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军
物理知识概念多,且具有抽象性,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必将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物理概念应该如何教学?如何从概念的变式与迁移中剖析概念内涵,帮助学生加深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呢?下面我们主要从概念正反例变式、概念的阶梯型表达、概念的多维化变化等方面来阐述.
一、从正反例概念的变式入手,来实现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解
在物理概念教学中,通常分为三个过程:一是联系具体材料,搭建具象化情境;二是展开物理思维启发,分析比较,形成抽象概念;三是通过变式迁移,巩固概念的理解与认知.对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内涵反映的是概念的本质属性,外延反映物理现象本质属性的对象,多表现为概念成立的条件或范围.如果不进行概念变式与迁移,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可能会无法理解概念,丧失物理逻辑关系.如对于密度概念,密度是一种特性,与颜色、气味相比更隐蔽,主要是描述物体疏密程度的一种物理量.密度的概念是物质的本身性质,与形状、大小、体积、质量等无关,但与状态、温度等有关.对于密度概念的讲解,我们可从自然界多种物质的不同密度关系对照中,让学生理解密度概念.但是,对于密度公式ρ=mV,为什么要用质量、体积来定义?很显然,学生理解了密度的本质特性,但对其表征的方法不理解.由此,我们展开变式与迁移:对于一杯水,倒掉一半后,其密度如何变化?同样,对于一杯水,降低外界温度,使其结冰,此时冰的密度有何变化?冰的质量、体积有何变化?再如,一瓶气体,抽掉一半,剩下质量、体积、密度如何变化?由此,对于密度的概念,其定义由质量、体积来确定.我们通过对照固态、液态、气态等不同状态,来分析密度与质量、体积的关系,从而深化对密度内涵的理解.相反,我们也可以通过反例来辨析概念.如在学习力时,力看似很普遍,学生也很熟悉.但对力的理解是感性的,缺失具体的逻辑分析.在变式迁移中,我们引出:人在路上走、压路机在路上行驶、磁铁吸引等现象,来对照不同的力的作用形式;再如,利用推、压、吸等不同方式来作用于一个气球,观察力的存在方式.显然,对力的形式有很多种,但力的作用效果却是一致的.
二、借助于阶梯型变换来分层呈现概念
物理学中的概念,往往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表述.在讲解概念时,教师也要善用变式与迁移,从不同视角来展现物理概念,帮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概念.例如,对于重力概念,可以进行变式迁移:用横杆与线悬挂一小球,当横杆水平时,小球与线受重力作用而竖直向下;当横杆倾斜时,小球与线仍然保持竖直向下.说明,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再进行变式迁移,将某物放于斜面上,物体受重力的方向是什么?有学生将重力方向看作与斜面垂直向下;有学生认为重力方向为沿斜面平行向下;有学生将重心放在斜面上竖直向下.正确的做法是将重心置于物体的中心,竖直向下.由此,来逐渐让学生认识重力概念,理解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同时,在讲解新概念时,有时需要联系已学概念,由此及彼来促进知识的迁移.如在学习“功”概念时,仅仅了解“功”的定義是不行的,还要认识“功”的特点,做功的条件,为解决问题做铺垫.在变式迁移时,当人费力推汽车,而汽车不动,推力是否对汽车做功?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继续行驶一段距离,这个过程牵引力是否做功?汽车被吊车起吊后平移到另一个位置,汽车重力是否做功?这些变式迁移,能够从多种情形下来让学生认识“功”及“做功”的条件,从而把握概念的内涵,不被干扰条件所影响.
三、引入多维度变换,加强概念的形象化呈现
学习物理,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基本要求.对于物理概念,其表现形式往往具有多样性.如一个概念,可以是用文字表述,也可以是用公式来表示,从不同物理量的逻辑关系上来呈现概念,还可以引入图像方式,利用数学函数或图表来表达概念.如在学习“电阻”概念时,对“电阻”的理解,可以从不同的变式迁移入手,多维化呈现“电阻”的存在形式.根据定义,电阻R=UI,对电阻的计算可以从电压与电流比值关系中获得,但对于电压和电流可以变化,其比值为常量,与导体自身材料、尺寸有关,与电压无关.再者,对于电阻的描述,文字上表述为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对于任何导体,本身都有阻碍电流的性质.另外,电阻本身与电流、电压之间具有一定关系,即对于同一电阻,电流与电压成正比.这些不同的阐述方式,都能从不同方面来展现“电阻”的特性,让学生全面了解“电阻”的含义及应用方法.
总之,在物理概念教学中,通过引入变式与迁移,可从不同层面剖析概念,增强学生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循序渐进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