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燕
摘 要:新课改的深入推进使得我们越来越重视各学科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语文学科也不例外。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能够基于课堂实际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认真研读教材文本,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的过程中习得语文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促使学习效果有效提升。本文笔者基于自身执教三年级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探析如何在课堂中创新策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三年级文本;有效教学
受到应试教育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会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一味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把握,学生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下“死读书,读死书”。素质教育倡导教师要能够坚持生本理念有序开展教学,除了关注学生知识量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知识储备质的提升,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找到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模式提升其语文学习能力,在多种教学手段推促下实现学生对语文知识吸收、内化和运用的目的,实现教学有效性。
一、聚焦教材解读,预设教学内容
教材是各个专家学者精心挑选的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有效载体,各种主题体裁的文章中内涵丰富的意蕴,全方位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也传递着符合其认知特点的语文知识,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能够在课前备课时充分研读单元教材内容,明确主题思想和语文要素,从各个方面分析需要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预设课堂教学内容以引领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知识探究中。
以《大自然的声音》一课教学为例,这是一篇充满韵律的写景散文,课文运用了人格化的写作手法,将大自然中的“风”“水”“鸟”分别比作音乐家与歌手,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体现的人文主题是“我与自然”,语文要素则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教师在课前分析教材时可以从文本的词句特点入手,通过课前朗读研读各个自然段内容,将本文的语言特点、结构特点做详细的分析,并确定具体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掌握生字词、朗读背诵课文经典段落的同时能联系生活经验对描写声音的词语生动性有所了解掌握。确定课堂主要教学内容后,教师可以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合作探究整体感知及朗读背诵内化语言、联系生活迁移应用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探析阅读文本,实现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二、关注文本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三年级教材中开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安排简短浅显的文言文引导学生学习,摆脱了通话寓言式的记叙文阅读,学生在初次接触文言文时难免觉得晦涩难懂,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能够关注文本特点,针对文言文内容着重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特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比如,在学习《司马光》时,教师在教学导入阶段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扩展资料,首先给学生介绍司马光相关资料,导入他童年时做的一件事,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进行阅读。其次,教师还可以在精读阶段,带着学生读故事,想象画面,在主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他7岁做的事会被收入到《宋史》中,让学生在阅读思考过程中点亮思维,在掌握重点字词的基础上明确故事大意,在情境置入中把握故事内涵,也能让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
三、精心设计活动,感受生动语言
新课程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把握学生的学情特点优化教学活动,运用有效手段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内容,专注文本创新教法让学生感受生动语言,积累喜欢的词句,实现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比如,在学习《带刺的朋友》一课时,教师在引导学生仔细研读教材时可以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动作方面入手品味文本语言的生动性:是什么原因使“我”对刺猬暗暗钦佩?(偸枣本事高明)它是怎么偸枣的?用了哪些动作呢?仔细阅读后将相关的动作用笔圈画出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刺猬偸枣的过程详细叙述出来,这时候教师可以继续请学生说一说刺猬的动作高明在哪里?(逐个归拢)为什么要归拢到一起呢?请学生讨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圈动词,边读边圈出偸枣的一系列动作;演过程,扮演刺猬演偸枣的一系列动作;品机智,聚焦到“逐个归拢”分析体会刺猬的聪明之处。引导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对刺猬的机智产生钦佩之情,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其他動词运用的巧妙之处,通过分析讨论,实现文本分析的深刻性,这对语文教学效果会产生事半功倍的作用。
综上所述,有效的教学方式能为学生创设更多交往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能让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提升语文参与意识,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着眼三年级学生特点,从聚焦教材解读,预设教学内容;关注文本特点,激发学生兴趣;精心设计活动,感受生动语言这几个层面切入,在针对性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挖掘学生潜能,扩展学生能力,实现语文有效课堂的构建。
参考文献:
[1]贾雷.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结合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133-134.
[2]谢红英.农村小学三年级语文阅读有效性初探[J].文教资料,2017(02):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