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转移和翻译规范视角探讨 《功夫熊猫3》的配音翻译

2020-05-26 18:24古春玲
青年生活 2020年13期

古春玲

摘要:本文将从翻译转移和翻譯规范的视角探讨电影《功夫熊猫3》的配音翻译。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1.引言,介绍配音翻译的特点以及本文的目的;2.简述翻译转移与翻译规范;3.案例分析,从Catford的翻译转移和Toury的翻译规范对《功夫熊猫3》进行分析;4.结论。

关键词:翻译转移;翻译规范;配音翻译

1.引言

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1.引言,介绍配音翻译的特点以及本文的目的;2.简述翻译转移与翻译规范;3.案例分析,从Catford的翻译转移和Toury的翻译规范对《功夫熊猫3》进行分析;4.结论。

中国引进的国外电影大部分都有配音版本,而在配音之前首先要把外文台词翻译成中文。配音翻译与字幕翻译的不同在于前者具有五个特性,即聆听性、综合性、瞬间性、通俗性和无注性(钱绍昌,2000)。聆听性指观众是通过聆听接收影视作品语言的;综合性指演员的对白会受到表演的制约,因此也制约了影视作品的翻译;瞬间性是指对白是一瞬而过的,语言必须要通顺流畅;通俗性要求对白要通俗易懂;无注性指配音翻译一般不作加注说明(钱绍昌,2000)。正如Toury在《描述翻译学及其它》 一书中指出, 在翻译过程中, 翻译转移是不可避免的,配音翻译也不例外,但是配音翻译的转移是否恰当,不仅需要在语言层面上分析,还需要考虑文化、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这就需要从翻译规范的角度对其进行宏观上的分析。

动画电影《功夫熊猫3》的配音版本备受观众和媒体赞赏,除了配音演员的声音和情感外,翻译的质量也很重要。本文从翻译转移和翻译规范视角出发探讨其配音翻译,希望可以总结出影响配音翻译的因素和规范,并希望以《功夫熊猫3》为例,启发日后的电影配音翻译,减少翻译腔的出现。

2.翻译转移与翻译规范

翻译转移的研究始于1950年代,而Catford在六十年代正式提出“翻译转移”的概念。他区分了“文本对等”和“形式对应”两个概念,前者是指目标语文本在特定的场合下被认为是源语文本的对等部分。而“后者指目标语范畴在目标语里的地位,与该源语范畴在源语中的地位尽可能地相同(Catford,1965:27)。而翻译转移是翻译过程中对形式对应的背离(1965:73),主要有“层次转移”和“范畴转移”两种形式。“层次转移”指在一种语言中用词汇来表达另一种语言的语法成分(李德超,2005),“范畴转移”则指“源语的范畴与目标语的范畴不相对应”(李德超,2005)。在“范畴转移”之下,可细分为以下四类:

结构转移 最常发生的转移,例如“主语+谓语+宾语”的结构转移成“主语+宾语+谓语”的结构。在英汉或汉英翻译中,常见的有:肯定、否定结构转移,主、被动语态转移,英汉主语突出性的转移等(林铃,2009)。

类别转移 当目的语与源语的对应成分属于同一等级的不同类别时,就会发生类别转移。主要是词类转移,如名词转移为动词,介词转移为动词等等。

单位转移 即等级的转移,如一个词语转移成一个句子,或一个短语转移成句子等。

内部体系转移 “当原语和译语具有形式上大致对应的结构,而翻译时需要在译语体系里选择一个非对应的术语时”,就会发生内部体系转移(林铃,2009)

Catford的翻译转移体现出科学性和客观性,但同时也存在着限制性。“波波维奇认为,造成这些与原文不一致的成分的原因可能是语言上的因素,但也可能是出于译者在语篇结构、文学传统或文化因素上的考虑,换句话说,就是受当时翻译规范影响的结果”(李德超,2005)。而Toury的翻译规范理论指出,翻译转移可以分为“必要转移”和“非必要转移”,前者是由于语言结构不同而引起的,后者则体现了译者的翻译决策,但两者均受到规范的制约(Toury,1995)。而翻译规范可分为“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三大类。初始规范决定译者倾向于原文文化规范或译文文化规范(廖七一,2009)。预备规范是从宏观的角度指导翻译过程,主要涉及两个方面:1.翻译方针;2.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而操作规范则“属翻译行为的微观抉择,一般指译者翻译活动中使用的翻译技巧”(赵宁,2001),可细分为:1.母体规范,涉及全文或部分翻译,章节段落的划分等宏观结构;2.篇章语言学规范,指译文的句子结构、遣词造句、斜体和大写等微观层次(廖七一,2009)。

