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教学实录

2020-05-27 09:50郝洁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老实老舍自然段

郝洁

【设计理念】

《猫》是统编本四年级下册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字里行间流露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课文的主要特点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中年级以段落教学为主,此文在中年级正是总分构段的典范。周一贯老师在《小学语文文体教学大观》一书中,就如何从散文的特点出发,进行散文的导学中提到:深入赏析散文之“言”,从词句表述中学语习文,发展语感。基于上述学情和学理,本课将教学内容的落点确定为“三步构段”的秘妙并从中品味语言的特点。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根据文本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实践“解读中解写”的理念。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抓矛盾点表达的对猫的喜爱之情。

3.学习用总分的段式,抓矛盾点进行三步构段,写一写身边熟悉的人。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抓矛盾点表达的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用总分的段式,抓矛盾点进行三步构段,写一写身边熟悉的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一位了不起的人物。

(师出示:舒庆春,北京人,是著名的话剧家、文学家和小说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他的代表作有《茶馆》《龙须沟》《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师:他叫舒庆春,北京人,是著名的话剧家、文学家和小说家。他被人们称为——

生:语言大师。

师:他的代表作有——

生:《茶馆》《龙须沟》《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

师:他还有一个很特别的笔名叫老舍。(板书:老舍)今天,我們就来学习老舍先生笔下的《猫》。齐读课题。

(生读)

二、初读,整体感知

师:声音真好听。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出示自学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读一读这些生词?

(师出示)

性格   贪玩   尽职   可爱

打秋千   跌跌撞撞  屏息凝视  枝折花落

(生读词语)

师:字正腔圆,读得真好!这里有两个多音字,先看第一个。(出示:屏息凝视)这个词的后鼻音不好读,请把它读准,读两遍。

(生读)

师:屏是多音字,它还可以读——

生:píng。

师:给它组个词。

生:屏障。

师:正确,全班齐读两遍。

(生读)

师:还有一个多音字,谁发现了?

生:折。

师:它还可以读什么?

生:zhé。

师:对,给它组词。

生:折断。

师:正确,齐读两遍。

(生读)

师:“屏息凝视”是什么意思?谁来说?

生:“屏息”就是不呼吸,后面的两个字不知道了。

师:别着急,我来帮助你,屏就是——

生:憋住。

师:息就是——

生:呼吸。

师:凝是指——

生:凝固。

师:是的,凝固,一动不动。视是指什么呢?

生:看。

师:好,刚才我们把这些字的意思一个一个地说出来了,现在我们把它合起来,你再来说说看。

生:“屏息凝视”是指: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看。

师:说得真好!这是一种很好的解词方法,叫逐字理解法,请全班同学把这种方法读两遍。

(生读)

师:这种方法非常好用,不信你们试试,请同桌之间用这种方法来说说“枝折花落”的意思。

(同桌互说)

师:好,请你来。

生:枝就是树枝,折就是折断,花就是花朵,落就是落下来。连起来的意思是:树枝折断了,花瓣也落下来了。

师:说得很准确。可见这种方法真好用,它的名字叫——

生:逐字理解法。

师:现在,生字跑到儿歌中去了,你们还能读正确吗?

生:能。

师:信心满满。全班来试一试吧!注意,读儿歌要有节奏:猫儿性格真古怪,开始。

生:(读)猫儿性格真古怪,外出游荡很贪玩。抓起老鼠却尽职,屏息凝视不偷懒。满月小猫最可爱,跌跌撞撞也不哭。抱着花枝打秋千,枝折花落满庭院。

师:儿歌读得很好听,其实,这也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分成两部分,第1~3自然段主要写了大猫性格——

生:古怪。

师:第4自然段写满月小猫——

生:可爱。

三、再读,品味语言

1.读懂古怪,抓中心句,理解段落布局

师:接下来,我们先来认识大猫。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同时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默读第1自然段)

师:第1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生:这一段主要写了猫的性格很古怪。

师:真好,你会抓住中心句理解段落。(板书:古怪)那么作者围绕中心句,分别写了猫的哪几个特点?

生:老实。

师:还有吗?

生:贪玩。

师:接着说。

生:尽职。

(师板书:老实、贪玩、尽职)

师:谁来读一读它老实的句子?

生:(读)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师:你从这一句的哪些词语感受到它的老实?

