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伟民 朱咪咪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趋势下,通过对中西传统住宅建筑过渡空间形态特征的比较,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进行分析,进而认识到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存在着风格的差异与共性。以发展观与历史观的角度对中西传统住宅建筑过渡空间形态进行探究、整理的同时,对其产生的现象、意义及价值做客观的评价与分析,借鉴其设计精髓,使其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传统住宅;过渡空间;形态特征
0 引言
人在适应自然环境过程中随着地理环境的不同而演变出了不同的住宅建筑空间形态。过渡空间是传统住宅建筑的重要载体和有机组成部分,追溯建筑过渡空间发展根源,实际上无论中国人还是西方人,一直都在注重住宅过渡空间形式的有效运用,目的是通过设计在居住空间中感受到“家”的存在。中西方源自于两种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于是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居住空间形态,通过对中西方两种不同建筑过渡空间的梳理,使其有效的运用到现代建筑的过渡空间中。
1 相关概念释义
1.1 传统住宅建筑
传统住宅建筑是指中国传统的人民居住的房屋建筑,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同的地区呈现出不同的建筑的风格和形式。中西方传统住宅的形式各不相同,中国主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相对封闭和遮挡,例如徽式住宅的正厅,北京四合院的柱廊,陕西的窑洞,苗族、壮族住宅中高高挑出的屋檐等。西方主要表現在人对自然的征服,相对通敞明亮,具有开放性,例如古希腊的庭院式住宅,古罗马的内院式住宅。
1.2 过渡空间
“过渡空间”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提出来的,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实体在彼此衔接时,产生相互作用的一个特定区域,其特点是不割裂内外,也不独立于内外,即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复合的“亦內亦外”的中介空间。这个区域提供室内与室外的中途点,人们根据空间的大小,自然环境的不同进行组合、变换、叠加,孕育着无数的可能性和无限的丰富性,充满了不确定性,是一个人们可以娱乐的场所,融入了人的情感与意志的场所。
2 中西传统住宅建筑过渡空间空间形态演进
2.1 中国传统住宅建筑过渡空间形态的发展
中国传统住宅建筑的空间布局方式主要以院落为主,在这样的建筑文化背景下,过渡空间以其独有的特性,在传统建筑群中起到组织连接室内外的作用,数千年来一直发挥着其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墓葬出土的画像石、画像砖来看,汉代住宅的布局沿用了周代以来的院落式,既有三合院、“L”形围墙和“日”字形院等。宋代住宅可以通过当时的绘画作品了解其概貌,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中原地区汴京的情况,从图中不难看出其具体形制,里坊制解体,住宅形制多样化,宋代院落增加了住宅的面积,以廊屋代替回廊,形成了标准的四合院,室内空间的延伸更是室外空间的过渡,其空间也同时具有多重功能用途,且这些大宅少数住宅大门内设照壁。
在北方传统住宅中,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的代表。所谓四合院就是正房、倒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形成一个口字型,里面是一个中心庭院,即室内与室外的过渡空间。它由宅门、影壁、垂花门、檐廊、倒座房、正房、耳房、厢房、后罩房、抄手游廊等单体建筑及建筑要素组成。院落布局方式极多,有前院、后院、书房院、围房院、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等。在房屋与院落之间,常用檐廊将正房、厅房、厢房等连接起来形成整体,就其空间形态而言,此空间属于住宅室内空间的外延,与室外自然景观相互渗透。
在南方传统住宅中,以徽派天井院为典型代表。传统徽式天井主要分为入口天井及内院天井,其中入口天井连接了外部街道空间与住宅内部空间,形成了一开一合、一明一暗的空间特色,在变化和联系中营造了奇妙的复合室内外过渡空间,过渡特征与功能完美结合。内院天井处于建筑组群之中,通过三面或者四面围合体现其“内化”属性,作为人工的自然空间,使自然和建筑相结合,在内院中设置景观,如山石植物等。这些特征使内院天井不仅成为建筑中有顶无顶的过渡空间,更是自然与建筑的过渡空间,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2 西方传统住宅建筑过渡空间形态的发展
