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要说野庄是戏迷之乡,恐怕当代年轻人知道的不多,其实做为戏迷之乡,由来已久,据老人讲,如果村里打一年不唱戏,村民们就感觉兴味索然,议论祖祖辈辈传下来老亏成怎么到这里就断流了呢?所以至今过年唱大戏的亏成还一直保留着。
野庄观众有一个令人匪思的亏成,就是每逢过年唱大戏,有的演员你看吧,也挺卖力气,可观众戏迷们就是不拍巴掌,根本不买账。有人说,可能这些戏迷不懂礼貌,不会捧场。据村里老人家讲,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其实野庄戏迷们懂戏,会看门道,对于那些演员的花架子,戏迷们根本就不领情,不买账,这就是野庄戏迷们不轻易拍巴掌的缘故。
那么,野庄戏迷们究竟酷爱戏曲有多深呢?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河南戏曲表演名角赵玉凤、任素芳以及蔡存等艺术家在石家庄地区巡回演出。野庄戏迷们闻听此事,心中狂喜。村里组织者问谁去接戏时,村民们争先恐后。我队在村里人数最多,也只有我队才有这种实力。后来,生产队长老马便派人套上三套三驾马车,老远还能听见“晃啷晃啷”的铃铛声。
接戏队伍到了临县,接戏的还有别村,人家去得早,可野庄邀请在先。理应先去野庄,可有的村便向剧团撒谎,诋毁野庄形象,说野庄根本就没有戏台子,唱戏还得在荆棘丛生,野草蔓地的坟圈子里。野庄组织者气愤填膺,村民们也是咽不下这口气,组织者老马一一向剧团团长陈述:“说嘛了,你去打听打听,你去看一看,野庄戏园子高大,呈尖顶木质建筑,能盛下上千人呢!在藁南,像野庄这么有气派的戏园子,只有县城一个!”
其实,老马说的是实情,野庄是个古镇,是唐朝尚书右丞相倪若水故里,本村有一个老集口子,方圆几十公里的人还去野庄赶集。当时,流行语是这么说的:“野庄哩,不简单;东头有商场,西头有戏院;当中大队所在地,里面按着扩音器,一到晚上到处唱,好似到了石家庄。”那家商场,是山西省某单位在野庄镇开设的商店,里面净是些日常用品。那一次,打官司打了一个月,野庄牲口所用饲料,都是各生产队平均提供的。最后,官司还是野庄打赢了。
二
赵玉凤声韵清醇,她的拿手好戏是《游西湖》《走马荐诸葛》《王二姐思夫》《闹场院》《草船借箭》等。
赵玉凤来野庄镇演出之前,就声名鹊起。1948年开封解放,赵玉凤与河南曲艺界人士一起组成河南曲艺团,赴淮海战场为刘伯承邓小平首长和解放军献演。1953年她被选入刚组建的中央人民广播说唱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广播文工团,多次进京给中央首长演出,能得到给首长表演的机会可真是不容易,每次大家都十分激动和欣喜。每次演出之前,她们要彩排好多遍,大家都想把最好的表演展现给首长。
赵玉凤在生活中为人谦和,待人热情,对工作也认真负责。
野庄镇村民们喜欢上了赵玉凤唱戏,嗓门高亢,翻转流畅。就连外地观众也是赞不绝口。
第二年,野庄村民们还是一往情深地聘请赵玉凤等名角来唱戏。赵玉凤很是感动,可拿手好戏唱完了,戏迷们还是一个劲地让唱,这可咋整?赵玉凤想起了豫剧名角肖玉珠。
肖玉珠,原名肖梦珠,是河南人,原安徽省淮北市豫剧团演员,十岁考入西安香玉剧社,从师豫剧大师常香玉。进入香玉剧社的小学员,都要改为玉字名,于是肖梦珠改名肖玉珠,常老师为了试试小玉珠的机灵劲,故意喊了两声“玉珠,玉珠”,“哎!”肖玉珠干巴利落脆地答应着,常老师高兴地点了点头。
那一年,肖玉珠芳龄十八岁,受趙玉凤剧团之邀请来到野庄,有一个厕所专为她用。几年前,肖玉珠所在的西安香玉剧社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在全国各地进行义演,野庄人们常常以此为榜样,爱国主义精神已深入人心。
在戏园子里,观众早已座无虚席,一个个支棱着耳朵,瞪大眼睛,凝视着舞台。舞台上,点着四个气灯,沙沙白。
大幕缓缓拉开,胡琴渐起,粉妆的肖玉珠踏着鼓点,慢慢地步入观众视线,肖玉珠扮演红娘,脚步款款,美目流盼,樱桃小口,吐字清,做戏细。后来,肖玉珠给观众留下最深刻印象剧情戏——红娘为了圆满张生这桩婚事,来到小姐绣楼,给张莺莺传信,有板有眼地唱道:
“那一日,相会在那凉亭以上,张先生也受了半夜的寒凉,那时节,你若是妇随夫唱,张先生焉能病倒在书房?他的病啊!可就因为呀!那一晚上,才得下了相思病,有口也难张……”
肖玉珠唱腔悦耳动听,尤其闻听小姐准许与张生相会,肖玉珠急忙忙款着莲步上书房请张生。这一唱段,让观众们掌声不断。
