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课堂小结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合理运用

2020-05-28 09:36陈华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悬念解题知识点

陈华

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优化教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课堂小结是教学的最后环节,主要帮助学生回顾总结,及时梳理,在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意识到这一点,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加强重视,在传统基础上创新设计,充分发挥课堂小结的作用,帮助学生总结归纳,促进其知识体系的完善,在之后的运用中举一反三.本文将结合实例具体阐述归纳式小结、梳理式小结、讨论式小结及悬念式小结在初中数学课堂上的具体运用,以此探索高效课堂策略.

一、归纳式小结——引导概括,形成框架

进入初中以后,学生明显发觉知识难度增加,要掌握的知识数量也随之增加.为了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教师就可借助归纳式小结,即在课堂教学即将结束时引导学生自主整理,以此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进而形成知识框架.

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内容时,考虑到这是教学难点,教师就要注重课堂小结,以此帮助学生回顾并及时掌握课堂内容.在新课教学“了解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内角和公式”时,我在课堂教学快结束时就采取例题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总结,以此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与重要定理.这样一来,学生就不是单一地记忆理论,而是在实践运用中加深知识印象,以此完善认知,在解题中查漏补缺.比如,在Rt△ABC中,已知条件为∠A=90°,∠B的补角为120°,所以∠B=60°,因为∠A=90°,所以∠C=180°-60°-90°=30°.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给其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空间,之后在小组内校对答案,以此促进交流.最后在班级呈现,由此就给每个人提供思考、交流的机会,让其在解决问题中自主归纳,逐步加深对要点知识的理解.这样一来,通过习题练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印象,还帮助他们完善认知结构,及时查漏补缺,有助于其进一步学习和三角形有关的知识.结合学生小结表现,可看出教学结束前的总结归纳所起的主要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让其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其对数学要点的关注度,并在问题解决中培养思维能力,将教学目标落实到位,以此提升教学效率.

二、梳理式小结——夯实基础,构建网络

数学知识主要分为四个板块,即数与代数、几何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运用.知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无论是板块间还是版块内知识间的联系都十分密切.基于这一点,在课堂小结时就要注重梳理,帮助学生掌握内涵,培养其灵活运用能力.

梳理式小结的运用十分普遍,旨在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及联系,促进其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夯实基础,提高数学能力.一般,可将梳理式小结运用于烦琐却又存在着一定联系的知识点,具体运用时可采取表格的方式,全面、系统地帮助学生梳理,让其对定义、概念有全新的认识,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有直观的了解,无形中培养其学科能力,切实提升思维素养.在教学“圆的对称性”一课时,就可采取这一小结方式引导学生梳理,让其在归纳过程中加深对学科知识点之间内部联系的认知.在小结之前,要清楚了解到其中知识点不仅重要还烦琐,为了让学生全面掌握,就可先带领其创建表格,在表格第一行标明三项内容,即所学内容、定理应用以及解题方法;之后第二行就是第一行的补充,在其中要填写相应的内容,像圆的对称性、垂直定理,紧接着就是相关的作图与计算证明、解题方法和画辅助线.另外,不能忽略的是半径或者弦心距以及例题分析,这样一来学生就能清楚了解相互间的关系,以此加深知识印象,在解题中有明确的方向,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以此活化學习,掌握解题方法.

三、讨论式小结——深化思考,培养能力

根据新课改要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让其在主动参与中获得能力发展,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实质性突破.基于这一目标,教师就可尝试讨论式小结,在课堂结束之后鼓励学生讨论,以此促进问题解决,帮助其掌握知识.

相对其他小结,讨论式小结形式比较单一,适用于总结类型丰富、层次分明的知识点,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可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间,让其对已学的知识点展开深入思考,之后在交流中促进思维发散、碰撞,以此实现能力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为了保障效果,要充分考虑学生,引导其独立进行数学思考,之后完成题目解答,以此发挥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在教学“分式”内容后,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就可采取讨论式小结,在设计中结合重难点展开,充分引导学生.具体实施时,可先提问引导:(1)常见的分式形式有哪几种?(2)在分式的表现形式中,分子和分母有限定条件吗?(3)你如何判断一个式子是否为分式?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在小组内交流,让其在充分自由思考的基础上加深对要点的理解,以此完善认知结构,在相互启发下夯实良好的学习基础,为后续探究做好准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及时融入其中,针对其在小结中产生的问题及时引导,以此激发学生,让其在不断思考中解决问题,并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将教学落到实处.

四、悬念式小结——拓展延伸,发展素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传统教学中,无论是新课导入还是课堂小结,大多数教师都习惯讲解,整个课堂毫无波动.这种模式不仅收效甚微,而且无法激发学生兴趣,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思维发展,会阻碍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针对以上问题,就要借助悬念式小结改善,即在小结阶段,尝试着提出一两个有悬念的问题,以此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其在求知欲驱动下进一步探究,从而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之后,在下一节新课开始前可再对小结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决,以此促进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由此实现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在教学“圆的面积”内容时,就可采取这一小结方式,在新课结束前拿出一张圆纸片,提问学生:“谁能求出这个圆的面积?”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马上回答到:“老师,要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条件.”随即追问:“还缺少什么条件?”学生异口同声道:“半径”.在这一基础上,继续提问:“如果将圆对折,半圆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我再对折,得到了一个什么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很感兴趣.因此,在探究环节,就可先让其独立思考,之后小组交流,最后在班级讨论,以此加深对问题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借助巩固问题激发学生,之后课程总结,最后借助悬念引导,不仅激发了学生求知欲,还为后续探究奠定基础.这样的方式不仅能促进教学优化,还能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让其在悬念引导下不断深入.

总之,课堂小结的优化是促进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加强其对要点的理解,还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在深入中夯实基础.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合理选择,借助小结激发学生,让其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能踏实前行.

猜你喜欢
悬念解题知识点
用“同样多”解题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用“同样多”解题
巧在开篇设悬念
普京记者会留下最大悬念
关于G20 的知识点
解题勿忘我
《我是歌手》的悬念构建与悬念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