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利普大道上传来一阵阵火车的轰鸣。火车进站了,车窗外,阳光明媚。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走下列车。他对这座城市很熟悉,就像70年前一样。
当他小心翼翼地把脚迈到这座城市的土地上时,他凝滞了。许久,老人推开搀扶自己的列车员,环顾四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老泪纵横,目光渐渐迷失。
“妈妈,我不走!”一个孩子倔强地发着脾气。
“乖,你自己先上去,妈妈还有工作呢。明天就带弟弟去找你!”妈妈像往常一样安慰着他,眼里却布满了血丝和惊恐。
“你不许骗我哦!”孩子将信将疑。
“放心吧!妈妈一定会去找你的!”妈妈的眼睛变得清明,给了孩子一个安心的微笑。
孩子提着自己的一大包行李,艰难地挤上了车。他看到了车里都是半大的孩子,瞬间就明白了什么。他匆忙地想往火车下赶,但是更汹涌的人流把他挤回到了车厢内部。他哭喊着,硬生生地挤到火车窗边,高喊:“妈妈!我以后天天吃菠菜,你一定也要来找我!”
他试图在灰色和蓝色的人群中找到自己母亲的背影,可想而知地,他失败了。
列车长长的汽笛声打破了夜的沉寂,小男孩躺在急速行驶的列车里,四周挤满了与他一般大的孩子,在有节奏的铁轨声中,沉沉地睡着。小男孩睁眼看着窗外,却怎么也睡不着。车窗外的东西太模糊了,在黑夜里只能看到远方忽明忽暗的灯光如萤火虫般飞过。他闻到了窗外硝烟的味道,隐隐地听到了身后城市的爆炸聲。小男孩把脸贴在车窗上,但是他的眼前仍然一片黑暗。
不知过了多久,列车上比他稍大一些的孩子发出一阵欢呼声。小男孩睁开眼睛,阳光照在他的脸上,窗外,是一片陌生的国度。
汽笛声响起,列车缓缓地停在了异国的车站,站台上是一群陌生的人。陌生的国度,陌生的语言,而站台上一个男人脸上洋溢的笑容,却让小男孩想起了自己的爸爸,有天夜里忽然离家却再也没有回来的爸爸,现在又在哪儿呢?眼前的男人微笑着向小男孩走来,他温柔的抱起小男孩,带着他穿梭在人群中。茫茫人海中,都是穿着这灰色蓝色衣服的人。他在男人肩膀上趴着,不敢发出一声动静——他不能发出声音!
他想起了母亲说过的话:不要成为人群的焦点,一些穿着皮革制服的人会来盘问身份,我们只要低头快走就可以。小男孩把脸深深埋在了男人的胸膛里,他尝试不去哭出来,但是不住地抽噎。男人轻拍他的脑袋,他抬起头,从此把一个新的房子当做了自己的家。
很快,小男孩长成了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学会了吃菠菜,他事业有成并组建了幸福的家庭。他变老了,他觉得时间只是一颗儿时的糖果,那种甜蜜是一种虚妄的幻想——不过是一段臆想中的苦难经历罢了!
但是他未曾想过,儿时苦痛的经历,就像是沙滩上的玄武岩。这些心中的疑问,随着记忆的海浪的冲击,变成了黑色的伤疤。
一次偶然的机会,老人在翻阅报纸的时候,一个熟悉的笑容映入眼帘,猛然触及了老人尘封多年的记忆。啊!是他!几十年前在站台抱起他的那个男人——如今的百岁老人,还在世上!他急切的握住报纸,目光在字里行间飞跃,老人的手,开始微微颤抖。
他后来才知道,时隔数十年才被人们发现的世纪老人,当年冒着生命危险,从死神手中拯救了自己。一共有669名犹太儿童获救。当时的犹太父母自知难逃厄运,但也要花最后一点力气把孩子送上列车。而本该在9月1日乘着火车与自己相聚的弟弟,却在列车出境时被德军的闪电战拦截,直接改道去了奥斯维辛!这么看来,这位世纪老人,就是自己的再生父亲!
如果不是那个男人,他的人生轨迹,一定完全不一样吧。
老人仿佛听见了弟弟在火车上的哭喊,听到了沉闷的敲门声,听到了纳粹军官骂骂咧咧的低语,听到了奥斯维辛的呻吟,最后都归于气体泄漏的声音。
在这一刻,他只是一个孩子,一个无助的、彷徨的孩子。曾经他以为自己身边的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应当,没想到,只有过去的这段时光才是更加真实的。
或许这就是未曾设想过的道路,他被母亲奋力地推到一旁,母亲直面了历史的车轮;当他过了70年才有机会回眸望去的时候,曾经的场景,连一点痕迹都不留,被时代的洪流理所应当地抹去了。
他抱起了一本奥斯维辛集中营受难者的名单,他感受到里面有几个名字,是自己曾经无比熟悉的。
这时,火车的汽笛声响了。
又是几年过去了。熟悉的人不在了,陌生的人开始试图总结那段历史。
老人捡起一块小石子,放在一方矮矮的墓碑前。他数了数石子,是503个。
他轻轻咳嗽了一声,或许明年的石子又会少了几个。
作者简介:
陈培炜,2000年3月,女,福建福州,厦门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