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婚恋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2020-05-26 14:12张园梅
锋绘 2020年2期
关键词:可行性必要性

张园梅

摘 要:婚恋价值观是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说指导着他们自身的婚恋行为,也影响着家庭的稳定以及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大学阶段,人们的心理、生理逐渐趋向成熟,渴望恋爱与结婚的意识也会随之增强,但是许多大学生没有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出现了不妥当的婚恋行为。高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开展婚恋价值观教育活动。本文旨在分析高校开展婚恋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婚恋教育;必要性;可行性

所谓婚恋观是一种思想观念,是人们关于婚恋问题的一种基本观点和态度。它包含对两性性行为的看法、择偶标准、婚姻的责任与道德等,对人们恋爱和婚姻生活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婚恋观并非是一成不变,会因为社会历史等因素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能够反映出这个时代价值取向。然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近年来,婚恋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如择偶标准多元化、两性平等化、婚恋交往信息化以及婚恋态度多元化等。高校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因为中国大多数家庭还比较传统,许多同学在进入大学生涯之前未曾真正接触恋爱,当进入大学生活之后无法避免会去选择恋爱或结婚。但是大学生毕业之后对待爱情、婚姻的态度往往会在大学期间这个阶段形成和发展。高校既然肩负着育人的责任,就无法忽视大学生婚戀价值观教育。

1 高校开展婚恋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1.1 适应大学生个体发展

人的一生都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个人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就需要不断去进行学习。大学生在掌握基本生活技能以及社会文化的基础之上,进入大学、远离父母,就必须要开始独立参与社会生活,逐渐适应社会生活。高校大学生大多数年龄都处于20岁左右,其生理和心理都日臻趋向成熟,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开始会逐渐定型。而在这个阶段人们处于性成熟期,大学生会把恋爱和择偶摆在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他们刚结束高考生活,从高压下解放,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会迫切追求人际交往。但是有些大学生往往恋爱动机很盲目、择偶标准现实化、性观念过于开放,未曾接受相关引导,没有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以至于无法理性去对待恋爱的结果。如当恋人之间出现感情纠纷,可能无法控制自身情感,情绪失控,影响正常学习生活或者做出一些无法挽回的行为。婚恋观教育的阵地,如果正确理念不主动去占领,就容易被错误观念抢先侵占。高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之前最后一块踏板,有责任去开展婚恋价值观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婚恋观,实现学生的社会化,让他们更好适应生活。

1.2 改革高等教育,建设和谐校园需要

和谐校园的建设既要关注社会生活的变革,打破单一的课程学习,又要让校园中人与人之间能够和谐相处。

一方面,高校关于婚恋价值观教育的确存在诸多问题。教育理念僵化,着重知识学习,轻人文关怀;教育内容陈旧,重视理论教育,忽视实际问题;教育方法单一,说教灌输为主,师生互动联络较少;教育保障不力,师资力量缺乏,资源投入不足。因此必要打破现在高校婚恋教育的僵局,创新教学模式,开展婚恋价值观教育活动。

另一方面,大学生主业还是学习,若是沉迷恋爱无法自拔,则会忽视学业,无法平衡爱情和学习之间的关系,一再放低自身要求,出现逃课、缺考等现象。更甚者有些同学面对爱情患得患失,多愁善感,为了爱情做出校园暴力、自杀等极端行为,会影响校园的和谐生活。如何影学者在2016年《大学生恋爱及恋爱暴力行为调查》的会议中就指出,在大学生恋爱群体中,发生过恋爱精神暴力为65.6%,躯体暴力率36.3%,性胁迫高达11.0%。

1.3 构建美好家庭和社会需要

根据众多关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可以发现,现在有些大学生两性责任意识薄弱,随意产生性行为却不计较后果。有些将恋爱和婚姻二者分离,并不认为恋爱和婚姻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即使是没有爱情的婚姻也无妨,在恋爱过程中对于结婚等事情不加以考虑或者婚后对于夫妻双方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也认识不清。除此之外,还有些同学对于婚姻持悲观态度,不婚主义倾向也显著增长,而这些不正确的婚恋观念则会影响构建美好的家庭和社会。毛主席在对待男女婚姻问题曾经引用莎士比亚的一句话“不以结婚为目的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废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婚嫁,倡导婚姻自由的现在,并不是只强调可以自由恋爱,也包含对自己行为付出责任。马克思主义婚恋观认为婚姻具有道德性。恩格斯也曾说过,真正的婚姻是应该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的。脱离爱情谈婚姻,婚姻便成为了不道德的互爱而发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认为夫妻双方需要学会经营自己的家庭和婚姻,承担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成员有着正确婚恋观,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2 高校开展婚恋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可行性

