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静静
摘 要:汉代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对“风俗”的定义已经涵盖了地域文化概念的基本内涵,可见班固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地域文化观,而这种地域文化观念对《史记·货殖列传》有所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汉书·地理志》;地域文化观;《史记·货殖列传》
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对于“风俗”的定义非常明确:
“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
班固将“风”和“俗”分别界定,从他对“风俗”二字的定义可以看出,他认为“风”和“俗”是不同的。我们可以看出,这里“风”指的是自然地理环境因素影响下人们习尚的变化;“俗”则指的是社会人文环境因素影响下人们习尚的变化。张凤琦认为:“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虽然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是,地理环境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则是地域文化形成的主要因素。”而我们从《汉书·地理志》中可以看出,班固对“风俗”的定义中已经涵盖了地域文化概念的基本内涵,即地理环境因素和社会人文因素。可见汉代史学家班固已经形成了完备的地域文化观。
《汉书·地理志》中对于文化具有地域性特征的发现并不是首创,早在秦汉时代,就已经有很多学者注意到了中国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并逐渐在他们的著述之中体现出了一种以地域评判文化特征的思维模式与写作习惯。而《汉书·地理志》中的文化地理观念也是对前人多有继承,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史记·货殖列传》。
王应麟曾说:“《汉地理志》言风俗,多取太史公《货殖传》”。这表明,《汉书·地理志》和《史记·货殖列传》中对于地理风俗的言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史记·货殖列传》的重点在于表明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但其谈到了各地地理民俗的特点并作了有意区分,对于促使地域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历史环境都有论述。我们发现,《汉书·地理志》对地理风俗的研究与《史记·货殖列传》之间有许多共通之处。比如在介绍秦地时,《史记·货殖列传》是这样说的:
公刘处豳,大王徙邠,文王作酆,武王治镐,其民有先王遗风,好稼穑,务本业,故《豳》诗言农桑衣食之本甚备。……
而我们再来看看《汉书·地理志》中所说:
(而)公刘适邠,大王、王季在歧,文王作豊,武王治镐,故其民犹有先王之遗风,好稼穑,殖五谷,地重,重为邪。……
比较这两句引文,我们会发现,《史记·货殖列传》中关涉地理风俗的部分很多都被班固继承,只是在用字或语法、语序上稍加删改,但基本不改原意。可以说《史记·货殖列传》是班固写《汉书·地理志》的素材来源。因此叶文举的《<史记·货殖列传>与<汉书·地理志>地理风俗记载关系考论》中认为《汉书·地理志》在很多方面基本承袭《史记·货殖列传》,并糅合了刘向、朱赣的成果,创新的部分不多,所以应当对其重新定位。但他也不否认《汉书·地理志》在《史记·货殖列传》的基础上是有一定发展的。我们从上面两个例子的对比中也可以看到,《史记·货殖列传》的语言简洁,更注重结果的陈述,而《汉书·地理志》则分析更为详细,讲清楚了来龙去脉,这可以说是它的优点。
《汉书·地理志》对《史记·货殖列传》的发展还在于区域划分和它征引的资料。在风俗区域划分方面,《史记·货殖列传》将地理风俗划分为关中、三河、赵地、燕地、齐地、邹鲁、梁宋、夏地、楚越九个区域;《汉书·地理志》最后一部分则大体依据十五《国风》分为秦地、魏地、周地、韩地、赵地、燕地、齐地、鲁地、宋地、卫地、楚地、吴地、越地十三个区域。在征引资料方面,《汉书·地理志》多“引詩证俗”之处。在具体描述某地风俗时,《汉书·地理志》每每指出其在《诗经》中的地理位置,继而引《诗》印证当地人文风俗与地理之间的关系,并且在风俗论议上征引先秦《诗》论。《汉书·地理志》中这种关涉到《诗经》的问题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有学者统计,班固援引十五《国风》描述风土情况,直接取自《诗经》的资料有20余条。这种以《诗》观风的阐释方法可谓是一大创新,也是相比于《史记·货殖列传》的进步之处。它丰富了风俗百态的阐释,同时也充实了前人的风俗地理研究。班固作为一位正统史学家,《汉书·地理志》中多引《诗经》正体现了他浓厚的宗经观念和代表了他所处朝代的时代风气。
总之,《汉书·地理志》体现了班固的地域文化观,这种地域文化观念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有体现,但班固的论述更为精细,并且在风俗区域划分上,班固不循司马迁,而是大体依据十五《国风》分为十三个区域。在征引资料方面,《汉书·地理志》多“引诗证俗”,这是一种阐释方法的创新,也体现出了对《诗经》文学地理观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班固撰,颜师古注.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
[2](宋)王应麟撰,张保见校注.诗地理考校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3]林荣琴.试析《史记·货殖列传》与《汉书·地理志》中的风俗地理思想[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4).
[4]陈叙.试论《诗》地理学在汉代的发生[J].南京社会科学,2006(08).
[5]潘明娟.《汉书·地理志》的风俗区划层次和风俗区域观[J].民俗研究,2009(03).
[6]谢祥娟.《汉书·地理志》的文学地域观[J].名作欣赏,2012(05).
西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