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娣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新时代高职学生的阅读特点及阅读倾向,根据其特点和倾向提出了如何适应并满足新时代高职学生阅读需求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职图书馆;新时代高职学生;阅读需求
在信息时代, 由于阅读的方式和阅读媒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职学生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倾向无疑也会随社会阅读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高职学生正处于一个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兴趣不稳定的年龄阶段,他们的阅读行为基本上是健康、积极的。但是, 由于受个人兴趣、爱好以及各种社会潮流和社会活动的影响,也可能会产生不良的阅读心理,从而影响他们自身的学习和进步。追求个性心理, 追求个性化是资讯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作为高职图书馆必须开阔思路,创新发展理念,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一、新时代高职学生阅读现状
1.1从图书馆的利用率来看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情报和学生自主学习资源中心 ,不但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阅读资源和学习场所,其资源利用率往往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在校学生的学校的学风和文化氛围还可有效的反应他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倾向。而从目前我院高职生对图书馆利用的实际情况来看,存在到馆次数少、到馆人数固定、到馆滞留时间短暂等情况。而存在这种情况的原因是:(1)升学压力小,对未来的工作没有过高要求,学习缺乏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等;(2)一些学生还不能掌握信息语言,缺乏图书馆、网络、计算机知识,不了解图书馆的性质,不懂检索方法,无法简捷地获取需要的信息知识。
1.2从阅读倾向来看
1.2.1消遣性阅读占据主流,经典名著倍受冷落。从当前图书馆借阅情况统计分析,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网络小说以及生活消遣类书籍始终是高职学生图书借阅的热点,课外阅读存在兴趣广、阅读浅、盲目、多变、随意性强等特点,大多数学生在阅读时只愿意选择一些轻松消遣的读物,对一些凝聚人类的理想和智慧文学经典、哲学、美学、科学技术等著作和作品的书籍很少问津,阅读缺少钻研和发现,仅流于肤浅的翻阅。
1.2.2从阅读兴趣来看
随着现代电子产品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利用,他们的阅读方式也更趋于多元化和电子化,他们课外时间的消遣方式也主要来自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电子产品和网路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课余时间。
二、如何满足新时代高职学生的阅读需求
2.1调整馆藏, 适应数字化阅读需求
在网络信息媒介发达的今天,高职学生的阅读倾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数字化阅读已经逐渐成为其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 如果高职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不能根据高职学生的阅读倾向做出积极的调整, 就不能有效地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也会渐渐对他们失去吸引力。为适应大学生数字化阅读的需求,高职图书馆在馆藏建设方面应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些调整:(1) 加快本馆馆藏资源的数字化进程,以适应高职学生数字化阅读的阅读倾向。如可以采购一些热门的、读者关注的电子书,调整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的采购比例, 适当增加数字资源的采购等;(2)针对高职院校的地域特色,服务需要及专业特点,积极创建各类特色数据库。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和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拓展视野, 扩大知识面,增强院校图书馆对高职学生的吸引力。
2.2创新服务, 提供便利的数字化阅读环境
完善高职院校图书馆数字化阅读环境的建设,包括各类网络数据接口、电源接口等的安装与服务,无线网络服务、手机阅读服务等等,为大学生阅读创造一个无线覆盖和移动网络覆盖的网络阅读环境。
2.3加强阅读辅导, 强化新时代高职学生数字化阅读的引导
根据高职学生完成学业和拓展知识的需要,针对新时代高职学生存在年纪轻、人生阅历还不够成熟,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盲目追求自由个性化;他们酷爱数字阅读,阅读状态多为“浅阅读”、“泛阅读”,缺少思辨能力,看问题不够深刻。所以,加强网络数字化阅读的引导就显得很有必要。
(1) 建立网络阅读导航。针对高职学生网络阅读盲目的情况,高职院校图书馆,一是建立网上资源导航、馆藏资源导航和网站导航,借助网络导航积极推广经典文献、主流文学、益智科学等;二是加强网络资源专题收集、鉴别、分类、组织等,建立信息导航系统和检索系统。[9]
(2) 建立高职院校图书馆与学生互动的网络系统。一是图书馆可以根据读者网上浏览量了解学生的阅读状况,指导他们开展数字化阅读。二是通过网络公布图书馆的讲座活动、新书发布信息、馆员荐语、专家荐书等信息内容吸引他们;三是利用网络及时获得读者对书籍和图书馆服务的最新反馈,提升服务质量和温度。
总之,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学生的第二课堂,一定要发挥其为在校学生提供各类阅读资料和进行阅读指导的职能。面对资讯纷繁复杂的阅读生态, 高职院校图书馆一定要改变观念,开阔思路,创新发展,采取形式多樣的服务方式。积极分析高职学生的阅读倾向,了解他们的阅读心理和阅读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阅读服务,帮助他们适应新的阅读环境,形成正确的阅读习惯,获取丰富的知识,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苗富强. 试论加强高职生人文素养教育[J].教育与职业,第35期(总第675期
[2]陈瑞霞,姚秀珍,王玲玲.经典文学与“高职”生的人文素养培养[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6(2).
[3]高宝力.高职院校不可忽视的责任——人文教育[J].职业技术,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