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在华外籍人士的疫情信息发布与传播

2020-05-26 12:04何子杰唐佳梅苑青青唐一方张诚斌
对外传播 2020年4期
关键词:外籍人士外国人外语

何子杰 唐佳梅 苑青青 唐一方 张诚斌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引起世界关注,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成为我国抗疫的重要举措。除了中国居民,在华外籍人士也是重要发布对象。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国际防控工作日益重要,及时发布涉外疫情信息有助于外籍人士参与防控行动,信息滞后或缺失则易引发谣言甚至恐慌。本次疫情中,针对在华外籍人士发布了哪些信息?不同主体的信息发布有何特点和异同?如何完善针对在华外籍人士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机制?本文通过对比政府部门、外宣媒体和外语自媒体等不同传播主体面向在华外国人传播疫情信息的特点,分析问题与经验,探讨如何完善针对外国人的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传播机制,为讲好中国抗疫故事探索更有效的对外传播路径。

一、外语疫情信息发布主体与样本

2019年12月31日,武汉市卫健委首次发布肺炎疫情通报,政府相关部门和主流媒体承担起公开疫情信息的重任。①本文以2019年12月31日至2020年2月10日为研究时段,收集相关政府部门、国内外宣媒体和外语自媒体针对在华外籍人士发布的疫情信息,分析不同主体信息发布和传播的特点与异同。信息发布主体共选取国家级政府发布平台3家,地方政府部门5家;国家外宣媒体5家,地方外宣媒体4家,以及5个外语自媒体,如表1所示。其中,移民管理局、国务院新闻办、卫健委、外事办为涉外疫情相关部门;《中国日报》、中国国际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和《环球时报》是国家级外宣媒体;南方英文网、《上海日报》、《长江周刊》英文版和《深圳日报》为地方外宣媒体。英语自媒体“北京人”为在京外国人提供生活资讯;“非洲人在中国”主要服务于在华非洲裔群体;“中国指南”和“瀚客”主要为在华外国人提供生活指南和就业创业等实用信息;M4+是在华外国人的泛资讯平台,涵盖知识、娱乐和旅游信息。本研究在上述发布主体的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客户端上搜集、筛选和对比分析信息样本。

二、不同主体的疫情信息发布与传播特点

面向在华外国人发布疫情的传播主體主要包括相关政府部门(移民管理部门、外事部门、卫生健康部门等)、媒体机构(各级外宣媒体)和自媒体(垂直类外语自媒体)。分析发现,不同主体的信息发布传播呈现如下特征:

(一)政府部门:多语种发布,聚焦疫情政策与服务

国家移民管理局、国新办和卫健委面向在华外国人发布的疫情信息主要聚焦预防感染、出入境信息管理和热线开通等政策、服务类信息。国家移民管理局在官方网站、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上推送的《疫情防控期间移民与出入境管理工作问题解答》(中英文版),以及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预防指南整理翻译的英、俄、法、德、日、韩6种外文版本《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预防提示》,成为各地政府外事办和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的重要转载来源。

地方部门的政策信息内容更具针对性,北京、上海、广东、湖北及云南等地外事办面向本地外国人发布的疫情信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防疫提示信息,该类信息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给在某地外籍人士的一封信”,如湖北外事办详细告知疫区外国人如何采取防控措施;另一种是开通24小时外国人防疫热线;第二类是政策信息,例如,疫情期间外国人如何办理出入境手续;第三类为疫情动态。上海外事办发布的每日疫情通报中,除相关数据之外还涉及当地救治情况和典型病例。

各级政府部门都非常重视多语种发布,北京外事办官网于2月3日开设了包含英、日、韩等八种语言的“疫情防控专栏”;湖北外事办依托《湖北日报》客户端发布英、法、德、俄、西、日、韩语版疫情通报;云南外事办则用柬埔寨语、老挝语、泰语、缅甸语、越南语等小语种发布疫情信息。各地政府充分考虑到当地外籍人士的构成特点,实施精准传播,有助于提升在华国际受众的信息接收率,推动“对内传播”的“对外效果”。②

