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囊部分突入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1 例

2020-05-27 00:35:44郭红艳刘海莺黄建国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9期
关键词:孕囊声像肌层

郭红艳,刘海莺,黄建国

(厦门莲花医院,福建 厦门)

0 引言

子宫切口妊娠属于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子宫瘢痕妊娠可以通过各种影像学检测手段在早期进行诊断,但其中的孕囊部分突入型比较隐匿,容易发生漏诊[1,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收治的1 例孕囊部分突入型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情况。

1 资料

吴××,34 岁,G2P1,剖宫产术后5 年余,因停经54d,尿妊(+)阴道少量出血6d 来院就诊。

经阴道超声配合腹部超声检查:子宫增大,形态饱满,实质回声尚均匀,宫腔下段探及大小约3.1cm×2.2cm 妊娠囊回声,形态尚规则,内可见卵黄囊及头臀长约0.3cm 胚芽回声,未探及明显原始心管搏动(见图1)。妊娠囊下缘伸入子宫前壁下段肌层,该处子宫肌层明显变薄约0.2cm(见图2),CDFI:子宫下段肌层可见丰富血流信号。妊娠囊旁上方可探及范围约2.8cm×1.5cm 不规则无回声区,内透声欠佳。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超声提示:(1)宫腔下段早期妊娠,未探及原始心管搏动—子宫疤痕妊娠(部分性可能);(2)宫腔积液;(3)双侧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声像。

2 讨论

子宫切口妊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随着我国剖宫产人数的逐年增加,此类疾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3]。目前剖宫产后子宫疤痕妊娠主要通过超声、MRI 等影像学检测手段进行早期诊断,临床缺乏明确的生理学指标确诊。超声检查子宫切口妊娠具有直观、便捷、同步、实惠等优点,常列为首选[4,5]。

图1 妊娠囊下段贴近瘢痕处,局部可见丰富血流信号

图2 妊娠囊下缘伸入子宫前壁下段肌层,该处子宫肌层明显变薄

根据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分为孕囊部分突入型、孕囊完全突入型、混合团块型。孕囊完全突入型和混合团块型根据超声声像图特征[6],结合停经史、剖宫产史、HCG(+)等临床指征相对容易诊断;孕囊部分突入型比较隐匿,如剖宫产切口愈合好,而超声医生对该型子宫瘢痕妊娠认识不足或观察不仔细则容易发生漏诊,需引起超声工作者的高度重视[7]。

3 鉴别诊断

瘢痕妊娠容易与宫颈妊娠及流产相混淆,为了减少误诊,当妊娠囊与膀胱之间存在子宫肌层的变薄、缺失,应增加以下诊断标准:(1)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瘢痕妊娠血流灌注良好,而流产的妊娠囊存在血流灌注缺失[8]。(2)“滑动器官征”阴性:当阴道内探头轻轻加压时,妊娠囊在子宫内口水平的位置无移动。与宫颈妊娠的鉴别在于:瘢痕妊娠在子宫下段瘢痕处见妊娠囊或瘢痕处混合回声包块,而宫颈妊娠时超声示宫颈管异常膨大,内见妊娠囊或混合回声包块,宫颈内口紧闭,外口松弛。

4 分析

超声检查过程中,对有剖宫产史的怀孕妇女,不仅要观察宫腔内孕囊的情况,还要注意剖宫产切口周围及孕囊下缘距剖宫产切口的距离,当孕囊下缘距剖宫产切口较近时,则应测量孕囊下缘距剖宫产切口之间的距离,并在超声报告上加以描述,给临床医生以提醒[9,10]。一旦发现孕囊有部分突入切口的可能,应仔细观察孕囊位置,肌层厚度及连续性,有无憩室、周边血供等,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11]。

猜你喜欢
孕囊声像肌层
植入型切口妊娠孕囊植入深度的MRI特点分析*
能“看到”的声像定位 Bowers & Wilkins(宝华)705 Signature
经阴道超声对不同种植部位的孕囊型疤痕处妊娠与清宫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试论声像包装与品牌塑造的新定位
中国军转民(2018年3期)2018-06-08 05:51:11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数字化背景下声像档案管理探究
兰台内外(2017年6期)2017-05-30 06:46:35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内妊娠合并宫颈妊娠2例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癌症进展(2016年10期)2016-03-20 13:15:48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西南军医(2016年1期)2016-01-23 02:22:28
非肌层浸润膀胱肿瘤灌注治疗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