古埃及时期院落式住宅已初步形成,人们入门穿过过道便是庭院,院的四周由柱廊构成,庭院实际上连接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封闭开放的院落式布局,符合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习惯。公元前五、六世纪,古希腊传统住宅庭院多被营造成“园”的形态,多采用内向式合院落布置衔接了室内与室外空间。古罗马时期沿用了古希腊合院式的布置格局,但把它加以发展,在明厅之后又设置了一个大的庭院进行过渡,因此这时的住宅由正厅和柱廊庭院两部分组成,形成了类似两进四合院的内院式过渡空间形式,空间组合变化更为丰富。
直到文艺复兴初期还仍然保留着古罗马时期内院式过渡空间结构形态,内部庭院式空间布局大多反映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语汇。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麦西米府邸敞廊、意大利皮恩扎皮科洛米尼府邸敞廊等。文艺复兴时期私人住宅建筑多以合院多层建筑形式为主,且二层挑出在一层形成列券廊为普遍做法,且古典三柱式常在不同层交替使用,敞廊也在住宅建筑室内空间中也多有体现,并且进一步地划分出功能区域,这一特色空间即为“亦內亦外”的复合过渡空间。
巴洛克时期多为券柱式拱券廊,柱式大多简化追求新颖其券上多雕刻曲形浮雕花纹用以装饰,部分住宅建筑采用与天井结合这一新形式的回旋圆型楼梯,创造了室内外过渡空间的形式,例如意大利罗马巴波利尼府邸。
3 中西传统住宅建筑过渡空间形态异同分析
在空间布局上,中国传统住宅多数以院落式布局为主,以一个单独的房间为单位,通过檐廊等一系列的连接使室内外空间形成整体,空间形态讲究组织性、次序性;而西方传统住宅多数以独立式大体量布局为主,通过廊柱、大厅等连接室内外空间形成整体,空间形态讲究序列性。
到周代,组群空间的庭院式过渡空间布局已经基本形成,既有合院式住宅,也有体现“门堂之制”的廊院住宅,一直沿用到明清時期。每个院落单元是由门、堂、厢、廊空间以及由此“延伸”出的各种空间构成,在平面方向上向四个方位扩展和延伸的组群形式,为空间增添了层次感和丰富感,形成了引人入胜的空间境界。
西方传统住宅在初期布局上,也曾使用以庭院为中心周围布置房屋的形式,如古希腊的庭院式住宅。到了古罗马时期将中庭式和庭院式住宅合而为一,创造了公寓式住宅,并呈现出由中庭式向公寓式住宅发展的趋势,不断追求巨大的建筑体量和内部空间,在内部空间中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域。
4 中西传统住宅建筑过渡空间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在中西方传统的住宅建筑中不同类型的过渡空间表现出人对于空间交流的向往,满足使用者对生活环境多样化的要求,是对单调单一功能、形态的住宅空间的补充,避免单一功能空间使人感到束缚、厌烦对人产生的消极影响,是早期建筑设计者们对住宅建筑设计人性化设计的最直接表达,满足住宅使用者心理及生理需求,更是早期住宅设计注重人的心理效应的最直接表达,在多元文化理念共同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该将此设计理念继承下去。
过渡空间形态作为传统住宅建筑空间形态的一种类型,在历史各个时期的住宅建筑中是普遍存在的,又随着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空间形态特征。在近现代强调建筑空间功能划分明确的功能主义影响下,过渡空间形态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在世界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兼具实用性与美观性,带有鲜明民族传统特色与文化内涵的过渡空间形态理应被继承发展下去,如何运用合理的设计方法将过渡空间形态融入现代建筑空间中使之焕发新的活力又不失其本质特征是我们值得探讨的。
5 总结
任何一种文明都深深植根于一个民族的土壤中,纵观中西方传统住宅建筑过渡空间形态演变的基础上,对两者的相异性进行了比较研究,认识其在地域、历史和文化诸方面的差异与共性,从而更好的了解本民族文化,并从中发掘出新的价值,对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齐伟民.中西传统居住空间形态比较[J].室内设计,2004.
[2]高喜红.传统民居室内外过渡空间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戴颂华.中西居住形态比较:源流·交融·演进[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
[4]詹和平.中西建筑室内空间设计比较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