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锋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为实现班集体的共同目标,不断进行调整和协调的综合性活动;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教育的活动。要管理好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除了要发挥班主任的教育主体的主导作用,用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外,还要充分利用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培养学生的荣誉感、责任感,是班级有内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确立班级和个人的奋斗目标,使集体和个人能健康、向上、和谐地发展。
在班级管理中,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了如下几点体会:
一、师生共同参与决策
班级管理中需要运用什么样的策略,具体问题的解决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都应该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只有采取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策略和方法,才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例如有的同学犯了错误,可以先让他自己写明情况(说说自己犯错误的原因、过程、心理活动以及采用什么样的办法解决等等),这是我一踏上工作岗位就采用管理学生的策略。一开始运用起来就是不灵,常常遭到一些学生的抵触。原来是因为我这个策略的制定、操作、监督等几个过程差不多都是由我一个人来完成的,其中免不了带有主观片面的东西。这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为了能够统一师生的思想,我采用了在全班民主讨论表决的方式。首先讨论这种策略的利弊。出乎我的意料,学生们竟普遍认为这种策略有利于集体管理,也有利于个人管理。对集体管理而言,它对每个人都能起到约束作用;对个人自我管理而言,它能促使学生經常自我反省,同时学生还可以进行申辩。师生思想统一了,我又趁热打铁地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了这种策略的内容以及操作方法。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主张责任到人,比如谁收取情况说明,谁检查情况说明,谁监督执行情况等等,都作了明确规定。班主任是总监督员。
同样的班级管理策略,老师独撰出来执行比起师生共同讨论表决后的推行,其作用竟如此悬殊!这就是师生共同参与决策的好处。
二、师生共同参与管理
共同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师生皆要有主人翁责任感,都把创设美好班级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目前大部分班级管理阶层的基本结构是班主任为主角,再加上几个班干部。这种结构方式在班级组建初期是可以的。因为这时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互不相识,至少不甚了解,老师希望在学生中能够树立威信,学生也希望能够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印象,所以做事说话都比较谨慎;班干部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所以工作起来既认真负责又讲究方式方法。然而,时间一久,这种管理结构方式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几个棘手学生给班级工作制造了不少障碍,于是极有可能使老师变得对学生爱指责、爱埋怨、爱强迫命令了,慢慢地,师生关系开始紧张,班干部则有可能会热情减退,或有独裁霸道之表现逐渐表露出来。各种复杂的矛盾关系使班级工作难于正常的运转了,而这种现象又反过来制造新的矛盾,于是会形成恶性循环。
解决这些矛盾的最佳方法就是人人参与管理。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设立负责两天工作的值日班长。全班每位同学都要按学号轮流做值日班长,每次上任做两天工作,第一天管人,第二天管事。管人这一天要努力做到,发现好人好事要予以表彰,发现不合规章制度的事要予以制止;管事这一天要管好教室前后的卫生等等。
(二)设立负责一周工作的督导员。督导员由团支部成员和班委成员担任,主要负责督促指导值日班长的工作。为了引进竞争机制,我班组建了一个团支部、三套班委。团支部或某套班委负责一周的督导工作。团支部和每套班委的工作也实行轮流制。
(三)设立监督、评价督导员工作的监督员,监督员工作是班务工作的核心,它担负着调动督导员工作积极性并促使督导员调动全班同学工作积极性的重任。
(四)班主任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监督员的督导工作。这样安排工作,使每位同学(包括班主任在内)都既在管人,又被人管。在管人的过程中,学生能实实在在地体会到其中的甘苦,这样,在接受别人的管理时就不易产生逆反心理;被人管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乐于接受正确意见的良好品质。
三、师生共同参与监督
师生共同参与监督,即对班级管理中出现的各个方面的问题,老师和学生都有发表意见的权利。民主与监督是两个互相矛盾的统一体。从表面上看,似乎监督是限制了民主,二者是矛盾的。实则不然,从辩证法看,一个班集体有监督、有考核,才有透明度,才能使学生觉得竞争是公平的,才能根大地激发学生参政议政的热情,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班级的民主作用。
我班监督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师生间的监督。师生间的监督主要是学生监督老师。老师监督学生,这是传统的做法,有它合理的一面,需要批判地吸收。学生监督老师,与师道尊严的主张背道而驰,不易被老师所接受,然而实际上它却是至关重要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老师犯错误,一样在所难免;工作中出现失误,更是常遇常见。如果无人监督,老师工作出现失误后可能依然故我,久而久之,工作失误就会越来越多,师生之间就会逐渐失去信任。毫无疑问,班级建设会直接受到影响。
那么多数老师为什么都不愿意接受学生监督呢?恐怕老师们都有顾虑,担心失误暴露出来会被学生瞧不起。其实,这种顾虑是多余的,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的实验证明:人们更尊敬的不是十全十美的人,而是既有超凡能力又偶尔犯点错误的人。心理学上管这个叫做犯错误效应。阿伦森的实验还证明:人们最瞧不起的是重复再犯一种错误的人。因此,老师完全用不着掩饰自己的缺点和弱点,把缺点和弱点暴露给学生,学生反而感到老师不是居高临下、盛气凌人、难以接近的人,而是和自己一样的、普普通通的人,甚至有时还显得幼稚可笑的人。学生最爱和这样的老师交朋友。相反,老师如果对自己的缺点和弱点遮遮掩掩,就难免重复犯一种错误,结果真的会被学生瞧不起。由此可见,被学生监督是提高老师威望的好方法。
(二)同学间的监督。学生监督老师,这在班级民主作风形成过程中确确实实是最重要的条件,然而,如果学生的眼睛只盯着老师,这无疑又不利于班级工作的全面展开。如果学生的目光集中在老师身上,则有可能会来自同学中的问题视而不见,所以在我们班设有监督学生的监督员和督促员以及值日班长。这些人在监督别人的同时又在接受着别人的监督。他们互相独立又互相联系,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环环相扣的监督体系。监督与写情况说明等策略互相配合,产生了显著的管理效应。
在师生共同管理班级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民主讨论和民主表决,这是师生共管的基础。但要注意一个问题:任何措施,得到百分之百的拥护的可能性是很小的,因此表决一项措施只要多数同学同意即可执行。这样既有利于班规班法的推行,又能养成同学们在个人意见被否决后坚决执行多数人决议的民主习惯。
最后,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决策、管理、监督等,我所管理的班级的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班级的班风好,学风浓。这就是我管理好班级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