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图书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意义分析

2020-05-26 14:12孙长更
锋绘 2020年2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图书馆

孙长更

摘 要:图书馆经历了由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再向智慧图书馆发展的一个渐变过程,当下,信息共享空间显然已是智慧图书馆的重要构成。研究型高校图书馆和职教类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图书馆的两大分支,前者构建信息共享空间起步较早、效果也不错。但是,高职高专类高校图书馆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甚至有些高职高专类图书馆还在纠结于要不要构建信息共享空间。

关键词:高职高专;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改變了人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人们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相应的,师生进入图书馆借阅的频率逐渐降低。尤其在高职高专类院校,教师更加重视教学实践,学生更加重视职业技能学习,知识阅读习惯养成不够,师生普遍较少进入图书馆学习。因此,改变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引领广大师生适应信息化学习环境已经成为高职图书馆转变业务模式的内生动力,同时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 信息共享空间的概念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职能早已不仅局限于简单的文献保存,更多的需要根据读者的需求为其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服务。20世纪90年代,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首先出现在美国的爱荷华大学图书馆,其后IC在北美地区受到用户的广泛欢迎和喜爱,许多大学相继开始建设信息共享空间。国内最早关注IC的是兰州大学图书馆李乐明馆长,他1997年访问南加利福尼亚大学Leavey图书馆时,被该馆的IC服务方式所吸引,并称其为“信息共享室”,当时国内对IC了解不多,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2005年,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从开放存取的背景下探讨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意义,引起了学界共鸣,自此国内对IC的研究正式展开。总的来说,我国在IC的实践上虽然晚于西方国家,但发展相对迅速,在实践范围和服务效果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尤其在本科类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已经较为成熟。

IC的实质是通过对图书馆各类资源的组织整合,增大图书馆的功能范畴、服务方式和信息能力,最大程度满足用户合理的信息需求。IC现已成为美国高校图书馆的主流服务模式,其方向主要有两种:(1)依托图书馆网站和数字资源为用户提供的在线服务,在这种模式下信息共享空间是一种独特的虚拟环境,能够有效地帮助用户通过网络获取图书馆各类数据库中的数字资源。这些数字资源需要经过图书馆的资源整合,方便用户的检索和获取,理想状态是通过一个检索框就能获取图书馆的所有资源。(2)依托图书馆馆舍和设施为用户提供的服务,这种模式的基础是图书馆的物理设施,服务内容涵盖了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与第一种服务模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涵盖了图书馆馆员的服务。因此,IC是一种依托物理环境和虚拟技术,立足于图书馆高度整合的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专业的一站式信息服务的平台和满足用户正常的学习交流的空间。这个空间可以是图书馆的一个部门、一个楼层或是一整栋楼。

2 信息共享空间的构成

根据不同的角度,信息共享空间(IC)的构成要素也不同,主流的区分方式有两种,从服务功能的角度和从构成要素的角度,虽然角度不同,但殊途同归,这两者间又有着许多相似之处。

从信息共享空间(IC)服务功能的角度,美国学者南希·奥尔曼(Nancy Allmang)和唐纳德·比格(Donald Beagle),将IC分为物理空间(Physical Commons)和虚拟空间(Virtual Commons),即信息共享空间(IC)=物理空间(PC)+虚拟空间(VC)。其中,PC是信息共享空间的实体,主要包括图书馆各类软硬件设施和相关技术;VC是信息共享空间的补充,也是物理空间的补充,二者相结合即是完整的信息共享空间。

从信息共享空间(IC)要素的角度,IC由空间、资源和服务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其中,空间是IC构成的基础,针对不同的用户,IC需要不同风格的各类环境舒适、设备完善、大小适宜、布局有序的,为个人用户或团队用户提供或开放、或私密的实体空间。资源是IC的支撑,包括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软硬件设备、信息技术以及馆员。服务是IC的目的,空间和资源都是服务的保障,在二者的基础上IC空间才能更好的为用户提供丰富完备的信息服务,这类服务不同于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是集识别,获取,加工,传递,利用等功能合一的综合服务。

