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盛 李天锐
为 什么大熊猫主要在四川生存?为什么世界上第一张纸币诞生在四川?为什么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藏着许多“谜团”?……
近日,由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李后强等撰写的专著《天府学》出版,倡导以多学科视野,对四川的地理地貌、环境气候、历史人文等进行综合研究。廉政瞭望记者就此专访了李后强教授。
“世界缩影”四川,有怎样的特殊性?
廉政瞭望:天府學的研究范围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建立天府学?
李后强:我们把研究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元素、组成、结构、功能和现象的学科叫天府学,包括物质与精神层面,涵盖四川、重庆,辐射云贵甘陕青藏地区,涉及地质、地貌、水利、生态、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历史、民族等领域,是综合性地方学。
之所以要建立天府学,是因为四川的情况非常特殊,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系统性,能够自成体系。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地质、地貌、水利、生态、历史文化等各方面。比如,四川盆地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地理单元,几乎包含了中国甚至世界所有地质地貌和气候生态特征。没有海洋但有“海子”,没有沙漠但有“荒漠”,没有珠峰但有“雪峰”,可以称为“世界缩影”。再比如,为什么有“天下未乱蜀先乱”的说法,为什么红军长征的转折点在四川?这些都体现出了独特性。
事实上,国际国内早有区域性、地方性学科,如埃及学、巴黎学、国内的中原学、上海学等。同时,与天府学相关的研究已有很多年,东晋时的《华阳国志》,就是研究从远古到东晋时期巴蜀史事的专著。前些年,一些学者也提出要建立蜀学、四川盆地学等。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当前,新天府发展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形势、特点和契机。天府学研究的深入,更有助于我们不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不断思考治蜀方略。
廉政瞭望:您曾总结出四川独有的十大原理,对研究四川很有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原理都是将对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的研究打通。
李后强:可以这么认为。天府学是综合性、系统性的交叉学科。除了打通以上这些领域,我们还力求做到古今结合,落脚点就是为实践提供借鉴。
比如我们提出的珠峰覆盖原理,8844 .43米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最大的淡水塔。其对环珠峰周边尤其是四川盆地有重大影响,人类活动需要淡水,所以中国与印度人口最多,四川人口易于增长。这既包括地质学、地理学,又包括人口学。
再如海拔适中原理,四川处于世界地理第二阶梯,有横断山脉,有多种尺度的海拔高度和垂直分布的气候,适合多种生物生存,使得生物呈现立体分布,是古生物“避难所”,因此有大熊猫等生存。
封闭开放原理,从前四川是“四塞之国”,四周都是高山高原,但又有三峡出口,是封闭与开放的统一,所以四川人既有盆地意识,又敢于创新。
再比如移民组合原理,涵盖了历史学、民族学等,历史上几次大移民,特别是清代湖广填四川,使得四川成为中国最典型的移民省,有民族和文化交融的优势,具有包容性和互补性。
此外,还有千河滋润原理、经纬趋优原理、南北交汇原理、向西凿空原理、内海遗存原理、地质造势原理等,都有综合性、系统性,相关的研究还在继续。
廉政瞭望:如何利用这些原理指导实践?能否举个例子。
李后强:比如,由于四川盆地封闭性很强,空气散发不快,大气流通不畅,加上天府之国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河流众多,同时远离海洋,物流线较长。这启示我们,尤其不能发展污染型的工业,而应大力发展高精尖领域,运输成本较低的产业。
廉政瞭望:您在书中多次提到运用大数据研究天府学,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李后强:用大数据研究天府学,就是将天府学的研究对象数字化、数据化、变量化,再通过测量这些变量深入分析。比如研究发现,近十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各类政府公文、社会新闻与社交用语中,天府一词的运用频率大幅上升。社交用语方面,天府一词也呈现词频逐渐递增的趋势。我们可以用成都市城市灯光指数,研究城市夜经济的发展情况;用气温、降雨、地质结构等数据来研究天府地质灾害,推演这一地区未来的演化趋势;还可运用大数据对历史文献中“天府”的标准、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但大数据只是一种辅助和工具,不应该代替研究者的理性思考。
治蜀兴川举措不能“一刀切”
廉政瞭望:蜀山蜀水养成了四川人性格中的哪些优点?如果请您推荐一名四川“代言人”,您会推荐谁?