翻译转移更多地关注翻译的产品,而规范可以制约翻译活动的任何阶段。因此将翻译转移和翻译规范结合起来分析译本,才能真正了解译本内部结构及其转变的原因。

3.翻译转移与翻译规范在《功夫熊猫3》的应用:案例分析

在《功夫熊猫3》的配音翻译中,翻译转移的现象十分明显,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电影媒体特点和影视翻译规范的影响,同时为了吸引跟多的观众,电影的翻译版本更倾向于中文文化的规范,如使用四字格结构,方言,流行语等。

3.1翻译转移在《功夫熊猫3》的应用

3.1.1 层次转移

例1:Kai: I fought by his side. I loved him like a brother. And he betrayed me. Now I will destroy everything he has created!

天煞:我曾与他并肩作战,把他当成亲兄弟看待。但他,却背叛了我。好吧,现在,我要毁掉他亲手创造的一切。

在例子1中,英文版本的“fought”,“betrayed”,“will”都是能够体现时态的词语,而汉语并不能通过词语的变形来表达出时态,因此增加了“曾”,“了”,“要”等词语,实现了从语法到词汇的转移。

3.1.2 结构转移

例2:Oogway: You've grown stronger.

Kai: 500 years in the spirit realm, you pick up a thing or two.

乌龟:果然有长进。

天煞:在灵界待了五百年,好歹学了几招。

英语是“主语突出性”或“主词突出性”的语言,而汉语是“主题突出性”的语言(林铃,2009)。 因此汉语中的句首往往不是动作的实施者,而是某个问题或话题,甚至有时直接省略主语。在例2中,原文的结构为“主系表”和“主谓宾”,而中文版本的结构均为“谓宾”,省略了主语,因此发生了结构转移。

例3:Li : Oh! Lunch break.

Po: You dont need to ask me twice.

李山:吃东西吧。

阿宝:就等你这句话了。

在例3中,原文的“you dont need to ask me twice”与“you dont need to tell me twice”的结构相似,后者的意思是“你不需要再说了,我明白了”,可推断出前者意思是“你不需要再问了,我同意”,所以例3从否定句转移成肯定句是合理的。

例4:Oogway: Until, finally... I banished Kai to the spirit realm. Should he ever return to the mortal realm. He can only be stopped by a true master of chi.

乌龟:后来,天煞终于被驱逐到了灵界。如果他重返凡间,只有真正的气功大师才能够阻止他。

例4属于主动和被动语态之间的转换,英语中常常由于需要突出主语或因施事者不明确而使用被动语态,而在汉语里,主动语态则更为常见,而被动语态表达的多为不好的事物(连淑能,2010:123)。

3.1.3 类别转移

例5:Po: This is the hall of heroes, home of the most priceless Kung Fu artifacts in all of China!

阿宝:这里是英雄殿,陈列了武林中所有的无价之宝。

例5将名词转化成动词,属于类别转移。除此之外,翻译过程中还会出现形容词转化成名词,介词转化为动词等。

3.1.4 单位转移

例6:Shifu: Oogway saw greatness in you, Po, against my better judgment, more than you can see in yourself.

师傅:乌龟认为你能成大事,虽然我不敢苟同,但是他比你想象的还要器重你。

例6将介词短语转移成句子。英语常常出现介词短语、分词短语等补充成分,因此倾向于出现长句,复合句。而汉语更多使用短句、并列句等(连淑能,2010:93),因此将英语的补充成分转化成中文的短句或词语,读者或观众才能更好地理解,对于电影中的语言更是如此。

3.1.5 内部体系转移

例7:Po: Did you at least learn a little something?

Tigress: Yes. That you cant teach.

阿宝:你们也算有点收获吧?