3 信息共享空间的特点

信息共享空间(IC)应当依托高校图书馆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网络,根据图书馆高密度整合的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同时IC还具有培养用户的信息素养和促进用户学习研究的作用。因此,IC具有普遍性、适应性、灵活性和公共性这四点特征。

普遍性:即图书馆的设备的使用和操作流程应当统一,检索软件和界面相同,所使用的信息和资源一致。整合图书馆内外所使用的搜索引擎,所访问的数据库以及数据分析的软件,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

适应性:通常不同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时期的信息需求都不同,因此IC需要适时更新计算机设备、网络等物理设备,同时更应当经常更新数据库、馆藏数据等资源信息和检索、查新等技术手段,以满足不同的信息需求。

灵活性:用户的信息需求会随着外界环境和用户属性的变化而改变,IC的服务模式不能一成不变,应当信息环境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用户提供适当的学习和研究空间,培养和提高用户的信息素养,完善自身的服务模式。

公共性:传统图书馆通常以“静”为主,IC需要打造的是一个动静结合的空间,不仅具有传统图书馆个人的私密空间,也要为用户提供合作和交流的空间。同时,IC还要为用户提供计算机、打印机、显示器等硬件设备和检索、浏览、播放等软件功能,保证用户可以零障碍的获取各类信息和专业的咨询服务。

4 高职高专图书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的意义

4.1 优化图书馆的职能

图书馆早已不再是简单的藏书楼,新的时代赋予了它新的使命。高职高专图书馆通过有限的空间促进文化氛围的提升也是IC建设的重要内容。利用IC与广大师生、科研团队、学生社团进行融合,优化图书馆的服务职能,已经变得非常迫切。传统图书馆已经不適应移动互联时代的发展,固步自封的图书馆只会迎接越来越低的到馆率。究其原因,随着时代的变革、技术的进步,图书馆用户对图书馆的依赖度越来越低,他们渴望的不再是丰富的馆藏,而是更加渴望图书馆进行资源整合,改变传统服务模式,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创造功能更加多样的学习环境,满足用户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这种现状就要求图书馆重新审视自己的职能,结合用户的需要优化自己的服务模式。

4.2 推动职业教育改革

高职高专类院校与研究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有着本质区别。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着力培养应用性人才,高职高专图书馆是学校不可或缺的教辅部门,是教师开展教科研的信息服务中心。在职教改革的大背景下,高职高专图书馆有必要快速顺应职教改革发展的要求,改变自身的服务方向。图书馆基于共享空间理念,构建面向不同专业的资源服务一体化空间,一方面,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搭建重要的第二课堂平台,使其成为专业教育课堂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为本专业的优化建设开辟专业化信息服务通道使其为专业建设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保障,从而促使专业不断向高水平建设目标推进。

4.3 倒逼馆员提升职业素养

提供的服务越多,就要求馆员的业务技能越高超,可以倒逼馆员进行职业素养的提高。IC为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创新性的导引,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专业、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提供开放式的一站式服务,吸引更多的用户利用图书馆的资源,把图书馆当成“丰富人民大众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工具”。基于此,IC将会把图书馆改变成集学科馆员、IT专家、心理专家、服务人员为一体的学习和研究场所。

4.4 满足读者需求,提高到馆率

图书馆的服务必须建立在“以读者为中心”这个导向之上,读者是图书馆的最终评价者。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和管理思想正在决定着图书馆的进步空间,图书馆要紧盯用户的需求动态,着眼于读者的个性化需求,优化完善自身的服务体系,提高服务的主动性和质量,才能赢得读者的满意,获取越来越高的到馆率,并实现图书馆以及广大馆员的价值。因此,高职高专图书馆IC服务模式的产生,不仅是迎合广大师生的需求,更将吸引大量潜在用户体验图书馆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李伟超.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研究综述[J].新世纪图书馆,2012,(06).

[2]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03).

[3]曹国凤.面向专业的高职院校图书馆共享空间构建研究[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9,37(03):39-42.

[4]庞彩云.我国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IC)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图书馆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ERP沙盘对抗在高职高专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