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劲松
摘要 本文阐述了宿松县龙成山油茶林业示范区概况,论述了示范区建设内容,介绍了采取的技术措施,分析了示范区建设的效益,以期为推动油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茶;示范区;建设内容;龙成山;安徽宿松
中图分类号 S79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09-0169-02 開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以转变林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调整林业产业结构、提高林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攻方向,以促进林农脱贫致富为主要目标,依托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着力促进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把宿松县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成为具有示范推广、教育培训、交流合作、辐射带动等多功能的有较强区域影响力的示范区,引导和带动全社会加大对油茶产业的投入,不断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提高油茶种植水平。
宿松县龙成山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于2015年通过安徽省林业厅认定,示范区建设主体是龙成集团。龙成集团是宿松县2013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一家经济实力较雄厚的企业,旗下设有安徽鸿基园林绿化有限公司、龙成生态林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徽龙成山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安徽龙成山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公司,注册资金2.219亿元,主营油茶种植、油茶籽加工、油茶科技研究与开发。通过推广普及油茶种植现代技术措施,加快了脱贫步伐,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
1 示范区概况
1.1 地理位置
示范区所在地宿松县属大别山余脉,为低山丘陵地貌,总体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整个地形依次由中山、低山、丘陵、岗地、湖泊、平原呈阶梯状下降,最高海拔1 010.5 m,最低处海拔9.5 m。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年平均气温为16.6 ℃,平均降雨量1 307.2 mm,年平均日照时数2 023.7 h,无霜期254 d。宿松县是安徽省20个最适宜油茶种植县之一,也是全国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
区位优势明显,经济发展具有较大潜力。宿松县处于长江经济开发带和大京九经济开发带交汇地区,又是安徽省 “一线两点”率先开发开放战略布局重点地区,也是“承东启西”的结合部。交通十分便捷,贯穿南北的105国道、横贯东西的沪蓉高速公路、合九铁路、63 km长江黄金水道穿境而过。距离省会城市合肥220 km、武汉190 km、南昌170 km,至皖、鄂、赣3个省6个机场车程都约2 h,到九江外贸码头、214码头、石化专用码头等3座对外开放码头车程1 h左右。
1.2 生产科技水平情况
龙成集团资金雄厚,为保证生产进度,购置了大型挖机、铲土车、旋耕机等大型农用机械逾50台件。在油茶栽培管理过程中,积极邀请省、市、县相关专家到基地视察指导,并计划长期聘请安徽省经济林专家为公司的技术顾问。此外,已与湖南大学合作,引进“水代法”油茶籽提取技术,投入资金3.1亿元,创办龙成山油茶籽油加工厂。目前,已与宿松县政府签订协议,加工厂落地县经开区,有偿供地13.33 hm2,项目已启动建设。
1.3 经营管理情况
一是始终秉持“自愿、有偿、合法、有序”的原则,做好荒山流转工作。二是与宿松县扶贫办开展“精准扶贫项目”合作,由扶贫办为贫困农户提供贴息贷款,作为股金投入示范区,参与分红。三是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采取外聘、内部提拔、吸收当地优秀退休干部等办法,引进和培养油茶种植专家、财务专业人才等,组建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四是在创建标准化示范区过程中,积极总结本公司经验,广泛了解研究其他优秀企业的先进做法,制定示范区油茶产业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实现员工专业化、作业标准化,并且向订单种植企业、合作社、农户复制推广。
1.4 辐射带动情况
示范区已设立油茶科技培训中心,同时与乡村联手,通过多种形式向农户普及油茶种植、规模养殖、风景木栽培等知识,与周边乡村农民、合作社签订《合作发展油茶产业协议》,订单保价收购油茶果,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油茶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户自身的增收致富能力。目前,已与柳坪乡大地村、蒲河村、柳坪村等8个村,邱山春华秋实等5个农民合作社签订了相关协议。
2 油茶林业示范区建设内容
2.1 建立油茶良种对比试验园
建立油茶良种对比试验园是对当前宿松县油茶长林系列品系在实践生产中所表现出的特点、特性予以科学记载,为油茶品系长久的发展提供一些基础生产数据。示范区在2014年基地造林时,选择了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设立了百亩良种对比试验地,在试验地内集中栽培了长林系列的8个品种,分别是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7号、长林40号、长林53号、长林56号和长林166号,所有品种均已挂牌。用此作为品种对比试验,采用同样栽培方法进行培育,定期进行各种数据测定,进一步了解各品种生长特性、规律以及不同挂果期产量对比,选择出适宜于宿松的栽培品种[1-2]。
