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成江
【摘要】 學生的进步需要一定动力。通过对概念的理解、对动力的研究和工作实例的阐述,加以论证“鼓励能够给学生进步的动力”,并进一步阐述怎样去鼓励教育学生的效果更好,发出呼吁对学生多鼓励少表扬,让孩子幸福成长,让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
【关键词】 鼓励 学生 进步 动力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3-196-01
一、一个实例抛出一个问题
黄丽华是我以前教过的学生。在小学时是一个表现非常出色的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唱山歌、跳民族舞蹈、讲故事样样在行。在同学的眼里她是“女神”;在老师眼里她是优秀生;在校长眼里她是学校的“名片”;在她妈妈的眼里她就是家族的荣耀,无论是谁到他们家,妈妈都要播放女儿表演、领奖的视频给客人看。小学毕业后,她进入县城初中就读。在同学眼里她再也不是唯一的“佼佼者”,学校的活动不再是每次她都能参加了,老师、校长对她的赞美声明显减少。于是她非常失落,成绩下滑,从此不再是同学心中的佼佼者,不再是老师心中的最优秀生。我在反思我们教育的方式: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美,赞美的话语确实激起人的信心,但是一个只允许得到赞美的人,他真的能够健康地成长吗,到底什么才是学生不断进步的“动力”呢?
二、理解两个概念,走出一个误区
赞扬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称赞和表扬。鼓励是指激发和勉励。我的理解是,赞扬注重对人或事物的好的方面进行语言的描述,一般只注重对结果的描述,没有说明被称赞的原因。鼓励呢,是激起人努力的动机,劝人不断的努力。我们平时都认为,赞美学生就是对学生的鼓励,会给学生树立起信心,激发他前进的动力。当我们了解这两个概念后,应该会明白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赞美和鼓励的概念有着明显的差别,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也会是截然不同的。
三、倡导“多鼓励、少表扬”的教育模式
1.多鼓励,提高抗挫能力
经常得到赞扬少批评的人,在心里比较容易建立其信心,做什么事都比较积极,但是也比较容易形成一种天生就比别人强、比别人聪明的自大心理,做事争强好胜。一旦他们遇到挫折的时候,或者得不到老师同学认可、赞扬的时候往往就会失落消沉,甚至会对比自己强的同学产生嫉妒扭曲心里。因此,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差学生,我们都应该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进步、好成绩都是因为努力得来的,而不是因为自己比别人聪明。让他们知道进步、好成绩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当自己落后的时候,他们会明白不是因为别人比我聪明,是我不够努力,当受到挫折时就不会怨天尤人,而是振作起来继续努力。
2.正确处理“鼓励”和“表扬”关系,激发学生前进动力
赞扬是对人的优秀的一面进行宣扬,往往只看重结果,不管他过程是怎样。得到赞扬的人,往往只得到一时的喜悦,他不明白自己得到赞扬的真正原因。很多受表扬的学生认为他得到表扬是因为自己很聪明。但是鼓励,注重于对人努力的过程,不管结果怎样,只要已经努力了。同样受到挫折,这两种人会有不一样的表现。得到鼓励的学生比得到表扬的学生更具有积极的心态,鼓励才是能给学生进步的动力。
四、鼓励学生要注意什么
1.关注细微,平等对待
我经常和班主任聊有关后进生转变的话题。关于转变后进生,我的理念就是关注细微,平等对待,正面鼓励,坚持不懈。那么对学生细微的进步我们怎样去发现呢,我的理解:不要拿他和别人比较,要拿他自己和自己比较。平时找出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同时指出缺点让他们避免犯错。平时多一点包容。多一点鼓励,多一点耐心引导,后进生会慢慢地改变。
2.鼓励学生要发自内心
当学生回答对问题,我们的表扬“棒棒,你真棒!真厉害、真聪明”这样简单的表扬,是不是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敷衍了事呢?“同学们,你们看到了吗?他这次能正确回答问题,我发现他今天听课特别认真,比平时多努力思考,我们希望他能继续努力。”一句是从嘴里说出的话,一句是从心里说出来的话,哪一句给学生的动力更大更持久呢?
3.鼓励应该注重学生的态度、努力的过程不要太计较结果
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一个人做事如果有好的态度,他就有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即使他一时做不好,只要我们不断给予鼓励,他最终会找到成功的秘诀。但是如果我们给学生以“你真棒、你真聪明”这样只注重结果的评价,当学生实在无法很好地做好一件事的时候,我想他会变得不择手段,或者当遇到困难时容易回动摇或不知所措。所以对学生的鼓励,应该鼓励他们要先有正确的态度,要经过自己的努力,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会一直支持他,这样会给他以后的发展以更大的动力。
对学生不断地鼓励,能给学生以源源不断的进步的动力,让学生健康幸福成长,让教师、家长都体会到幸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