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迁老人缘何成为精神障碍易感人群

2020-05-28 02:29李艳鸣
家庭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王女士南宁躯体

李艳鸣

案例1:长期头晕、头痛检查却没问题

63岁的王女士近日因长时间头晕、头痛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她的各项指标正常,孩子也说,她没有基础疾病,之前身体一直很健康。病因一时成谜。

“她最近老是唉声叹气,动不动就说自己没力气。”就诊过程中,她老伴的一句话引起了医生的注意。心理测评发现,老人患有中度焦虑并伴抑郁,头晕、头疼是她心理问题躯体化的表现。

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还没聊几句,王奶奶就哭了起来。她像是找到了情绪宣泄口,聊起了家事。

王女士是山西人,儿子大学毕业后到广西南宁工作。一年前孙子出生,她和老伴移居南宁照顾。不久前,孙子生病,她也病倒了。让她难受的是,儿子、儿媳因孩子生病对她耿耿于怀。此前,她和儿子、儿媳就在带娃方式上闹过不愉快。“我来南宁后,每天24小时基本都和孙子在一起,孙子生病,我比谁都难受啊!但子女不理解,搞得我现在在家里都小心翼翼,生怕哪里出了错。”对话中,王女士的这句话让医生印象深刻。

王女士所住小区中,大多数老人来自周边,多数说南宁当地话。来南宁一年多,没有交到新朋友,家中的“糟心事”无处吐露,她越发郁郁寡欢。

医生认为,躯体不适非器质性原因,主要考虑是否为心理问题。带孩子累、子女不理解、没有朋友、难以融入新城市是王女士向医生反复强调的话题。

找到了心结,通过药物干预配合心理治疗,王女士的情况很快得到改善。积极进行自我救助的她主动加入了老年大学合唱团。由于这里有不少和她一样从北方来的随迁老人,她很快交到了新朋友,情绪好了,身体也康复了。

案例2:与女儿相处不开心搬出自住不听劝疯狂投资致外债累累

77岁的曾女士5年前从东北来到桂林,与女儿、女婿住在一起,但因为生活习惯不同和育娃方式有分歧等原因,她与孩子常产生矛盾。

“我来桂林十几年了,和母亲分开的时间比较长,想着她年纪大了,又是自己一个人,就把她接來照顾,没想到会变成这样。”她的女儿说,过去一向温和体贴的母亲,自从来到桂林后,就变得烦躁、易怒,觉得孩子做的都不对。最终她还从女儿家中搬出,到外面租房住。之后,老人在所谓“朋友”的介绍下,开始了近乎疯狂的投资,孩子一劝阻,她就大发雷霆,称不需要孩子的钱,要靠自己活得有尊严,与子女争执严重时,还扬言要断绝关系。到后期外债累累,孩子见事态越发严重,将其带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她患上了激越型抑郁症。

门诊过程中曾女士一直哭泣,说“自己为什么一把年纪要和子女断绝关系,是因为他们做得太过分了,搞投资就是不想靠他们。”曾女士出现了典型的激越型抑郁表现,是由于心中有怨,多重刺激导致渐渐发生抑郁情绪,她通过冲动、疯狂的投资行为,来宣泄自己的不满。

心理分析:随迁老人更易焦虑抑郁

据了解,在门诊接诊的老年患者中,除了激越型抑郁,隐匿性抑郁也很常见。老人们嘴上说着自己没有心情不好,但是行为和躯体却表达了他们的心情。这种以躯体症状和疑病为主诉来就诊的老年患者,占老年抑郁焦虑患者的1/3以上,这也是老年抑郁的一个特点。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郭文斌教授指出:“老年抑郁焦虑问题,占据老年精神心理门诊和住院患者的一半,其中女性更多。”老年人在社会角色转变过程中,面临着较多生活事件的刺激和客体丧失,同时身体机能不断退化,多重因素影响下,抑郁频发。随迁老人受到文化差异、与儿女生活方式差异、社会角色的转变等影响,更容易引发焦虑抑郁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晋岗说,孤独感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远离故土的随迁老人很难在新城市中找到自己的家乡记忆,孤独感会更强烈。老人因为年龄大了,许多观念已经固化,年轻人若想调整、改变他们,双方都痛苦,也会让老人觉得自己更加没有价值,加深他们的孤独感。老人帮忙带孩子,子女们应该意识到,父母不是免费的“保姆”,要心存感恩,多理解他们的不易。

郭文斌教授建议,子女们应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和陪伴,多陪老人聊聊天;如果真的抽不出时间,要鼓励老人多参加社区活动,如合唱团、舞蹈队等,也可以给他们报名参加同龄人的团体旅游等。同时要留心老人的身体和情绪变化,如果发现老人有找不到原因的躯体不适,或明显健忘、不愿与他人接触的情况等,一定要及时就诊老年精神心理专科门诊。

“研究表明,近20%的60岁后起病的老年期抑郁最终转变为痴呆。”郭文斌教授提醒道,老年期的抑郁很可能提示痴呆的早期,切不可大意。

猜你喜欢
王女士南宁躯体
数读南宁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眷恋南宁
贴心的“健康日历”
现在干什么?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南宁出差
今天写什么之『南宁的雪』
搬家
追尾
中西医结合治疗躯体形式障碍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