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10000”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索

2020-05-28 09:35丁海防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0期
关键词:人才培育校企协同

摘 要:专业学生的实训项目,对接企业生产任务,既解决专业的实训项目来源,也为企业培养就业适岗员工技能;生产性项目任务锻练专业学生职业素养与岗位必需技能,通过融合校企双方资源,探索专业人才适岗需要的育人发展途径,并为专业创新教科研服务提供一体化的良性教学教育链。

关键词:校企协同;生产基地;人才培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并曾多次强调“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李克强总理也指出,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内容,在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带来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等新经济蓬勃发展影响下,新兴产业发展对人才的创新性、实践性需求日渐渗透融入到人才培养各个环节,迫切要求高职院校创新教育内容向社会深度延伸,更好发挥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何育好人”已成为我国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核心问题:校企共育人才,聚焦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引导产业需求融入人才供给,支持校企协同开展人才共育培养。

为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地方通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创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电信10000号运行中心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针,全力推进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实践,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历练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企业建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基础上探索校企共同育人机制。

一、校企共育人才具体措施

(1)围绕职教文件精神、转变教学教育理念。校企教师团队深入学习与理解掌握国家相关职业教育会议与政策精神,转变教学教育理念,并在实训基地指导学生实践中成为团队职业教育思想行动指南。

(2)创建真实生产场景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紧扣企业现状,对接行业态势,利用企业生产场景任务,与专业建设委员会商讨,确定全真实的生产性任务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不断进行修正优化,对接行业需求,满足企业岗位技能需求,校企共同培养就业岗位需要的应用性人才。

(3)探索竞赛促教学、培训提实力的教学目标。跟踪通信行业信息,关联行业竞赛动态,不断进行竞赛项目的设计组织,提高专业师资团队综合实力,通过观察企业难点与急需点,重视企业培训项目申报与组织落实,让师资力量跟上企业生产任务,接入实训项目,提高专业技能保鲜度。

(4)推行校企团队教学共研、成果共享的合作氛围。日常加强与企业联动,调研与实践中跟上企业生产任务,引进企业专家担任师资团队人员,共同备课、共同参与研讨,实训项目研发与对接,满足企业专家职称评定及晋升的需要,共享合作开发成果。

(5)实行双高名师制,激发师资内在动力。利用学院政策推动,以高职称、高学历为目标,教学名师为努力方向,引导师资团队发挥内在动力,激发专业教师内在力量的自觉性,全力进入实训基地育人工作提升自身专业技能水准。

(6)构建校企合作培养无缝对接就业岗位体系。专业人才培养以生产性任务为教育教学内容之一,行业企业应用程度高,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明显,校企合作进程中切合度高,培养的专业人才提前以岗位职业技能为学习对象,对接就业岗位粘合度强,企业认可度高。

(7)借力企业资源,夯实专业内涵措施。通过生产性任务的安排,借力企业资源,充实专业教学内容,借用企业设备、企业自身资源成果 ,共同丰富人才培育的内涵,推进人才培养朝设定目标深入。

(8)对接主管部门、深挖行业企业潜力。利用行业优势,依托主管部门,紧扣通信政府行业主管优势,挖掘行业企业潜力,充实专业力量,增强育人效果。

(9)创新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推动现代学徒制模式建设。对接产业行业前提下,容纳资源多,社会应用度广泛,专业扎实紧靠行业企业,拓展生产性任务项目、围绕企业资源与企业专家力量,研讨、研究对策,成果成效针对性强。以解决行业企业实际任务为载体,提高师资水平,推动现代学徒制育人体系建立。

(10)强化软实力培训教育,提高学生职业迁移能力。行业产业的优势,岗位职业性特征明显,职业发展通道的设立,培养学生职业软实力,强化职业前景的迁移力,增强自身职业岗位后发力。

二、校企共育人才具体办法

(1)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总指导方针,校企师资团队通过不断调研企业、归类统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优化培养方案、以国家职业标准、行业规范、企业职业岗位人才需求标准作为专业培养目标,研究各就业岗位对素质、知识、技能、职业能力的要求。让专业人才紧跟移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态势,完善与充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豐富课程教学内容:适应移动信息化的发展需要,融入生产场所的实训需要,提高专业为产业转型的服务能力。对接产业需求改革课程内容,优化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建设以企业用工标准为依据,结合企业职业岗位技能鉴定,达到课程内容传授与职业岗位技能相符要求。形成日校教学课程与企业培训课程的衔接提升,使课程优化内容更符合产业发展的需要。

(3)配全实训生产基地:校企合作项目实施,争取到主管部门专项建设资金,推进专业建设向产业服务的转型需要。校内外实训条件得到显著提升,配套建成实训室、培训室、休闲吧、活动室,工作室等实训场所,与企业联合成立的产教融合创新实验基地,完成生产性实训课程,实现知识技能从理论到实战适应过程,从而无缝对接专业教学与岗位就业的距离。

(4)融合队伍拥现科研:对接产业需求,实现校企师资互聘互动,专任老师坚持每年赴企业实习、累计每年一个月以上。共同参与教学及科研探究,师资团队业务能力提升显著。发表论文、主持课题、、精品在线、软件著作权、教材、指导学生参赛获奖等各类荣誉与成果不断。

