化选择,是他应对“五四”时期潮流不偏不倚、保持中庸的文化立场。
三、结语
《金粉世家》正是在这种变革的时代与独特地域背景下,通过对人物的塑造、生活方式的描绘及文化心态的展现,刻画了市民阶层丰富细腻的世情生活相。我们从中领略到了传统老北京的文化韵味,体悟到宗教文化对作家创作的不竭精神源泉,也更加感受到章回体小说的文化魅力。这些富含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元素是作品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可以说一定程度上成就了張恨水的不朽地位,也明确体现了张恨水一生追求的文化思想内涵。张恨水认为“过渡”时代的文化人肩上有两份重担:一份是承接先人的遗产,坚守文化;一份是接受西洋文明,这两份重担必须使它交流,以此产生新质文化形态[4]。这是处在东西文化夹缝中人们反叛传统又依恋传统、向往现代又排斥异端的“心理情结”的真实流露和形象表现。张恨水已不单纯是一个拥有至高地位的小说家,更是一种文化符码。对其作品的研究不能止步于新旧、雅俗的两元对立模式,而应该将更多的关注点投入到文化研究与思想的现代性新突破。
参考文献:
[1]格林.畅销书[M].托·英奇,编.董乐山,等译.美国通俗文化简史.桂林:漓江出版社,1998:45-46.
[2]张恨水.金粉世家[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1993.
[3]丹纳.艺术哲学[M].傅雷,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34.
[4]温奉桥.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112-113.
作者简介:张译文,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