在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对于爱情,俨然谈虎色变。红娘可怜有情人成眷属有阻,面对老妇人毁约,不惧封建藩篱的束缚,随之与老妇人论理,这段唱腔庄重,观众们深深为剧情所牵引,一个个全神贯注,唯闻红娘的扮演者肖玉珠,启动朱唇,一字一句,铿锵有力:“想当初,老夫人你慌忙中发出谎言,谁能够退贼兵除去灾难,你情愿把小姐许配姻缘,那时节张君瑞挺身出现,搬救兵解贼围才得安全,谁晓得老夫人你另有打算,论门户赖婚姻就毁灭前言。”有理有据,让老夫人不得不承认。肖玉珠念白做唱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
肖玉珠配合扮演张生的任素芳,扮演老夫人的赵玉凤,惟妙惟肖,这三个人把戏给演活了。舞台在气灯下潋滟,可台下灯光黯淡,不知道是谁在鼓掌,也不知道是谁在叫好。肖玉珠只沉浸在角色之中,随着戏曲情节舞动。
那时,戏票分两种,两毛五一张票的是水座,座前一排是放水喝的条案,一共十三排;一毛五一张票的是旱座,只有座位,一共三十排;唱戏前,先登戏报,场场戏都座无虚席,没赶上买票的就只好支楞着耳朵在外面听。还有一辙,叫放行戏,就是戏再唱多半个小时就完了,于是,管戏的老板就会让旁听者进去看。好嘛,后续戏迷涌进如堵,到了戏园子里面,杂音顿失,唯有戏曲之音扣人心弦,不绝于耳。
豫剧赵玉凤剧团第二次来野庄唱戏,唱了三回,冬季一回,过年一回,春天一回,她们已深深为这村里的人友善,热情好客所感动,只要剧团在外地没有戏口子,就在野庄一直唱下去。且都是拿手好戏,比如《张生戏莺莺》(又名西厢记)、《白蛇传》、《打渔杀家》、《梁祝》、《张羽煮海》、《抬花轿》等剧种,那一年,可把野庄戏迷们给迷住了,在戏园子唱完了还不过瘾,让肖玉珠在大队喇叭上唱,这还不过瘾,还去人家住的地方……
一有空,戏迷们就到一姓温人家,肖玉珠,赵玉凤等戏剧名角就住在人家里,本来这些艺术家已经唱累了,该好好休息一下了。可看到这么多戏迷票友们找来,也就顾不得拾荒了,倾情唱戏,换来经久不息的掌声。更有甚者,特意请肖玉珠到家里唱戏,肖玉珠那百灵鸟似的声音征服了观众。
三
当时,不少观众慕名而来。野庄村民把家里好吃都給这些艺术家们吃,菜饼子、烧饼、果子等,自己舍不得吃也乐意给人家吃。
当这些老人们回忆起来时,一个个兴致勃勃,欲犹未尽,可见,当时之盛况空前,并非虚言。小插曲,卖票员老宋把关比较严格,一是一二是二,人称铁面无私。有的戏迷朋友们很想看戏,就是穷,舍不得花钱买票。其中,有一戏迷就趁老宋方便之际,悄悄地偷钻进去,护场员一看这个戏迷没有票,就不让进去。这个戏迷就会说,你们经理是我儿子,好嘛,护戏员一下子就没辙了。后来,经理知道这件事后,只好这样了,说话上闹归闹,只是行为上下不为例。
我小奶奶就酷爱听戏,经常邀请赵玉凤到家里吃饭,后来,赵玉凤做了小奶奶的干闺女;肖玉珠与观众感情也水乳交融。在村里,肖玉珠做了管戏副经理张老忠的干闺女。我大爷爷也好看戏,老念叨,大奶奶与我奶奶则在肖玉珠指导下唱《杀青》,我大爷爷,是个高级厨师,做饭的声誉传遍十里八乡,有次去县里参加大赛,大爷爷炒饼厨艺名列前茅。同时大爷爷是个洁癖,皮肤沙沙白,只是脸下部有一小撮黑毛。大爷爷每次做饭都是穿着白褂子,戴上白口罩,烙饼,一只手赶面皮,擀杖在滚动的同时,面饼也在旋转,另只手添加调料,一番下来,烙饼厚薄均匀,滴流圆。有意思的是,把烙熟的饼用右手一甩,眼角只是一扫,不消一个时辰,一个圆柱体出现在眼前。大爷爷用的是芝麻油烙饼,焦黄,吃起来香脆可口。
肖玉珠喜欢吃大爷爷做的鸡蛋炒饼,大爷爷炒出的饼,饼丝一致,颜色黄澄澄,鸡蛋附在饼丝外面,吃起来,连这些艺术家都啧啧称赞:“走遍大半个中国,竟在这里才吃出美味佳肴!”未免有些夸张,可郝老献炒饼在当地是一绝,名副其实。
后来,这些艺术家与野庄结下不解之缘。临别时,这些艺术家依依不舍,肖玉珠拱手告诉大家:“我深深地爱您们!我们回经常来看您们!”彼此都留下了滚烫的泪水。
据老人回忆说,肖玉珠等名角后来还真来过两次。“只要踏上戏台子,就要对得起观众,观众花几毛钱买你的票,你就要对这几毛钱负责,要记住,戏比天大!”肖玉珠如是说。
野庄镇人民在这些艺术家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指引下,为国家排忧解难,交公粮积极行动,参军保国踊跃报名,省吃俭用为贫困地区捐款捐物,利国利民之事举不胜举。在县里,野庄镇一直被评为先进乡镇的标兵。
抚今追昔,当年这些艺术家与家乡人民团结一家亲的优良传统,还一直在传承着。
作者简介:
郝孟军,笔名郝军,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人,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会员等;作品散见于《大众阅读报》《太行文学》《黄河文学》《燕赵都市报》《燕赵晚报》《中国诗》等二十多中报刊,获国家级征文大赛一等奖二十多次,个人文集《行龙寺记》,部分作品入选《河北散文家作品选》《河北诗人作品精选》等。
责任编辑/西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