2.2 开展油茶现有林培育
严格按照《安徽省油茶营造林技术规程》进行培育,在已建成的油茶基地内选择交通便利、集中连片的油茶林进行培育,主要技术措施包括林地清理、补植、中耕除草、整形修枝、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倡导发展林下经济,实施种养结合。
3 技术措施
3.1 政府引导与支持
宿松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设立了油茶产业专项资金,出台了《油茶产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进行油茶生产,并要求发改委、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整合项目,积极支持油茶产业建设,把油茶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
3.2 建立示范区组织管理机构
宿松县林业局设立“宿松县龙成山油茶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县局主要负责人书记担任组长,林业局分管副局长、示范区建设单位安徽龙成集团董事长任副组长,林业局技术站、财务负责人、龙成集团分管副总裁及财务人员为成员。
3.3 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建设单位全面建立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经营管理制度、财务核算制度。采用外聘专家、吸收当地优秀退休村干等方法,引进和培养油茶种植专家、财务专业人才、法律专业人才进入管理层,组建精干高效的管理团队。
3.4 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总结示范区实践经验,广泛了解研究其他优秀企业的做法,制定示范区油茶产业技术标准、工作标准和管理标准,实行员工专业化、作业标准化,并且逐步向订单种植企业、农户和农民合作社推广。
3.5 完善油茶基地辅助设施
为使基地建设达到经营规范、管理科学、设施齐全的现代油茶示范基地,对现有辅助设施建设进行科学评估,该新建的必须新建,该完善的必须完善。一是确保基地道路畅通,主干道建设与“村村通”公路有效衔接,无断头路,施工便道遍布每个小班,不留死角;二是确保水保设施齐全,U型漕、蓄水池、沉沙池、滚水坝、竹节沟进行科学配置,做到汛期能排水、旱季能抗旱、无重大水土流失现象。尤其对2019年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后,举一反三,超前规划,及时修缮水毁工程,增强抗灾害能力。三是加大油茶产业发展宣传力度,把油茶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高度结合,提高产业脱贫效果。设立宣传标牌3块,在培训中心设立1块大型培训中心宣传标牌,在基地比较集中的2个村设立产业扶贫宣传标牌。既加强了产业宣传,又强化了企业扶贫的责任。
项目布局:项目建设以二郎镇界岭为主,向周边扩散。
3.6 加快油茶基地培训中心建设
以打造油茶生产实用技术培训中心、油茶文化宣传中心、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油茶生产实训基地、大学生创业创新基地为目标,依托龙成集团二郎镇油茶基地已建立的管理中心,设立宿松县油茶基地培训中心,购买培训器材和培训设备,开展相关技术培训。
根据相关技术培训需要,购买电脑、照相机、投影仪、音响、话筒和复印一体机等设备、培训桌椅60套以及相关培训资料。
4 油茶林业示范区建设效益
4.1 加快脱贫步伐
4.1.1 聘用农工。从当地留守农民中,尤其是贫困户中招聘农工,让其亲身从事现代化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掌握现代农耕技术。留守在家的农民大多在50岁以上,很多是妇女和孩童,还有部分残疾人,大多为贫困人口,文化基础薄弱。从他们当中选聘农工,参加基地生产,可以使其在获得合理工资的同时,掌握现代农耕技术。此外,挑选具有一定管理潜能的农工担任二级机构领导职务,参与基地管理,掌握涉农企业经营管理手段。
4.1.2 建立专家工作站。请专家手把手指导农工栽培油茶,既掌握技术,又懂得理论。由宿松县林业局组织省内外油茶专家不定期到基地开展培训。同时,公司鼓励农户用学到的技术在院前屋后、路边地旁种植油茶,从而熟练地掌握油茶栽培技术[3-4]。
4.1.3 鼓励农工参与管理。让农工参与基地生产管理,掌握现代化农业产业经营管理方法。公司挑选具有一定管理潜能的农工担任农工队领导职务,进行招聘、建立管理制度、组织农工参加生产、考评农工工作实绩等工作,让农民掌握现代化农业产业经营管理手段。
4.2 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4.2.1 定期兑现土地流转租金。土地流转租金前10年共合计1.2万元/hm2、后20年合计3万元/hm2,每次支付5年的租金。
4.2.2 及时支付劳务工资。从当地农户中聘用农工,优先聘用贫困户农民。农工最高月薪6 500元,最低日薪100元,下月中旬支付農工上月工资。
4.2.3 分季度向农户支付委托管理费。油茶挂果后,将油茶园反向承包给农户管理,公司支付反向承包管理费。
4.2.4 让农户享受超产分成。对反包的茶园,公司与农户共同合理确定油茶果基础产量标准,超产部分实行三七分成,农户得70%,公司得30%,充分让利与农户。
4.2.5 实施“公司+农户”种植模式,让更多农户享有油茶产业红利。666.67 hm2油茶,挂果期反向承包给农户管理,按每户管理6.67 hm2计算,大约需要100户农民参与承包管理,提供的就业岗位仍然有限。一是由公司向农户每户免费提供200株优质油茶苗木,利用隙地空坦种植油茶,让所有农户增加收入。二是对不利于流转的零星、边远、边角地块,公司负责提供苗木,负责技术指导,农户负责种植管理,公司保价收购油茶果,以推动产业发展。
5 参考文献
[1] 罗亮宏,罗双辉,廖庆华.浅谈油茶在梅州的发展及其栽培管理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10(2):28-31.
[2] 覃李林,李晓铁,周成,等.油茶园艺化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1(5):83-85.
[3] 吴喜昌,黄康平,陈建平.油茶早实丰产关键技术[J].江西林业科技,2009(3):13-14.
[4] 王刚.油茶丰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