2.1 国家政策的支持

2017年正式发布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性青年发展规划,也就是《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它是对青年发展事业所进行的顶层设计,同时也是一座重要的里程碑。这个规划凝结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政府对于青年一代的关怀,同时也代表着对新青年成才的一种期盼。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中,主要包含十个领域:青年思想道德、青年教育、青年健康、青年婚恋、青年就业创业、青年文化、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年社会保障。高校青年婚恋价值观教育并非只在青年婚恋这一领域,也是为了达到其他领域发展目标所需要采取的措施。

2.2 高校具备开展婚恋价值观教育活动的条件

从硬件条件来说,婚恋价值观教育活动对场地要求非常简单,只要能够容纳一定数量的学生就可以开展活动。国家重视教育,每年会拨款给高校进行相应的硬件设施建设,所以高校的教学楼、实验室等地方的办公设备与教学仪器也比较完善。从软件条件来说,高校的师资力量雄厚,既可以请相关资深教授开设婚恋价值观教育课程,也可以找心理学老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2.3 同辈群体的存在

同辈群体是指在年龄、兴趣、爱好、背景相同或者相似的人们所组成的群体。在该群体中大家地位平等,同辈群体之间对他们各自未来的人生观、价值观、行为方式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当一个人属于某个同辈群体,他就会选择与其他成员保持步调一致,以及遵守着该群体的“规则”。而在同辈群体的活动中,成员之间会观察周围生活,得到自己的认识,并会去选择模仿他人行为,扮演着不同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成员之间也会互相纠正或者补充各自的行为倾向。高校大学生因为年龄相近也属于同辈群体,他们能够在开展婚恋价值观教育活动之后进行相互教育。

2.4 国外具有先进的婚恋教育模式

中国人内心还是比较传统和保守,关于性、恋爱、婚姻一直都是教育领域的敏感话题。但是西方不同于中国,在近代生产力发生巨大变革之后,他们较早地开始了婚恋教育。西方国家具有先进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也相对比较成熟。他们会采取阶段学习。在孩子儿童期传授两性知识,少年期讲解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了青年期进入大学之后则会聚焦于恋爱、避孕以及人际交往的处理。这也是给中国进行婚恋价值观教育提供可以借鉴的经验,所以中国可以在国外婚恋教育的相关经验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从而在高校开展婚恋价值观教育活动。

3 高校开展婚恋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具体对策

3.1 加强婚恋价值观教育

高校对于婚恋价值观教育仍然不太重视,并没有专门开设婚恋价值观课程。高校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地方、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场所,还是国家和社会用来传播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正式机构。只有当高校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婚恋价值观教育引到课堂中,开设相关课程,把正确的婚恋价值观编入教材,才能更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因此高校应该转变教育理念,不再拘泥于传统教学,把高校作为婚恋教育的基地,加强婚恋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婚恋价值观。

3.2 丰富婚恋价值观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高校婚恋价值观教育除了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可以在图书馆增加有关婚恋价值观的科普书籍,也可以开展大型主题讲座活动或者是充分利用党团组织,发挥其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作用,为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提供一个交流平台,既能够为学生之间婚恋交友提供便利,也能够缓解他们的科研压力。此外,高校作为大学生婚恋教育的重要阵地,要突破思维局限,积极探索以新媒体、新技术为载体的大学生婚恋教育新模式,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工作。现在随着微博、微信、抖音以及快手APP软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高校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创建官方账号,推送婚恋价值观的相关内容,也可以拍摄短视频进行宣传教育,若是学生感兴趣将文章或者视频加以转发和分享,会更利于正确婚恋价值观的普及。

3.3 实行同伴教育模式

同伴教育就是利用青少年的从众倾向,对他们进行教育的方式。传统教育观中教育的主体经常被认为是教师,学生是教育的客体,但是同伴教育是一种自我教育的方法。同伴群体间的关系虽然都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群体中也会存在拥有号召力的核心人物,核心人物并非选举产生,而是因为自身能力获得同伴的认可。高校可以先筛选出同伴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婚恋价值观,然后再让核心人物与自身同伴相互接触探讨婚恋价值观的相关话题,如择偶标准、恋爱与婚姻的关系、性观念等。同伴群体之间的交往能够获得生活经验和社会信息,这样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对方的行为。

参考文献

[1]书宛.婚恋观教育主阵地应在高校[N].钦州日报,2019-12-25(002).

[2]何影,張亚林,王纯,等.大学生恋爱及恋爱暴力行为调查[C].四川省西部精神医学协会会议论文集,2016.

[3]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M].人民出版社,1972:73.

[4]岑宁.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婚恋教育新路径探究——以宁波市高校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21(04):53-56,66.

[5]张艳,龚超.同伴教育模式在高职大学生婚恋观教育中的运用[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11):192.

猜你喜欢
可行性必要性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