(5)增强服务产业数值:与合作企业互动增强,产业对接加深,专业教师采用下企业送教上门,到校集中培训等方式,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实习单位进一步增加,提供坚实的成长平台和发展空间。实现了专业服务企业的职业教育功能。

(6)扩大专业人才影响:产业需求推动,改进教学实践,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企业用人单位评价高、教育部门专家组肯定培养模式,项目实施有利促进人才培养,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7)突破创新创业项目:产业对接,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增设创新创业课程,利用行业优势,对口专业学习,通过鼓励成立工商注册公司,创业营业厅承包经营,与合作企业创新智能化参赛项目等途径,突破传统教育的育人培养现状。

(8)创设专项能力认证:经市人社局审核完成客户服务专项认证,推动职业领域能力体系认证。充分体现岗位群能力要求,全面反映企业职业岗位要求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通过涵盖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技能操作的测定,夯实学生可持续迁移发展能力。

三、校企共育人才创新体系

(1)创设“真实项目训练、专业人才成材”的培养体系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融合的优势,对接行业标准,融入生产过程,以 “企业真实项目训练技能,生产场所训练企业岗位思维”为主线,开发“企业真实项目”与 “训练项目”相融合的技能融合项目,构建职业岗位训练专业课程体系,实现 “教学过程对接产品生产过程”、 “教学训练过程对接岗位实操过程”、“人才评价对接行业标准与企业岗位标准”的 “三对接”。通过工作室、创新班、学徒制班、企业订单班等教学载体和以工代课、以证代课、以项目代课、以双创代课等一系列灵活认定方式充分体现了“工学结合”的现代职教理念,促进专业人才成材。

(2)建立“校企课证融通、对接职业岗位”的教学体系。应对市场的变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思路,实践专业的培养新体系,实施“校企联动、课证融通、行业为标”人才培养新模式,根据“课证一体、工学结合”的要求,构建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结合、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证结合、实训内容与岗位技能融合的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课证融通”的方式以企业培养人才与考核人才的标准来培养、考核在校学生。让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其知识、技能储备与行业需求相一致,最终实现毕业生专业对口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

(3)推进“服务行业企业、提升专业内涵”的培训体系。

强化“校企合作”,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的双向交流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全要素闭环人才培养体系,双聘企业专家参与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专业教师入企业参与产品开发、设计和生产,充分实现校企间资源的共通共享。抓住“互联网+”发展契机,将企业经营模式向“互联网+”创新模式转型,为企业提供优质培训服务,提升专业自身内涵。

(4)探索“专项能力开发、融入政府认证”的评价体系。充分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及行业专业应用能力标准体系,调整专业课程体系,精简专业理论知识基础课程、加强实践、创新能力提升训练;按照地方社会发展需求,调整专业课程内容,重点对接行业特点及企业需要,优化教学大纲、革新教材内容,主动对接市人社局,开发专项能力应用认证,积极组织制订主要技能指标领先、技术水平领先的高水平标准,并推广认证标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四、校企共育人才应用效果

(1)毕业生素质高,得到企业高度认可。经过真实项目的训练、相关国赛、省赛等竞赛参加,学生职业技能得到证明,专业学生素质符合企业需要,毕业即就业,无试用期,直接录用正式员工

(2)高级职称师资增加。对接行业企业,提供访问工程师、课题研究、企业培训等项目来源,提高教师科研问题能力,成就了高级考评员、高级职称评定等成功机会。

(3)示范幅射作用明显。校外有湖南、江苏、四川、广东等院校参观考察、交流合作、方太公司、中通通信、中移动、广电公司等企业取经,参与竞赛项目多,与市内外通信公司交流增多,影响力趋深,点名需要毕业生的公司大幅度增加。

(4)社会服务项目厚重。真实项目的引入,校企间更深入的了解,增进友情,双方的合作有深度,不断推进新的项目;内容显广度,项目实施中朝更深方面探索,行业创跨度,通信、电力、银行等因为校企合作优良成果,吸引其它行业参与;前景拥粘度,不同的行业企业加入,校企间真诚合作项目,切实提高企业的积极性,企业对学校的粘合度增强明显,双方合作配合成果喜人。

五、结语

实施对接行业、融入生产过程的工作场所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是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落实校企共育人才的要求,发挥合作企业的主体地位和积极性,紧贴行业产业特点、市场和企业岗位需求,围绕行业、企业、学校和学生4个主体,通过实训场所、课程内容、教学管理與企业生产活动融合设计,因岗施教,调动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培养适合行业企业岗位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并得到政府部门专项认证,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内涵,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适合企业需求并保证人才迁移力发展的动能。

参考文献

[1] 丁海防.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建设的实践探索[J].现代营销,2019(10).

[2] 周瑾怡.“校企联动、课证融通、行业为标、订单为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信息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2).

[3] 徐畅,解旭东.产教融合视角下职业教育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8(10).

基金项目:文章为2020年度绍兴市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现代学徒制模式下校企生“责权利”问题研究-万号大学项目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GJ2032。

作者简介:丁海防(1970- ),男,浙江余姚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电信市场营销与管理。

猜你喜欢
人才培育校企协同
市场需求视野下营销人才培育模式探析
校企协同,提升地方高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水平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探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