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尔艾力·吾斯曼
[摘 要] 青贮玉米是玉米三大类型之一,因具有产量高、纤维品质好、适口性好以及持绿性强等特点,使其成为牛、羊等草食性家畜的优良饲料。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种植主体掌握了一定的栽培技术,保证了玉米产量的稳定性,但由于缺乏科学、完善的栽培技术和方法指导,造成青贮玉米栽培中普遍存在一系列问题。基于此,本文在概括介绍青贮玉米栽培情况的基础上,研究栽培中常见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关键词] 青贮玉米;栽培;品种;施肥
[中图分类号] S513;S5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8-109-2
作为制作优质青贮饲料的专用玉米,青贮玉米是指在适宜的收获期收获包括果穗在内的地上全部绿色植株,经切碎、加工处理后可作为青贮料饲喂牛、羊等草食家畜的玉米类型[1]。相较于籽粒玉米、鲜食玉米等玉米类型,青贮玉米具有产量高、纤维品质好、持绿性强、干物质含量、水分含量适宜以及厌氧发酵等特点[2]。随着北方地区畜牧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畜牧产品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草食家畜饲养业对青贮玉米需求量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有了明顯的提高,使得青贮玉米栽培工作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青贮玉米栽培技术的改良成为提高青贮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突破口。虽然一些种植主体结合青贮玉米栽培经验优化了青贮玉米栽培技术,使青贮玉米产量有了一定提高,但这种产量变化难以完全满足对青贮玉米日益增长的需求[3]。基于此,针对性研究当前青贮玉米栽培中存在的问题,以寻求青贮玉米栽培新方法、新技术,促进青贮玉米栽培效果明显提高。
1 青贮玉米栽培概述
青贮玉米属于牛、羊等草食家畜养殖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饲料,其具有植株高长、枝繁叶茂、养分充足等特征。相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青贮玉米种植面积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饲草料面积要发展到633万hm2,其中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要达到166万hm2。种植面积的扩大使青贮玉米产量的稳步提高有了较好的土地资源保障,也为青贮玉米栽培技术的改良创造了良好的空间。
青贮玉米的种植主要包括选种、栽培、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成熟与采收等过程。栽培时,需根据玉米种植区域的土壤、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青贮玉米的品种确定相应的栽培标准,确保青贮玉米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中,进而保证青贮玉米产量。
2 青贮玉米栽培存在的问题
在长期的青贮玉米种植实践过程中,各地区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和技术,能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栽培尽可能多的青贮玉米植株,保证青贮玉米产量稳定。但由于栽培模式过于陈旧,以及对先进栽培方式缺乏充分的了解和掌握,造成青贮玉米栽培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影响青贮玉米产量的提高。根据实际调查发现,青贮玉米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品种选择不合理
选种是青贮玉米栽培的前期工作,也是影响青贮玉米栽培效果的关键性因素。目前,种植主体在青贮玉米品种选择方面普遍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一方面,存在明显的经验主义,根据自己长期的种植经验在以往选择的品种中选择产量相对较高的品种;另一方面,存在市场性干扰,即往往倾向于选择市场上大力宣传的品种或者其他种植主体普遍选择的品种。这种过于主观的品种选择使得青贮玉米栽培中的土壤、气候等客观性因素被忽视,造成因为品种选择不当导致青贮玉米产量偏低。
2.2 土壤耕层浅
与其他玉米品种相比,青贮玉米的植株和穗位均比较高,如果青贮玉米根系不发达或者根系深入土壤的深度不够,会造成生长中出现大面积倒伏的情况。在品种选择过程中,种植户会选择具有抗倒伏性的品种,但由于青贮玉米栽培过程中土壤翻耕过于粗糙,使土壤耕层变浅,田间有效耕层仅10 cm左右,造成植株的根系难以深入深层土壤中,影响青贮玉米生长后期吸收水分和营养,进而造成植株出现倒伏、早衰等现象[4]。
2.3 肥料使用不科学
