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劳动经济视角分析人力资源发展路径及措施

2020-05-26 14:14沈阳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措施问题

沈阳

摘要: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所以,如何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价值,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一直是劳动经济学探究的主要问题。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充裕,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来临,我国劳动力呈下降趋势,在此背景下,如何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的价值成为关键。对此,本文从劳动经济视角对人力资源发展问题进行探究,在对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源开发关联性基础上,重点探究当前我国人力资源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制定优化措施。

关键词:劳动经济学;人力资源;问题;措施

一、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联性

1.劳动经济学理论的含义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是劳动力资源供需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影响劳动力供给、需求的因素以及供需之间的相互作用,劳动经济学属于经济学的一部分。

劳动经济学归属于经济学,同时与政治学、经济学之间关系密切。从现有发展来看,我国劳动经济学探究内容包括四部分:其一,对劳动力再生产问题进行探究,具体内容包括劳动力技能、知识、素养的传授、提升、培育等,就是如何有效实现劳动力能力的提升,并为社会培养新的劳动力。其二,对劳动效率问题进行研究,主要探究的是如何在劳动力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劳动力的价值,提升劳动力效率,使其为企业、社会发展贡献更大价值;其三,对劳动力管理问题的探究,主要是通过什么样的管理机制、管理措施、管理模式来实现劳动力的有效管理,使劳动力更好满足企业、社会发展需求;其四,对劳动力供需问题研究,主要探究生产经营活动中,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如何维持供需平衡,解决供不应求、供过于求等问题。

2.劳动经济学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

人力资源开发是劳动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坚持劳动经济学理论,并在劳动经济学理论的引导、支持下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人力资源开发能够丰富完善劳动经济学理论,两者在一定程度上相辅相成,在劳动经济学中,市场因素、政府决策、人才培养都是其探究的主要问题,而这些问题与人力资源开发密切相关。两者关系主要表现为:首先,市场需求与劳动经济理论相互关联,对于市场以及企业而言,在发展过程中是建立在需求基础之上的,而劳动力需求问题是劳动经济理论探究的主要内容之一,通过市场需求来决定人力资源的开发;其次,政府在宏观调控过程中,需要以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依托,通过人力资源的培育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再次,劳动者是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其自身素质、技能决定行业以及社会的发展水平,而这些也是劳动经济理论涉及的内容之一。

二、劳动经济理论下我国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源开发水平有限,未能充分发挥劳动力价值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我国面临着人力成本上升、人力资源不足等问题。近年来,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同时,劳动力呈现大幅下降,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劳动力人数约为9.4亿,而到2018年,劳动力人口为8.9亿人,同比劳动力人数下降了近500万人。此外,我国老龄化人数大幅增加,2018年,我国超过60岁的老人高达2.5亿人,而且这一数值在2019年进一步上升。但是,现有阶段,由于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缺失,开发力度有限,造成现有劳动力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尤其是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过程中,大量劳动力素质未能得到有效提升,很多劳动力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求,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2.人力资源使用不当,管理相对粗放

首先,在人才使用当中,没有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不注重劳动力个性化的发展,不能有效挖掘劳动力的潜力,调动劳动力资源的自觉能动性;其次,没有构建完善的劳动力培育体系,仅仅根据企业以及社会现有发展状况对劳动力进行简单培训,一旦社会结构、产业进行优化升级,短期内劳动力就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发展需求,就会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再次,劳动力管理较为粗放。我国经济在短短四十年的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展,一方面与我国改革开放政策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与我国人口红利紧密相关,但是,现阶段我国劳动力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方法难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需求,人才流失现象严重。尤其是一些企业,过于看重人才价值,为了实现人才价值的充分挖掘,不惜采取粗暴、简单的劳动力管理模式,由此导致劳动者缺乏归属感,在工作当中频繁出现跳槽等现象,甚至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社会发展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3.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不完善,人力资源调节存在失衡

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源主要倾向于福利待遇高的企业或事业单位,尤其是行政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这些部门福利待遇较高,大量人员涌向其中,使得部门人才饱和,而一些福利待遇较差,经济环境不好的企业则面临劳动力不足问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任何资源都有趋利避害的特点,对于人力资源而言更是如此,这就使得经济发展较好的区域,福利待遇较好的企业更能够吸引优质劳动力,而一些偏远区域、经济落后的地区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匮乏问题。

三、劳动力经济视角下人力资源开发的应对措施

1.增强开发力度,提升开发效率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劳动力资源是相对丰富的,但是由于开发力度有限,导致大量劳动力资源闲置浪费,所以,进一步增强劳动力开发力度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在劳动力经济理论的辅助下,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来对人力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一方面,通过制度政策的完善以及技术手段的支撑来为剩余劳动力提供再就业的机会,另一方面,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不断学习引进日本等老龄化国家的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对60岁以上年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例如,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将退休年龄延迟到65岁,或者针对老年资源的特点,开发对应的产业,充分挖掘老年人力资源的价值。其次,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注重开发效率,要确保所开放的劳动力资源具有可持续性,能够有效投入到社会经济发展当中,例如,在开发前了解国家经济形式,把控未来经济发展动态,要将劳动力开发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确保所开发的劳动力资源能够满足当前乃至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在此过程中,注重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教育机制的优化,教育结构的调整,来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以此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2.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激发人力资源潜力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艺术,更是劳动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劳动效率是劳动经济理论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人力资源管理,激发人力资源潜力。尤其是企业要注重劳动力资源的管理,通过高效管理来挖掘劳动力资源潜力,实现双方的互利共贏。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才管理理念,关注劳动力的成长与变化,为劳动力提供安全、温馨的工作环境,增强劳动力的归属感;其次,完善薪酬激励机制,薪酬激励机制是企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举措,科学合理的薪酬机制能够调动劳动者工作积极性,提高劳动者工作效率;再次,完善培训机制,为劳动者提供发展规划。劳动者培训是劳动经济学的内容之一,在人力资源开发中,需要注重劳动力素质、技能的提升,只有劳动力综合素养得以提升,才能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并在工作当中实现自身价值。同时,劳动力综合素养的提升,能够实现劳动力对工作的认可度,对企业的忠诚度,更好地贡献自身价值,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完善人力资源开发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性,使得我国东部经济发展远远超越中西部经济,沿海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内部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超前的区域在获取资源方面更为便利,也吸引着更多优质人力资源参与其中,最终导致我国贫富差距加剧,区域经济差异显著。因此,一方面,对现有人力资源开发机制进行完善,注重中西部以及内陆人力资源的开发,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导向来让优质人力资源逐渐向中西部以及内陆转移,更好地满足欠发达区域经济的发展。

结语

劳动经济理论是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更是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依据,所以在人力资源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劳动经济理论,通过两者的有效结合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开发。针对现有阶段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开发效率、人力资源管理、开发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希望能够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时满.劳动经济学视角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究[J].经济师,2019(03)

[2]赵颖佳.劳动经济学角度分析当前人力资源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9(02)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措施问题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