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对中东的外交政策

2020-05-26 16:33牛玉莹
青年生活 2020年9期

牛玉莹

摘要:战后日本的外交,具有鲜明的“经济外交”的特征,它不仅注重建立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而且重视保证日本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外部安定环境,消除各种可能制约日本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作为一个“能源小国”,日本所需石油的99%依赖进口,其中70%以上来自中东地区。[2]因此,日本的中东外交就以保障能源供应的可靠和能源运输线的安全为要务,其政策的选择与调整,主要以日本是否需要和能否得到中东的石油为依据。这是贯穿于战后日本中东外交政策演变过程中的主线。

关键词:能源外交;石油危机;中东石油

一、第一次石油危机前日本的中东外交

战后日本的中东外交是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战后日本对中东地区态度冷淡。当时的日本还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需要大量石油的程度,中东的石油对日本的经济发展还不具有重要意义。日本“功利主义”特色的外交,自然不会把注意力放到中东地区。

随着重、化工业的发展,促使日本能源消费结构完成了从煤炭到石油的结构性转变。廉价的石油逐渐成为煤炭的替代能源。其经济增长所需的大量石油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而大部分又来自中东。所以,日本很早就将获取石油开采权的重点放在了海湾地区。

那么,以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资源供应为己任的日本外交为什么会如此忽视能源供应地——中东地区?其一,日美同盟关系是日本外交的基轴,日本在军事上受美国保护,政治上是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的一员,日本的对外战略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日本的中东外交也不过是美国中东外交的“日本版”而已。其二,根本原因在于日本能源供应的控制权握在美国手中。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石油资本迅速挤入中东,取代了英国的地位。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际大石油公司控制了世界石油的生产和销售,日本从中东进口石油的90 %都由这些石油公司提供。即使是日本经营的进口、加工和销售石油的公司,也处在美国资本的控制之下。在美国为首的西方石油财团还控制着中东石油的流向和流量的情况下,日本只要使对外战略与美国保持协调一致,能源供应就能得到保证,就无须建构独立的中东外交。

二、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中东外交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阿拉伯产油国于10月17日动用了石油武器,第一次石油危机由此爆发。10月24日,沙特宣布:对日石油供应削减10 %。10月25日,自顾不暇的5家国际石油财团通知日本:削减石油供应10 %。不久,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会议决定:对西欧、日本的石油供应追加削减5%。[2]

日本需要中东石油, 随着中东石油控制权逐渐转移到中东产油国手中,日本不得不考虑与中东国家的关系。石油危机爆发后,日本的“随美亲以”和“确保能源”两大目标之间首次出现了尖锐的矛盾。此时日本政府面临来自三个方面的压力:阿拉伯国家不断采取强压措施;石油危机带来国内政治经济困境;美国对日本中东政策的影响作用。

日美双方也就石油危机问题进行磋商,在唇枪舌剑之间,日美双方都亮出了底牌。日本在国内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压力下,向阿拉伯国家妥协实属无奈之举,希望得到美国的谅解,而美国则不会动用本国的石油储备帮助日本政府缓解国内的石油危机。美国虽反对日本政府向阿拉伯国家妥协,但如果日本政府发表亲阿声明,美国政府会选择默认。

在第一次石油危机中,日本推出不同于美国的“亲阿拉伯”政策,这在战后日本对外政策历史上是第一次尝试。“亲阿拉伯”政策的核心是确保中东石油对日本的平稳供应,确保石油能源为基础的产业经济结构不崩溃。日本对中东政策的核心是确保中东石油平稳供应,如何确保中东石油平稳供应又不影响日美同盟关系的发展,就是日本对中东政策的中心议题。

三、80年代日本的中东外交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在整体对外政策上明显开始转向争取实现“西方一员”、“政治大国”的目标。表现在日本对中东政策上,由仅发表“纸上声明”的阶段,转向直接参与冲突的解决进程。日本对中东政策明显表现出政治大国外交的色彩。

日本对中东政策加强的原因:第一,经济实力膨胀是政治实力加强的基础。 198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1/10,成为世界贸易、外汇储备、资本输出大国。经济大国是向政治大国转变的基础,实现政治大国又是为了更有力谋求经济利益。第二,在日本整体对外政策积极推行“政治大国”目标下,必然出现了日本对中东政策上明显加大政治色彩。同样日本加强对中东政策,也是80年代积极推行“政治大国”的重要内容。第三,国际形势的变化,苏军入侵阿富汗与在东南亚扩张,威胁到日本能源供应。里根政府要求盟国参与遏制苏联扩张,促进了日本对中东政策加强。

80年代中期以来,国际石油市场供大于求,油价屡跌,中东产油国收入锐减,普遍遇到经济困难,迫切需要日本的经济援助,而日本外交中唯利是图的特点展现了出来。日本减少对中东的经济援助,从地区结构和产业结构两方面看,日本对中东的投资具有量小、质次的特点。日本对中东国家经济援助虽然减少,但中东外交的政治色彩却日见浓厚。为了实现其成为政治大国的外交战略,在国际社会中占据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地位,日本越来越重视使经济援助发挥政治效益,试图通过对中东事务的政治参与,加强日本的干预能力,排除可能危及石油供应的不安定因素。

四、总结

日本的中东外交作为以保证石油供应为中心任务的能源外交,其功效是显 而易见的。日本的中东外交多年来奉行经济利益至上的实用主义,过分重视直接的、近期的经济利益,目标集中但视野相对狭小,缺乏统摄国际形势的宏观意识。同时,完全以经济利益的得失为转移的外交,也损害了日本的国际形象,被讥为见风使舵、唯利是图的外交。中东国家对日本在80年代中后期未尽力帮助它们度过经济难关而不满,称日本外交“过河拆桥”。

石油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日本的中东外交,无论怎样调整,中东外交都要为确保日本石油供应安全而服务。但“能源外交”中的政治因素也将继续增加,日本将放弃“石油中心主义”,谋求与中东各国建立全面、深厚的相互依存关系,促进中东国家不仅依赖日本的经济技术合作,也需要日本外交上的奔走斡旋和政治上的支持,从而改变日本单方面依赖中东石油的被动地位,尽量减少中东动荡的局势对日本石油供应可能造成的危害。

参考文献

[1]金熙德.日本对中东政策的演变轨迹[J].日本学刊,2006(4).

[2]林晓光.战后日本的中东外交[J].日本学刊,1991(2).

[3]金熙德.日本政府开发援助[M].北京:社會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日]外务省情报文化局编.日本与中近东[M].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