肥料使用不科学主要体现在肥料种类单一和施肥方式粗放两方面。从肥料种类来看,目前部分种植户存在明显的化学肥料施用偏多、有机肥施用偏少的情况;在化学肥料的选择方面,部分种植户过多地选择氮肥、磷肥,造成土壤中营养成分会因为降雨等原因出现流失现象,进而导致土壤营养成分不平衡[5]。从施肥方式来看,目前施肥以人工或者机械撒肥为主,很难保证肥料中营养成为完全融入土壤,更难以保证青贮玉米植株吸收充足的营养。
2.4 植株种植间距不合理
青贮玉米植株高大,植株间距会影响青贮玉米营养成分吸收效果和长势。在实际栽培过程中,部分种植户在栽培过程中对植株间距的处理过于随意、盲目,导致植株间距过近影响青贮玉米生长,或者植株间距过远影响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3 青贮玉米栽培常见问题的解决策略
3.1 合理选择青贮玉米品种
青贮玉米品种的选择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青贮玉米栽培的土壤、气候条件选择相应的青贮玉米品种,避免主观、随意地选择品种。一方面,种植主体尤其是个体农民要适当地向农技站等农业科研单位征询意见,了解青贮玉米品种选择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听取专家的建议,选择适宜的品种进行栽培;另一方面,种植主体要根据历年玉米种植中病虫害、倒伏等发生情况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抗倒伏能力强的品种作为栽培品种,确保所选品种能适应青贮玉米种植环境。例如,鉴于南疆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长等特点,宜选择诸如新饲玉17号等专用青贮玉米或新饲玉18号等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
3.2 深耕土壤
为保证青贮玉米生长过程中根系的生长效果,避免土壤耕层浅造成青贮玉米倒伏,在前期的土壤耕作过程中,要注意深化土壤耕层,将土壤耕层控制在20 cm左右,确保土壤耕层与青贮玉米生长要求相匹配。同时,要在适当的栽培时间选择适当的土壤耕种方式,如翻耕、覆盖免耕、燃茬免耕等。相关实践表明,最好在秋季进行土壤翻耕,因为在秋季通过旋耕、深松、起垄和镇压等连续性作业,可以严防土壤跑墒,保证青贮玉米长势良好。
3.3 科学施肥、灌溉
施肥是青贮玉米栽培过程中的一项保障性措施,是保证青贮玉米植株健康生长和产量提高的有效措施。结合目前青贮玉米栽培中存在的施肥问题,坚持农家肥和化学肥料结合使用,还要施加基肥、种肥、追肥等。施加基肥时,要将土壤和肥料掺杂均匀,通过深施的方式来提高肥料利用率;施加种肥时,要注意各种肥料的搭配使用,一般种肥的使用量宜保持在磷酸二铵225.0 kg/hm2、钾肥75.0 kg/hm2、尿素75.0 kg/hm2、硫酸锌肥22.5 kg/hm2;追肥时,要合理控制追肥时间,宜在青贮玉米拔节之前或7~9叶期进行,并且保证肥料距离植株10~12 cm,深度控制在10~15 cm。在灌溉方面,鉴于南疆地区青贮玉米生产的实际情况,宜采用滴灌方式进行灌溉。一般生育期内灌水次数宜为沟灌3次、滴灌5次,以保证水分供给充足。
3.4 合理控制植株间距
植株间距是影响青贮玉米长势和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性因素。为了保证青贮玉米栽培效益,在青贮玉米前期栽培过程中,要特别关注青贮玉米植株间距。对于南疆地区,宜采用窄行种植方式,宽行行距保持在66.0 cm,窄行行距保持在10.0 cm,株距保持在19.5 cm,种植密度控制在96 000~102 000株/hm2[6]。在青贮玉米的实际栽培过程中,可以适当借鉴该标准,调整青贮玉米植株间距,确保提高青贮玉米产量。
4 结语
随着青贮玉米需求量的持续增加,用于青贮玉米种植的土地面积在不断扩大。从产量角度来看,青贮玉米产量的增加除了依靠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外,更需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通过改良栽培方法提高青贮玉米栽培效果。基于当前青贮玉米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合理选择青贮玉米品种、深耕土壤、科学施肥和合理控制植株间距等措施来切实提高青贮玉米的栽培效果,从而提高青贮玉米的产量。
参考文献
[1]鲁珊,肖荷霞,徐玉鹏,等.青贮玉米发展现状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作物研究,2019(6):590-591.
[2]郑希国.青贮玉米品种的选择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畜牧科技,2019(8):60-61.
[3]宫帅.青贮玉米栽培技术措施与产量品质的关系[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9):209.
[4]趙发欣,丁勇,张君,等.青贮玉米的种植前景及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8(10):21-23.
[5]王彦国,邢守佳.青贮玉米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18(18):30.
[6]何新民,谭志环,姚仕林,等.南疆青贮玉米一年两季滴灌高产栽培措施[J].新疆农垦科技,2013(1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