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一片“新”天地

2020-05-26 01:18盛杏妹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改变改善改进

盛杏妹

摘  要: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要改变课程设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学习现状。作为改革实施者的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改变语文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的统一性,发展学生的创新个性;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创新活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把创新潜能发挥出来,创造出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改变;改善;改进;创新

创新教育能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其潜能和特长,目标就是要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知识结构合理、个性特征积极的创造型人才。中小学生在学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因此,把课堂教学作为培养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主渠道,能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并促进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为他们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课程改革已如火如荼地展开,笔者认为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否得到真正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要求,因此每位教师要努力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使自己尽快走进新课程。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其鲜明的教育理想和浓郁的时代创新气息,呼唤着语文教师角色和行为等方面的改变。教师只有在语文课堂中“改”,学生才会把创新潜能发挥出来,创造出一片“新”天地。

一、教师要改变语文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现代教学手段能使教学内容由平面向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极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学习《斜塔上的实验》一文,如果教师一味地空讲,学生则很难产生情趣。如果把斜塔上的实验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则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教学效果。学生有了形象直观的感受后,他们的创新情趣得到了激发,就会思考很多问题。现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及其巨大的潜力,带来了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变革,能减少学生学习时间,增加记忆的内容,也能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运用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为他们创新奠定基础。

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曾说:“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并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展他们富于创造力的才能。”为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我们必须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优化课堂教学,就要靠语文教师营造一种民主和谐、 生动活泼、愉快宽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探索、标新立异。

要优化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氛围,语文教师要努力做到:把情境教育引进课堂。语文教师一走进教室就应是激情洋溢,做到全心身的投入。我们抓住课文中的情境,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启发、教育,既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又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把激励引进课堂。教师要想方设法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语文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启发他们的创造思维。把生活引进课堂。语文教学还应把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思想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教材的内容和自己的生活、思想靠得更近,从而更感兴趣。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写了抓蟋蟀、挖何首乌情景,我们可以让学生把童年的生活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学生会兴趣盎然。有了这样民主和谐、愉快宽松的氛围,学生的创新火花就更容易迸发。

二、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新课标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平等对话的过程,因此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传统课堂结构,强化民主意识和人本意识。语文教师要创设课程氛围来保护学生主体地位,如在阅读教学中,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既然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那么,教师就应当以全面发展其情意要素和智力要素为课程目标,努力做到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上去发展学生的能力体系和人格体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過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强调学法与教法在教学过程中的最优结合。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课堂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完成的就让学生完成。在《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我”的恐惧、成功的喜悦,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在在课堂尾声时,也可以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在生活中是如何克服困难的。要多激励学生敢想、敢试、敢闯,说真话、说新话,针对新问题不断提出新思路和新方法。要保护学生开拓创新意识,并在他们独立探求的过程中辅以点拨、讲评,从而保证教法与学法相得益彰。

三、教师要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中学生的思维最活跃,想象力最丰富,他们求知欲强,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此,语文教师就要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实现由注重教学的结果向注重教学的过程转变。新课程强调重过程,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过程上,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掌握知识,掌握规律。新课标确认语文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平等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要充当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帮手,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当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给与及时的帮助。如对学生的自读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学生的讨论要加以及时的诱导,对学生的训练要深入细致地辅导,对学生的活动要加以有效的指导,这样能着眼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同时,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发挥评价作用,激活学生创新思维。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启发、引导,指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帮助学生独立地思考和探索,养成对新问题新知识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对学生的一切创造,教师要充分评价,这样能够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促进个性全面发展。对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价,能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性,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如讨论《孔乙己》中“排出九文大钱”的“排”写出了孔乙己什么性格时,当学生答“虚伪”后,教师这样进行评价:“你想想,虚伪是把真相掩盖起来给人以假相,而此处的孔乙己是真的有钱并且一个个地捻出让众人看。”这样的分析评价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活他们的创新能力。

四、教师要改革语文课堂教学的统一性,发展学生的创新个性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它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的能力。另外还要求让每个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优良的品质和终身學习的愿望与能力。教师切忌把学生视作知识的接受器,把个性迥异的千万学生按照教参模式,采用同一标准去铸造。这样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他们的创造欲望。

为此,语文教师要课堂中要改革教学的统一性,实现由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向个性化教学模式转变。新课改要求我们去关注、去研究学生的差异,以便找到个性化教学的科学依据,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个性,应贯穿于整个语文课堂教学中。如让学生讨论:《孔乙已》中孔乙己的悲剧揭示的是封建制度的罪恶,还是封建社会人情的冷漠、世态的炎凉?开卷是否一定有益?学生边讨论边在语文这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中去体验、去思考、去发现,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五、教师要改变语文课堂教学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创新活力

书本和生活是学习语文的两只翅膀,脱离了生活的语文教学不可能腾飞。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走的是“书本—课堂—标准化试题”这条路子,大量的文字游戏式的习题占据了学生的全部时间,学生根本不可能接触到真正的生活,语文与生活严重脱节。语文教学改革,需要打开课堂与生活的大门,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

让生活走进语文,让生活成为语文的外延,方法有很多种。如开设语文活动课;开展社会调查、采访、演讲、辨论、电脑中文打字等活动;开设些选修课,如“影视沙龙”、“当代文学讲座”、“信息专题课”等;在语文课堂里引进生活实例等。总之,要使学生从多种渠道吸取多方面的知识,开阔视野,以获得创新的源泉。

参考文献

[1]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中国校外教育,2015(11).

[2]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新课程研究,2020(32).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嘉泽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改变改善改进
城市道路下穿立交排水设计研究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浅谈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浅析秦二厂设计基准洪水位提升对联合泵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