生:我从“乖”“无忧无虑”感受到了猫的老实。

师:是的,这么乖的猫肯定老实呀!还有吗?

生:成天睡大觉。

师:是啊,一整天都在睡觉,多老实啊!你来试着把它的老实读出来。

(生读)

师:成天是指一整天,朗读的时候可以把这个词稍稍拖长一点,像这样:成——天睡大觉。你再来试一试。

生:成——天睡大觉。

师:多老实的一只猫啊!怎么就古怪了呢?

生:因为它有时候也很贪玩。

师:哪里写到它贪玩了?

生:(读)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

师:它一走就是——

生:一天一夜。

师:贪玩不?

生:贪玩。

师: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它贪玩?

生: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师:这里有一个关联词,“任凭……也……”什么意思?

生:不管……都……的意思,

不管谁叫它,它都不肯回家。

师:是啊,多贪玩的猫呀,一走就是一天一夜。男生读。

(男生读)

师: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多贪玩啊!女生读。

(女生读)

师:这么贪玩的一只貓,它抓起老鼠来会是怎样的呢?

生:尽职。

师:全班一起读猫尽职的句子。

生:(读)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师:一个小时过去了,它——

生:屏息凝视。

师:两个小时过去了,它还是——

生:屏息凝视。

师:三个小时过去了,它仍然——

生:屏息凝视。

师: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

生:等出来不可!

师:这里有一个关联词“非

……不可……”,什么意思?

生:一定要。

师:是的,抓不到老鼠,猫绝不罢休,多么尽职的猫呀!读。

(生读)

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大家十分喜爱这只猫。那么,老舍先生爱它吗?

生:爱。

师:是的,我也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很爱这只猫。(板书:爱)请大家细看这一段文字(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老舍先生提到过一个“爱”字吗?

生:没有。

师:对啊,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却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对猫浓浓的爱意!他是怎么做到的?他有什么秘诀吗?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发现这个秘密。

2.品读写法,关注选材,体会事例矛盾

师:(出示第1自然段)大家看,这三个事例都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生: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师:对,像这种构段方法叫作先总后分。全班一起说,这种构段方法叫什么?

生:先总后分。

师:根据“古怪”的特点,老舍先生分别写了猫的哪几个方面?

生:老实、贪玩、尽职。

师:大家再细看这三个词,它

既老实,又贪玩,还尽职。

师:你们觉得它矛盾吗?

生:矛盾。

(师板书:矛盾)

师:那我就很纳闷了,老舍先生为什么选择这些矛盾点来写呢?

(师板书:选矛盾点)

生:正是因为这样才能体现猫的古怪。

师:啊,我明白了,这就是老舍先生写作的高明之处,他选取的矛盾点恰好印证了猫的性格十分古怪。其实像这样的矛盾构段在第2、3自然段也有,你能找出

一处吗?

(生默读第2、3自然段,找矛

盾点。)

师:谁来分享你的答案?

生:它高兴的时候,温柔可亲,不高兴的时候,一声不出。

师:矛盾吗?

生:矛盾。

师:第3自然段呢?哪位同学说?

生:它什么都怕,可是它又那么勇猛。

师:对呀,这只猫处处充满矛盾,可见性格是多么——

生:古怪。

3.析读构段,品析结构,揭示文本秘妙

师:矛盾点你们都找到了,但

是今天我更想带领大家去挖掘老舍先生构段的奥妙,想知道吗?

生:想!

师:它的名字叫“三步构段法”。注意听:第一步,确定总特点,如猫的总特点是“古怪”。第二步,根据古怪的总特点,选取多个矛盾点,分别是——(指板书)

生:老实、贪玩、尽职。

师:第三步,对这几个矛盾点进行具体的事例描写,让猫“古怪”的性格特点更加丰满,从而表达了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四、拓展,运用写法

师:说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妈妈,她的性格很古怪。她的矛盾点是有时大方,有时小气。说她大方,是因为每次我过生日的时候,她非给我买礼物不可;可是,她有时又很小气,一旦她过生日,她连蛋糕都不舍得买。于是,我给我妈妈写了这段文字,你们来读一读。

(生读)

师: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您的妈妈很爱您。

师:这段话有提到一个“爱”字吗?