(二)外宣媒体:融媒体呈现,讲好外国人抗疫故事

外宣媒体发布的疫情信息视角更为全面和多样化,且多采用融媒体形式呈现。《中国日报》、中国国际电视台、新华网、人民网,以及《环球时报》设置专题页面助力抗疫,聚焦疫情最新动态、各地防控措施、便民服务资讯等。其中,《中国日报》专门设置了“给外籍人士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建议”疫情防控专题,考虑到不明信源信息可能造成误导,《中国日报》还在该专题中设置了事实核查版块,防止外籍人士误信谣言。

除服务资讯外,外宣媒体还关注和记录疫情期间在华外籍人的生活状态。新华网英文频道以人物专题形式报道了武汉留学生对中国抗击疫情的信心。《环球时报》在专题网页“深度发现:冠状病毒暴发”报道了留汉志愿参与救助的法国医生,他肯定中国应对和处理疫情时的规范化和专业性,对中国抗疫充满信心。中国国际电视台利用短视频形式报道了不同职业的在华外国人自愿协助抗击疫情的故事,其中包括在武汉生活了近10年的毛里求斯籍医学系博士生自愿奔赴一线参与救助,还原武汉封城后的真实现状,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融媒体形式讲述在华外国人的抗疫故事。

地方外宣媒体不仅关注疫情信息发布,还结合各地外籍人士特点将内容本地化,使信息发布和推送更具贴近性。广东省外宣平台南方英文网从2019年12月31日开始发布相关信息,从最初的肺炎疫情到后来持续为在粤外籍人士提供疫情防控、居家抗疫和交通出行等实用信息,如《广州哪里可以买到口罩?网上预订服务对外国人开放》一文及时介绍广州线上预订口罩指南。此外,地方外宣媒体还通过制作励志外语歌曲或打造外籍主播进行科普。如《上海日报》通过新西兰籍员工安迪录制的视频博客(Vlog)为读者解答疑惑,比如房间消毒方式、如何用手机实时追踪疫情动态、外出散步是否安全等疫情应对技巧。

(三)外语自媒体:深度勾勒疫情背景下的社会图景

为在华外国人提供生活指南的外语自媒体在疫情信息发布与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相比于政府部门和外宣媒体,这些自媒体平台在疫情发布、传播内容和呈现方式方面各具特色。在华外国人关注较多的自媒体平台如“中国指南”“北京人”“非洲人在中国”“瀚客”和“M4+”等非常关注疫情期间的社情民情、在华外国人抗疫故事和实用服务资讯,此类信息大多来源于对中文媒体或自媒体信息的深度挖掘和二次加工。如“中国指南”关注中国各地家庭居家防疫期间如何打发时间、各地村庄硬核劝阻村民少出门等社会资讯;“M4+”平台中此类信息较多,包括警方退还老人捐款、首个外国人治愈出院,以及中国人因疫情而遭受歧视等。“非洲人在中国”还着眼于疫情期间的伪科学和虚假信息,电话采访武汉留学生和外籍教师,了解留守武汉的外籍人士的真实情况,告诫用户勿恐慌、不信谣、不传谣。

此外,外语自媒体在发布疫情防控实用资讯时,更多考虑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点,信息角度和呈现方式丰富多样。如“M4+”以短视频的形式拍摄了安徽街景,通过街头采访揭示疫情之下市民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北京人”撰文解释病死率的正确算法,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过程,普及疫情的科学真相。在疫情防范和提示上,自媒体不拘泥于令人有压迫感的数字,也不采用过于生硬的防控警示,而是用更婉转的方式对疫情期间的居家生活提供建议,比如,《如何利用淘宝拓展你新的业余爱好》建议网购毛笔、毛线、彩铅等,培养兴趣爱好,怡然度过居家时间。

三、完善在华外籍人士的突发疫情信息传播机制

建设和完善针对在华外籍人士的突发疫情信息传播机制有助于提升我国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外应急管理的内外联动能力。相比于17年前的“非典”事件,政府部门和外宣媒体的信息发布与传播能力有了显著改善,自媒体的参与也推动了信息传播机制进一步成熟。通过对不同传播主体疫情信息发布的比较分析,本文归纳出对在华外籍人士的疫情信息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为今后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涉外信息发布机制提供参考。

