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芳 王继锋 胡凤婷
摘要 对长武县工商资本下乡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工商资本已广泛进入该县农业农村领域,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加快长武县现代农业发展。
关键词 工商资本下乡;现状;问题;对策;陕西长武
中图分类号 F3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9-0262-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 长武县工商资本下乡现状
截至2018年底,长武县工商资本下乡企业共77个,总投资额7.18亿元;租用农村土地632.6 hm2,其中租用农户承包耕地594 hm2;粮食作物11.3 hm2,经济作物469.7 hm2;长期雇佣农民工1 760人。按产业分布看,第一产业50个、第二产业12个、第三产业15个。
1.1 促进了主导产业的发展
长武县地处渭北高原沟壑区,昼夜温差大、污染少、生态环境较好,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77个下乡工商资本企业中,第一产业50个,投资额5.4亿元,大多数以苹果、畜牧、蔬菜产业为主,还有部分中药材、黄花菜、食用菌、酿酒用高粱;第二产业围绕主导产业苹果,以苹果贮藏加工企业为主;第三产业以民俗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创意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为主。
1.2 乡村休闲产业成为投资新热点
以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创意农业为主的三次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依托亭口镇川丰村区位优势,结合磨子河自然风景和山水地貌,融入乡土文化元素开发建设“诗意川丰”旅游度假区;在青龙山建设以“人民公社和黄土生态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依托丁家镇十里铺村打造集十里铺窑洞院落、古丝路驿站文化广场(大车店)、文昌阁、农家乐为一体的窑洞文化景区,保护和宣传窑洞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1.3 产业融合层次逐步加深
长武县工商资本下乡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建成了3个生态农庄项目,集娱乐、休闲和农业体验为一体,设有牧场、垂钓园、木栈道等休闲娱乐场地,还提供游览者餐饮、休憩的生态餐厅和别具特色的民宿、蔬菜大棚等,还原长武古书院——宜禄书院原貌,让人们在休闲、娱乐的同时领略古书院文化,体验农产品采摘、加工带来的乐趣。建成生态循环产业经济园区1个,集养殖、种植、饲料及有机肥料生产加工、农产品加工、配送、直销、休闲、旅游、观光、采摘、农业高新技术试验、示范为一体。
1.4 利益联结机制科学多样
工商资本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关系逐渐增式转变且方式多样化,出现了“订单农业”“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通过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组织农户通过劳动力、资金、土地等方式入股,同时增强了农民的价格谈判能力,有效维护农民利益[1]。
1.5 政府支持力度加大
一是政策支持。制定出台了长武县《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的意见》《优化提升营商环境“10+3”行动方案》等文件。二是工作支持。协调处理好企业与农民的关系,通过基层镇村干部的积极引导和辛勤付出,促进土地流转、项目建设等工作的顺利进行[2]。三是基础设施支持。工商资本下乡项目已经落实,即从水、电、路等设施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如陕西绿资农业开发公司园区道路、滴灌设施、用电全部由政府解决。芋元青龙山人民公社和黄土生态文化景区照明、绿化、道路、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由政府投资兴建,企业运营。
2 存在的问题
2.1 一、二、三產比例不协调
从工商资本下乡产业分布看,产业结构比4.2∶1.0∶1.3。可以看出产业结构比例明显不协调,产业链条短,产地初加工、深加工项目少,农业生产综合效益提升空间小。三次产业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滞后,产业融合程度有待提升。
2.2 风险防范制度不健全
工商资本下乡政策层面的风险防范制度不明晰,群众和基层干部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缺乏制度保障,经济手段不强,极少数企业缴纳了少量的风险防范基金,但是难以控制给群众带来的风险[3]。大部分企业没有风险防范基金,仅限于用合同条款约定。
2.3 利益联结机制不科学
租用农户耕地自营,农户仅获得土地流转收益的模式还没有根本转变。农民“股东”意识不强,还没有真正将自己的土地、宅基地或者其他资源、资产作为股份永久投入到企业当中获得稳定、长期、持久的受益,“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2.4 存在“非农化”现象
在下乡工商资本中,有部分涉足乡村旅游产业,借发展休闲产业打擦边球,建设休闲小屋、跑马场、开挖鱼塘,同时园区内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占用耕地过多,改变了土地用途。
3 对策
3.1 制订工商资本下乡支持政策
切合实际,制订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和城市居民下乡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出台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及用地、用电、用水等扶持政策,促进城市资本、资金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激活农村各类资源;打好政策牌、政治牌、乡愁牌、亲情牌,充分调动工商资本和城市居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构建简政放权、优化前置、并联审批、现场办公、负面清单、信用管理、阳光监管等服务体系,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4]。
3.2 规范工商资本下乡活动
加强监督管理,严格项目审核和建设用地审查,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重点防止“非农化”倾向、投机行为、“村庄公司化”和损害农民利益的现象;防止圈地囤地或是搞资本运作、建设私人别墅庄园;防止引入外出的企业老板返乡担任村干部,成立公司,向村民流转土地,向上申请财政项目,承担乡村建设任务而引发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不清问题;防止大规模工商资本下乡,弱化农民的主体地位,导致弱势劳动力无法就业,农民成为资本的雇佣。
3.3 搭建平台强化服务
搭建政企合作平台,以政府为中介促进企业与社区、农户对接;或由政府协助建立企民合作平台、社区合作平台,促进企业与社区、农户沟通交流。通过深化沟通找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汇合点,让农户更多地从工商资本下乡中受益,努力实现相关企业与农民共建共享。
3.4 瞄准短板抓项目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长武县工商资本下乡产业结构比例极不合理,严重影响了产业综合效益的提升。为此,要瞄准这一短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布局一批产地深加工项目、一批具有新产业新业态特色的服务项目,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多业态打造、多主体参与、多机制联结、多要素发力、多模式推进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体系;筛选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辐射效应强、与乡村振兴规划衔接紧密的工商资本下乡项目,建立全县工商资本下乡重点项目库。
3.5 加强学习宣传提高认识
工商资本下乡,企业是主体,农民是参与者,基层政府是引导者、服务者。要组织相关人员到工商资本下乡态势较好、有很好经验的先进地区学习观摩;灵活采用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重点向农民宣传乡村振兴的大趋势、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政策法规,让农民认识到工商资本下乡带来的好处,切实提高农民的现代农业意识;在完善农民合法权益机制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工商资本下乡,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4 参考文献
[1] 林枫.平邑县工商资本下乡情况调查报告[J].科技经济导刊,2019(26):202-203.
[2] 祁建峰,高生莲.浅议门源县工商资本下乡现状及发展思路[J].2019(1):54-55.
[3] 卢向虎,冯建中,周爱莲.城市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思考与建议:以重庆市为例[J].青海农林科技,2019(6):113-117.
[4] 杨世朋.工商資本下乡路径及对策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