李后强:蜀山培育了川人“沉稳内敛,临灾不惧”的气质,蜀水赋予了川人“坚毅执着,初心不改”的禀性,蜀风平添了川人“开明开放,敢闯敢试”的勇气。能体现上述特征的四川人很多,但最具代表性的,我想是邓小平。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不懈奋斗的初心,历经磨难而矢志不渝的坚定信仰、坚韧性格、宽广胸襟,具有超越时代的力量。
廉政瞭望:我们注意到,您总结了历史上治蜀经验,包括重视交通及水利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寻求向外开放、敢于改革创新、讲政治等,同时提出,盆地意识、袍哥文化、码头文化等,是需要克服的。其中盆地意识是部分四川人特有的。
李后强:由于四川盆地物产丰富,而使四川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自成一体、相对独立,含有“盆地即天下”的意境。盆地意识养成了用人安土重迁、故土难离的传统,也形成了故步自封的思想。盆地意识的主要表现是自足、自满、自大、落后及区域狭隘。其特点主要体现为视野狭窄的小气、小富即安的惰气、思想僵化的暮气。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必须要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加快开放、参与竞争,谋求更大的发展。在省委的强力推动下,四川一直致力于克服“盆地意识”,倡导树立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改革精神。一方面调整思路,变劣势为优势;另一方面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比如,四川有科教大省的深厚底蕴,通过打破盆地意识,不拘一格吸纳人才,可使四川成为人才高地。目前四川多个城市出台了广纳人才的政策。同时,还应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念,加强调研、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完善先行先试机制及容错纠错机制等。
廉政瞭望:根据研究,对领导干部任用及施策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李后强:天府之国的最大特点,就是多样性和丰富性,并且二元特征突出,最先进和最落后的东西都有,因此治蜀興川举措不能“一刀切”,应该精准施策,突出各地特色,有的地方可以快,有的地方可以慢,有的可以跨越发展,有的可以稳步前进,尤其是要突出成都主干作用。在治理上,要宽严有度,把原则性与创新性结合。干部队伍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相对稳定,至少干完一届,因为熟悉地方情况还需较多时间。
未来也要“敢为天下先”
廉政瞭望:通过综合研究,未来天府地区应遵循怎样的发展策略?
李后强:首先是融入“一带一路”。四川的蜀布、丝绸、茶叶等多年前就畅销西方,今天更应实现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畅通,以政策鼓励川企发展海外市场。
其次是推动交通建设。以成都、重庆为核心,水陆空齐头并进,联通亚欧,畅达全球。
再次是打造天府文化名片。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融合外来文化,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在国际上宣传川菜等“川字头文化”、大熊猫文化等,吸引更多粉丝,提升文化美誉度。
辐射西部经济发展。要推动以科技为核心的创新驱动战略,培育以工业为重点的实体经济和以金融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实施“互联网+”计划,积极发展共享经济、互联网经济等。积极引入国内外资源,引领西部开发开放。
培引结合打造现代人才“洼地”。刚才提到人才引进,人才要引,但不过度依赖,还应靠培育。要健全人才培养制度体系,放眼长远。
推动国家创新改革。天府地区历来有“敢为天下先”的传统,要形成国家创新改革先导区,激发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创新活力,推动成果转化落地。
廉政瞭望:最后,我们想了解您个人对天府学的研究,经历了怎样的阶段,下一步的发力点在哪里?
李后强:可分三个阶段。开始是心有自豪。作为四川人,每次乘机出差,我总觉得“四塞为固”的四川盆地是“太阳神鸟”的“安乐窝”。
其次是肩有责任。我曾在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多年,真切地感受到每届省委领导对吃透省情的高度重视和真切急迫。现在我工作在省社科院,研究促进四川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应尽职责。
第三是脑有思路。基于近40年的观察和思索,我于去年2月提出《深化省情认识建立“天府学”》对策建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省委宣传部肯定,研究不断深入。
当然,我们目前对天府学的研究还很粗陋,下一步将细分为天府经济学、天府政治学、天府文化学、天府生态学等子系统继续研究,也希望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天府学的研究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