(一)构建多主体信息发布矩阵,精准传递疫情信息

不同主体发布的信息各有侧重。在疫情管理信息方面,政府部门发布的政策条例成为媒体及其他平台的主要消息来源,在管理规范方面起到权威引领作用。但各地相关政府部门的信息内容较为同质化,未能实现精准与融合传播。涉外疫情信息发布应重视传播主体的协作,构建多个传播主体的信息联动发布矩阵,强化内容的深加工与二次传播,针对在华外籍人士形成全方面、多角度和垂直化的信息发布机制,這样才能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涉外信息传播中获得更佳效果。

(二)注重内容叙事的他者视角,突破单一话语体系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外传播正从自我展示向他者讲述的过程转化。此次面向在华外国人的疫情信息传播,从外宣媒体到外语自媒体都较好地突显出了他者视角的叙事功能。他者讲述包含国际本土化和本土国际化两个层面,一方面,不同传播主体从国际受众的视角出发报道国内疫情;另一方面,疫情背景下国人真实的生活故事需要借助国际视角的传播才更有信服力。他者视角不仅可突破传统对外报道的单一模式,丰富信息生产与传播的类型,而且由于他者视角与受众具有文化心理上的接近性,得以克服国际传播中传受双方的文化隔阂,因而信息更容易被接受。

(三)了解受众的媒介使用偏好,优化传播渠道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媒介技术的变革发展,中国境内的国际受众,无论在规模、社会人口特征、媒介信息需求以及媒介使用习惯方面,都发生着相应变化。相关调查显示,微信已成为在华外国人使用频率最高的社交媒体。③就此次疫情信息发布渠道来看,部分政府部门和媒体尚未充分重视社交媒体对于面向在华外国人的传播中所发挥的作用。相比之下,地方外宣媒体和外语自媒体更重视用微信平台传播。我们应加强社交媒体尤其是微信传播渠道建设,适应在华外国人媒介使用特点,提升信息发布的有效性和到达率。

(四)完善多语种发布机制,增强融媒体呈现

尽管多数发布平台都采用了不止一种外语进行发布,但多语同步传播仍是短板。国家移民管理局针对疫情推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预防提示》成了许多传播主体唯一可用的多语种信息材料。但有些部门在发布多语种信息时标题使用中文,如湖北外事办微信公众号以中文标题推送的文章不利于目标群体的内容选择。相比之下,云南外事办和上海外事办的多语种发布内容会在标题上用英文或其他小语种清晰标注。完善多语种信息发布应根据在华外国人的语言使用特点,以及本地外籍人士的构成特点选择和发布多语种疫情信息。

在呈现形式上,部分外宣媒体和外语自媒体充分发挥短视频、动态图表甚至音乐等表现优势,软化了传播内容,增强了直观性和生动性。如中国国际电视台的抗疫专题设置动态疫情地图直观呈现相关数据;《中国日报》制作漫画和动画视频增强信息的可视化和趣味性。

疫情当前,新闻传播学科参与危机社会治理的探讨,完善并构建可行的危机信息传播机制是实现学科价值的重要方式。本文聚焦当前面向在华外籍人士的疫情信息发布问题与经验,为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涉外信息发布传播机制提供参考,同时希望推动不同信息发布主体进一步关注在华外籍人士的信息需求,做到疫情信息全覆盖,助力国家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本文系广州市社科基金项目“本土媒体在海外采访报道的跨文化伦理问题研究——以广州媒体为例”的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GZGJ79)

「注释」

①《突发疫情新闻对外传播模态、特点与建议》,“青年记者”微信公众号,https:// mp.weixin.qq.com/s/9XRdPhbnfQIuHiLuG42ARw,2020年2月3日。

②赵云泽:《“对内传播”的“对外传播”效应——基于对在京外国人媒介接触状况的调查》,《新闻与写作》2010年第10期。

③杨凯、唐佳梅:《精准对外传播视角下国际受众的历时性研究——基于对广州外国人媒介使用和信息需求的连续调查》,《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8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外籍人士外国人外语
外国人学汉字
义乌:举行外籍人士旁听人员座谈会
巴拿马将取消伪造资料者的居留和工作权
外国人
在渝外籍人士城市融入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山教你学外语
怎么跟外国人推荐《琅琊榜》?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外国人排“毒”妙招
多一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