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因理论在高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2020-05-27 03:45樊艳蓉
成长 2020年3期
关键词:归因

摘 要:良性健康的班级环境需要辅导员、班干部、班内普通学生三大主体的共同配合,也需要班干部这个中坚力量的良好培养,积极的归因方式培养能够更好的帮助三大主题消除看待事物的分歧,达成共识,形成更好的班级氛围。

关键词:归因;三大主体;班级共识

1 班干部在班级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班干部是联系学生群体与老师、学校各工作部门的有力纽带,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中坚力量,他们作为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在学生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 良性班干部培養的两个环节

良性健康的班级环境需要辅导员、班干部、班内普通学生三大主体的共同配合,也需要班干部培养两个环节的共同努力,本文将这两个环节命名为前提环节、过程培养和共识环节。

前提环节,指在新生入学阶段,辅导员就明确学生干部需要具备的素质标准,依照标准,通过前期阅读资料了解、军训观察、班内民主选举综合考量的方式选拔出拟定班干部,结合班内的班干部考核细则,有期限、有考核性的度过磨合期,最终确定合适的班干部人选,保证班干部的选配符合基本要求。

过程培养形成共识环节,是在确定了班干部的人选后,辅导员采取合理的方式平衡班内的矛盾,通过时间、事务的积累逐渐使得辅导员、班干部、班内同学三个主体形成一致的目标共识,即班级的稳定和每位同学的进步,从而保障班级环境的稳定,进而取得班干部及班内同学能力的提升。

频繁更换班委会影响班级的凝聚力和班委的威信,在长达四年的大学生涯中,在保证了班委的基本素质也就是“前提”这个环节后,过程性培养则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思政教育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所在。本文通过举例总结,归纳积极归因在过程性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3 归因教育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归因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归因理论目前已被广泛运用于教育、管理、法制等众多领域。百度百科中将“归因”最初解释为人们对他人或自己行为原因的推论过程。在班级管理中,归因教育其实就是一种育人思路,即辅导员能够运用正确的归因方式客观分析出学生行为的产生原因,用灵活的方式教育引导班干部和班内其他学生积极归因,正确对待班级事务,用正向的方式思考问题,最终获得较高的自我效能感,从可变的因素中寻求自身的进步和解决事务的方法。

4 班级管理中常见的消极归因

首先举几个班级管理中常见的消极归因的例子:

1.自我服务归因偏向,即为了更好的维护自己的自尊,主体在归因时倾向于将好的结果归因于内不好的结果归因于外。举个例子,班级事务处理的好,班干部更多的愿意认为自己能力很强,而当班级事务处理不当时,他们更愿意认为是其他同学不配合、班级氛围不行造成的。

2.自抑性归因偏差,是主体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原因导致多次失败,很少享受成功的体验,而产生的归因方式偏差,工作成功时归因于主体运气好,客体素质高,而失败时归因于自身能力差,并不适合做这项工作。这种归因带有明显的自我贬抑,容易让主体丧失信心和斗志。比如有些班干部由于间断性的压力心情不好,将班内出现的失误更多的归因于自己能力差,即使出现了好的带班结果,也认为是其他同学的帮助,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无关。这样的例子在谈心谈话案例中经常可以见到。

3.带有偏向性的归因,主体在归因时,对于自己喜欢的客体,即使出现了不好的结果,也会归因于这次运气差、没有尽全力等原因,而对于自己不喜欢的客体出现的成功,则会习惯性的归因于运气好,一时的这样的原因。例如辅导员会带着以往的经验去评判班干部工作过程中的失误,一直表现好的班干部即使做错了事情,辅导员也更倾向于这次只是粗心这样的原因,而对于班级环境比较差的班级辅导员更多的会认为这个班干部能力不如另外一个班的班干部,这其实是不客观的。

5 正确运用归因教育,形成积极班级共识

辅导员在育人过程中每天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评价,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的行为归因,班内的每位同学也会对辅导员、班干部的行为归因,班干部会对自己和其他班干部的行为归因。不同的归因偏向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动机,产生不同的结果,正确积极的归因方式能够更好的引导影响班级环境的三个主体正视可变的积极因素,克服主客体之间的归因分歧,最终增强育人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辅导员努力克服归因偏向,正确动态的认识学生的行为,避免囿于成见导致的偏见认识对学生造成的打击。

2.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归因风格,对于自我服务型归因风格的学生,在肯定其能力的同时,强调他人帮助和个人努力的重要性;对于成就动机较低的客体,辅导员不能直接否定其能力,而要在日常观察中找出该生实际的优点和能力作为切入点加以鼓励,同时指出可改变的消极原因,引导学生改进。最终通过客观的归因,激励学生的成就动机,帮助学生克服归因的偏见。

3.加强对学生的归因教育,从日常教育和事件处理两方面入手,在入学阶段,就通过主题班会理论教育的方法在学生中开展归因理论教育,进行正确的归因方法传授,在主题班会中通过交流经验的方式列举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学习成功的归因方法;第二个关键方面是在关键事物的处理上,辅导员要重视在学生求助和谈心谈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归因,寻求正确积极的因素,逐渐改变学生归因的方式和方法。

正确的归因能够帮助班级中的三大主体更好的理解对方的处境,正确看待事物的发展,教育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在过程中逐渐累积经验,正确归因,一定能够在班干部培养和班级环境的营造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颖.归因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J].今日中国论坛,2014,走基层:68-71.

[2] 翁谦.浅谈归因教育在新生教育中的运用[N].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作者简介:

樊艳蓉:(1991—),女,山西运城人,山西大学硕士,现任山西工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专职辅导员.

猜你喜欢
归因
中学英语教师英语学习归因的实证研究
神奇的归因工具
班主任引导高三学生考后积极归因的探索
虐待对儿童归因风格的影响
中职升本学生成败归因特点的研究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
为什么有些人喜欢把成功归因于自己 把失败怪罪给别人?
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归因的关系
归因风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
如何通过归因训练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