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自由化、储蓄过剩和经常项目均衡分析

2020-05-26 14:14刘鸿雁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20年3期

刘鸿雁

摘要:本文从储蓄过剩的角度,研究了金融自由化程度对经常项目均衡的影响,其中金融自由化程度由本文构建的金融深化指标和Chinn-Ito的金融开放指数表示。结果发现:储蓄过剩显著地影响了经常项目均衡;金融深化程度对经常项目均衡的具有负效应,而金融开放水平对经常项目具有不明显的正向效应;加入储蓄过剩交互作用后,发现金融自由化程度放大了这种影响效应;因此认为进行金融自由化改革可以调整经常项目均衡;中国数据表明,金融自由化对经常项目均衡都是负效应。

关键词:金融自由化;经常项目均衡;储蓄过剩

一、引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的国际收支开始了新一轮的经常项目失衡,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常项目失衡趋势不断恶化,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经常项目顺差情况逐渐扩大,而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经常项目逆差不断加剧。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实际上成为中国的一个沉重负担,对外贸易不平衡状态损失了中国的宏观经济,高额的外汇储备引起的国内通胀、人民币升值压力和外汇升值保值风险等对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和外部经济均衡带来了巨大的风险,解决我国巨额的外汇储备是经济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金融自由化改革是我国当前经济改革中面临的另一个难点。针对当前金融市场上严重的金融抑制现象,如何促进利率市场化、允许金融机构混业经营、放开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的汇兑限制、开放国外金融机构进入,成为中国金融自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

二、研究设计

(一)变量

经常项目均衡(CA),为经常项目差额对GDP的比率。

金融自由化,第一个为金融深化指标(Fdeepen),选用了M2(广义货币对GDP的比率)、FIR(金融相关比率,)、PC(私人部门从银行业获得的信贷额度对GDP的比率)和r(实际利率)。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并选取了第一主成分变量得到金融深化指标:

第二个为金融开放指标(Fopen),本文使用Chinn-Ito指数作为金融开放变量。

储蓄过剩指标(Sglut),利用储蓄(国内总储蓄率)和投资(资本形成率)的差值,得出储蓄过剩指标。

控制变量,选取了金融效率指标(FE)、经济增长率(g)、贸易开放率(TOL)、人均GDP(PGDP)和人口依赖比率(Dem)。

(二)数据

本文选用了中国、韩国和日本从1984年到2012年的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来自于世界发展指数(WDI)数据库、IFM的《国际金融统计(IFS)》和国际经济展望(WEO),金融开放数据来自于ChinnIto指标数据库。图1中,可以发现中日韩的金融深化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日本的金融自由化程度最高,且一直在稳定上升,而中国和韩国的金融深化水平低于日本的金融深化程度,但在不断上升,尤其是1995年以来大幅上升,说明了中韩两国的金融自由化的速度大大加快;同时中日韩三国的储蓄过剩曲线大部分大于0,说明存在三个国家存在严重的储蓄过剩。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金融自由化程度与储蓄过剩

本节将储蓄过剩变量作为因变量检验金融自由化程度对其的影响,根据回归结果,金融深化指标对储蓄的回归系数全部是正的,且大部分在1%的水平显著,说明了随着金融改革和金融深化的发展,储蓄过剩不断上升;金融开放指标的系数全部为负,大部分在5%的水平下显著,因此金融开放程度越高,储蓄过剩的水平越低,其原因可能是随着金融开放的提高,外资流入导致对国内储蓄产生挤出效应。中国数据的回归结果呈现了同样特征:金融深化提高导致了储蓄过剩的上升,而金融开放提高对储蓄过剩具有负效应,同时也表明中国的储蓄过剩和现阶段不断渐进的金融深化改革有关。

(二)储蓄过剩、金融自由化对经常项目均衡的影响研究

首先,儲蓄过剩指标的系数为正,且全部显著,说明“储蓄—投资”缺口假说得到了中日韩三国数据的支持。其次,金融深化的回归系数为负,且大部分显著,说明随着金融深化程度的加快,一个国家的经常项目盈余减少;加入交互作用后,金融深化和储蓄过剩变量的交互系数是负的,且在1%的水平下显著,交互系数为-0.182,金融深化和储蓄过剩的系数乘积为-0.0008*1.3322=0.00106,小于两个交互系数,说明金融深化在储蓄过剩的影响下经常项目均衡放大了这种影响效应;中国数据的回归结果发现,金融深化对经常项目均衡的影响都是负的,说明在中国,金融深化促进经常项目盈余的下降。在中日韩三国数据样本中,金融开放的回归系数是正且大部分不显著,说明金融开放变量对经常项目具有正效应,但影响较弱。引入了交互变量后,交互系数为负但是显著性较低。因此,金融开放水平对经常账户均衡的影响较差。但在中国数据的回归系数为负,且大部分显著;同时交互系数为负,说明了在中国金融开放水平的提高导致经常项目盈余的下降。

结论

本文从储蓄过剩的角度研究了金融自由化程度对经常项目的均衡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深化程度对储蓄过剩具有正效应,而金融开放对储蓄过剩的影响是负的,说明金融深化导致储蓄过剩水平的上升,金融开放的提高导致储蓄过剩的水平下降。然后在储蓄过剩的角度下,使用金融自由化与储蓄过剩变量的交互作用发现:(1)用“储蓄—投资”缺口假说解释经常项目失衡得到中日韩数据的支持。(2)内部金融深化程度对经常项目均衡具有负向效应,金融深化程度越高,经常项目盈余越低(或者逆差越大),而且在储蓄过剩条件下,金融深化程度放大了对经常项目均衡的负向作用;对外金融开放水平和金融效率对经常项目具有正向效应,但是显著性较差。(3)中国的数据发现,金融自由化程度对经常项目均衡的影响都是负的。

参考文献:

[1]李津,王刚,李泽广.储蓄-投资缺口假说和中国经常项目失衡的持续性[J].上海金融,2010(08)

[2]赵锦春,谢建国.收入不平等、金融自由化和经常项目调整[J].现代财经,2014(01)

[3]谭之博,赵岳.银行集中度、企业储蓄和经常项目失衡[J].经济研究,2012(12)

[4]Chinn, Ito, What matters for financial development? Capital controls, institutions, and interactions.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81 (2006):163-192.

[5]Chinn, Prasad, Medium-term determinants of current accounts in industrial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an empirical exploratio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59(2003):47-76.

[6]Hiro Ito, U.S. current account debate with Japan then, with China now,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 20 (2009):294-313.

[7]Chinn, Ito,A New Measure of Financial Openness,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 10(2008):307-320.

[8]Bergin, Sheffrin, Interest Rates, Exchange Rates and Present Value Models of the Current Account. The Economic Journal,110(2000):53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