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祥州
摘 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教学标准也在不断提升。由于新课标的不断推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算”“用”结合教学策略得到广泛应用。对此,本文结合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现状,探讨了“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算”“用”结合;路径
引言:
“算”“用”结合教学策略是指: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计算问题的能力。其中,“算”是指计算教学,是学生经过数学学习而具备的一种最基础的能力,并且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一种专业素养,当然,这也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整体来看,“算”“用”结合是广大数学教师必须要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对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算”“用”结合策略的应用路径。
一、利用构设教学情境来实现“算”“用”结合
对于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而言,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且缺乏一定的学习基础,那么在学习教材知识的过程中,并非所有学生都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并且由于教学运算等内容相对枯燥、单调等,不足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若要解决这一问题那么需要结合当前小学生的猎奇心理,利用拓展教学内容等方式,引导学生提高注意力。具体而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状态,并借助于教材内容,从中筛选出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以便于为学生营造一个新颖、有趣、丰富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活跃课堂氛围。不过在这一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调整教学情境与教学重点之间的占比。大部分教师在营设教学氛围时,往往会耗用过多的时间,以至于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完成,而一些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却对创设教学氛围过于敷衍,这也会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带来不利的影响。例如在《长方体》教学中,教师需要设置课堂教学目标:让学生说出长方体的特点(通常来说,有8个定点、12条棱等),然后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和容积的计算公式。教师需要结合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事物,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由此能够增强其应用实践技能。当然,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生活化的教学场景,由此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王到超市买了一箱纸巾,箱子的长、宽、高是多少,其体积是多少?”通过这一问题的引导,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由此他们能够动手测量箱子的长、宽、高,然后通过运用体积计算公式找到最终的答案。当然教师也能够借助于多媒体平台,向学生展示一些视频或动画,便于学生进行理解,以便于更好地解答,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目标[1]。
二、帮助学生分析错题原因实现“算”“用”结合
当小学生在做计算题的过程中,算错题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很常见的。不过大部分学生在面对错题时,却很少反思和总结,那么造成他们再次面对同种类型的题目时,往往依旧不可避免地出现相同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小学生而言,在面对错题的时候,即便是教师进行认真讲解,学生依旧会犯错。对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出现错题的习惯,对其进行个性化地引导和讲解。错题是不可避免的,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对错题形成的原因进行思考和分析,然后结合同种题型的特点,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地解决问题,以便于学生在下一次解题的时候,避免出现同类的错误。这对于帮助学生扫除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带来很大帮助。
比如在《百分数》教学中,教师首先设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分数化百分数、百分数化分数的方法,然后结合日常生活实例进行解题,以便于增强学生的灵活应用能力。“一个公司员工有100人,平时准时上班的人数是95人,那么其出勤率是多少呢?”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一问题,然后进行计算。在最后环节,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出现的错题类型,进行归纳和总结,然后对错题原因进行分析,帮助学生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和漏洞,以便于能够在下次解题的时候,更好地应对。例如:一些学生对于百分数的转化不熟练,那么教师可以出题“5是20的百分之几?”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从中找出学生存在的薄弱之处,对其进行巩固和完善,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2]。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运算能力、解题能力等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运用“算”“用”结合策略的过程中,不仅要为学生营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而且也需要正确面对学生犯错,并正确引导学生,同时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对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整合,然后与日常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主人公意识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够构建“算”“用”结合的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何栋良. 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算”“用”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J]. 考试周刊, 2019(11):66-66.
[2]郭惠琼. 小学数学“算用相结合”教学策略的研究——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J]. 新课程(上), 2019(2).
[3]崔晓玲. 关于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 新课程学习(上), 2014(11):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