生:没有。

师:但是,我们却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我妈妈对我浓浓的爱意。我是怎么做到的?我用的就是老舍先生的“三步构段法”:第一步,确定妈妈总的特点是——

生:古怪。

师:第二步,根据总特点选择两个矛盾点进行构段,分别是——

生:大方、小气。

师:第三步,根据矛盾点进行具体的事例描写。三步构段法就是这么神奇,它能让爱化于无形,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师:你们身边有这样古怪的人吗?他的矛盾点是什么?具体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根据以下的表格提示,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你身边古怪的人吧。

(师出示)

(生同桌交流)

师:同学们都讨论得非常积极,谁来说一说身边古怪的人?

生:我的同桌很古怪。他的矛盾点是有时着急,有时细心。

师:我建议把“着急”换成“粗心”会更符合矛盾的特点,你同意吗?

生:同意。

师:那接着说。

生:他的矛盾点是有时粗心,

有时细心。考试的时候,他很粗心,常常会把一些连线题漏掉。但是,作为值日组长,他又非常细心,每次搞完卫生他都会把教室的电源、门窗检查一遍才离开。

师:时而粗心,时而细心,多古怪啊!还有谁想分享?

生:我的弟弟性格很古怪。他有时候很贪吃,有时候又挑食。每次吃零食的时候,都是狼吞虎咽;可是,一到吃饭,他的筷子却一动不动。

师:吃起零食狼吞虎咽,一到吃饭时,筷子又一动不动,多古怪的弟弟啊!

师:从刚才两位同学的分享

中,我们认识了时而粗心时而细心的同桌,还有既贪吃又挑食的弟弟,相信同学们身边还有不少古怪的人。现在,请大家把你们刚才说的内容,用总分的段式。选取多个矛盾点来写一段话吧。

(生写话)

师:我看到大部分同学已经完成了,我们请一位同学来分享。

生:我的爸爸性格很古怪。说

他粗鲁吧,的确是呀,要不为什么每次辅导我做作业的时候都大吼大叫呢。可他一接到领导的电话时又温柔得不得了,一个劲地点头微笑。

师:这位同学的爸爸总的特点是——

生:古怪。

师:矛盾点是什么?

生:粗鲁和温柔。

师:可见爸爸的性格是多么古怪。

五、总结,设置悬念

师:这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知道猫的性格十分古怪,作者用总分的方式,围绕中心句,选择多个矛盾点进行构段,将猫鲜明的性格刻画得淋漓尽致。其实,老舍先生还有很多的写作手法,在第4自然段他又会用什么妙招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揭晓。下课!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了“本简语文”“1+3”的操作技术,即“教1个表达秘妙,分出3个层次”:发现与建构,识别与解释,拓展与运用。

1.发现与建构。在多次体味中,学生发现作者写作的秘妙,即用总特点找矛盾点,以三步构段的方式,从而建构了“三步构段法”的概念。

2.识别与解释。作者是如何进行三步构段的呢?我在课堂上用表格的方式引领学生层层深入。第一步是确定猫的总特点是“古怪”;第二步根据猫的“古怪”作者选取了多个矛盾点进行描写,分别是“老实、贪玩、尽职”;第三步,对各个矛盾点进行具体的事例描写,在反复的品味中让学生明白,原来这就是作者表达的秘妙——“三步构段法”。

3.拓展与运用。解读了作者的“写作密码”,最后就是让学生小试牛刀了。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有教学目标的达成都要分层,都要经历从扶到放的过程。因此,在练笔环节我设置了三步,先是“师示范”,我出示了一段下水文,让学生加深“三步构段法”的认识;接着“扶着说”,通过出示表格,引导同桌互相说说身边古怪的人,再次让学生巩固对“三步构段法”的理解;最后“放手写”,学生的练笔水到渠成。

整节课,在多次的体味过程中发现它的矛盾点,用三步构段方式,让学生从中选取主要特点,在分特点中选取矛盾点,再通过具体的事例进行描写。从文本到表格,从表格到段落,也体现了从感悟、概括,到充实表达的思维过程的训练,既有思维能力的訓练,也有语文能力的训练。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寮步

镇香市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老实老舍自然段
解人之难的老舍
印象·老舍纪念馆
不老实的蝙蝠
秋天
“对话”小伙伴老舍
谁在说谎
美丽的秋天
开门
在济南,重寻老舍足迹
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