娇虎:是的。领悟到您不是这块料。

内部体系转移是两种语言语法系统存在差异而引起的必要转移(何文斐,2010)。在英汉翻译中,常常体现为冠词的转移,单复数的转移等。如在例7中,“the most priceless Kung Fu artifacts”中的定冠詞“the”没有在译文中体现出对应的成分,因此发生了内部体系转移。在例7中,“you”既可转化为“你们”,也可以转化为“您”,也属于内部体系的转移。

翻译转移理论在《功夫熊猫3》的配音翻译应用广泛,但是翻译转移理论是从两种语言的语法和句法层面进行分析,没有涉及遣词造句的具体选择。因此还需要从语言外的因素来对《功夫熊猫3》的配音翻译进行分析。

3. 2 《功夫熊猫3》的翻译规范

3.2.1 初始规范

从文本看,《功夫熊猫3》的翻译更倾向于汉语的规范,这是由于电影的经济效益决定的。电影要吸引中国观众,就必须要让中国观众看得明白,再结合配音翻译的五个特性,电影语言更需要通俗易懂,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如使用短句,四字词语,流行语以及方言等。如电影中出现的“雄心万丈”、“并肩作战”等四字词语,还有“卖萌”、“诶呦,不错哦”等流行语。在以上分析的几种翻译转移中,有些非必要转移也是为了使译文更倾向于汉语的语言规范,如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的转移,肯定句和否定句的转移以及汉语的主题突出性等。因此,配音翻译更倾向于目标语规范。

3.2.2 预备规范

影响配音翻译的社会文化因素涉及多方面,如学者Karamitroglou曾从制作方(代理人、发行商、翻译、译制导演、配音演员等);产品(即经过翻译的影视节目);接受方(特定的观众群体);视听传播的双维模式等几个方面对配音翻译和字幕翻译进行研究(董海雅,2007)。而动画电影《功夫熊猫》系列对中国元素和文化的刻画不仅吸引了年龄幼小的观众,也吸引了国内外大部分青年观众。而且由于电影跟中国元素联系起来,所以本片的翻译受到了目标文化的重视。此外,影视翻译作品不仅具有文学性,还具有商业性,因此本片的配音翻译还受到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的影响。

3.2.3 操作规范

从母体规范上讲,由于电影节奏连贯,不允许颠倒和切分,所以《功夫熊猫3》的翻译为全文翻译。

从篇章语言学规范的角度出发,电影在遣词造句等微观层面上倾向于汉语文化规范,如前面提到的四字结构,流行语等等。

例8:Po: Who told you? Did tigress tell you?

阿宝:谁告诉你的?娇虎打小报告了?

例8中可直译为“娇虎告诉你了吗?”,但“打小报告”的说法口语化且更为生动,也符合喜剧电影的趣味性。因此译者出于对角色和电影类型的考虑,选择了口语化的表达代替源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功夫熊猫3》的配音翻译中,翻译转移理论从语法和句法层面指导了英汉之间的转移,而翻译规范理论则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解释了译者对于具体语言的选择和替代。

4.结语

配音翻译对语言的结构和规范要求不同于小说等文学文本。本文从翻译转移和翻译规范理论出发对电影《功夫熊猫3》的配音翻译进行分析。从语法和句法的角度出发,可以看到《功夫熊猫3》的配音翻译符合汉语语言规范,而且翻译中对于遣词造句的选择也体现出汉语文化的特点,符合电影的中国元素。对于流行语和口语的运用更能引起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共鸣,这也是这部电影成功的因素之一。以上的因素可以启发日后的电影配音翻译,减少所谓的“翻译腔”。当然,一部好的配音电影还需要配音演员对声音、台词等的控制。因此,日后对配音翻译的研究不能局限于语言和文化层面,也可扩展到配音表演的层面。

参考文献:

[1] Catford, J.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An Essay in Applied Linguistics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1965.

[2] Toury, Gideon.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 and Beyond [M]. Amsterdam and Philadelphia: Benjamins, 1995.

[3] 董海雅. 西方語境下的影视翻译研究概览[J]. 上海翻译,2007(1): 12-17.

[4] 何文斐. 句法学视角下的翻译转移理论研究[J]. 海外英语,2010(5): 191-192.

[5]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增订本)[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6] 廖七一. 翻译规范及其研究途径[J]. 外语教学,2009,30(1): 95-98.

[7] 李德超. 从维内、达贝尔内到Toury:翻译转移研究综述[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1): 94-99.

[8] 林铃. Catford翻译转换模式下的翻译过程研究[J]. 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09(5): 74-75.

[9] 钱绍昌. 影视翻译——翻译园地中愈来愈重要的领域[J]. 中国翻译,2000(1): 63-65.

[10] 赵宁. Gideon Toury 翻译规范论介绍[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3): 21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