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湘敏 李光宁 利伟江 陈伟英 李金彩 刘文锋 赵云肖 张国雄 郑莉莉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到院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DNT)延误的影响因素。方法 88例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AIS患者, 根据DNT是否延误分为延误组(26例)和非延误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史、溶栓前用药史、就诊时间、入院时血压、卒中类型、各流程段时间,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结果 延误组患者年龄(66.42±9.86)岁、高血压病史占比53.85%、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占比42.31%高于非延误组的(59.24±9.35)岁、25.81%、11.29%, CT 检查时间(32.80±11.45)min、CT 结果时间(50.75±15.80)min、生化结果时间(62.75±11.00)min、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20.00±9.25)min长于非延误组的(24.55±7.05)、(35.45±8.75)、(44.70±5.55)、(10.37±5.73)min,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患者年龄、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CT检查时间以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结论 患者年龄、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CT检查时间以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 优化AIS的院内诊治流程, 提高医师知情同意谈话技巧, 对人民群众进行健康科普教育以提高其对AIS的认识, 均有利于缩短DNT。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到院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影响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1.012
AIS是临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 是卒中的主要类型, 致死率、致残率高, 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AIS早期及时恢复血供, 挽救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是治疗关键。2018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推荐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4.5 h内的患者, 应按照适应证、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严格筛选患者, 尽快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开始溶栓时间是影响rt-PA静脉溶栓的关键因素, 并与临床转归密切相关, 如开始溶栓时间延迟可能会出现再灌注损伤、颅内出血、脑水肿、再栓塞等并发症, 影响临床预后[2]。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和美国卒中学会(ASA)指南建议, AIS患者DNT应控制在60 min以内, 如果DNT>60 min就视为院内延迟[3]。本研究旨在探索影响DNT的因素, 为临床缩短DNT提供帮助。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 1月本院神經内科收治的88例行rt-PA静脉溶栓的AIS患者, 其中男52例, 女36例;年龄43~80岁, 平均年龄(62.3±9.5)岁, 入院时NIHSS评分为 (12.35±0.26)分, 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为(134.8±56.5)min, DNT为(78.8±20.6)min。按DNT60 min为评判标准将患者分为非延误组(DNT≤60 min, 62例)和延误组(DNT>60 min, 26例)。
1.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 ①缺血性卒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缺血性卒中的定义;②年龄18~80岁;③发病时间<4.5 h, 并使用rt-PA进行溶栓;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 2. 2 排除标准 ①颅内岀血(包括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外血肿等);②既往颅内出血史;③近3个月有严重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④颅内肿瘤、巨大颅内动脉瘤;⑤近期(3个月)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⑥近2周内有大型外科手术;⑦近3周内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⑧活动性内脏出血;⑨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⑩急性出血倾向, 包括血小板计数<100×109/L或其他情况;24 h内接受过低分子肝素治疗;口服抗凝剂且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7或凝血酶原时间(PT)>15 s;48 h内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Ⅹa因子抑制剂, 或各种实验室检査异常[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INR、血小板计数、 同位素发射计算机辅助断层(ECT)、凝血酶时间(TT)或Xa因子活性测定];血糖<2.8 mmol/L或>22.22 mmol/L;头CT或磁共振成像(MRI)提示大面积梗死(梗死面积>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1. 3 方法
1. 3. 1 研究方法 采用脑卒中患者急诊绿色通道登记表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入院NIHSS评分、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溶栓前抗高血压药、就诊时间(白天、晚上)、入院时血压(舒张压、收缩压)、卒中类型(前循环、后循环)、各流程段时间(医生接诊时间、CT检查时间、CT结果时间、生化结果时间、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等资料, 并进行回顾性分析。
1. 3. 2 溶栓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指南给以 0.9 mg/kg
的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英格翰国际公司)进行溶栓, 最大剂量90 mg, 首次剂量给以总剂量的10%进行静脉推注, 1 min内推注完毕, 剩余90%的阿替普酶使用微量调节器在1 h内匀速滴入。
1. 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单因素分析 延误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占比、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占比高于非延误组, CT 检查时间、CT 结果时间、生化结果时间、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长于非延误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性别、就诊时间、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缺血性卒中、卒中类型及入院时舒张压、收缩压、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患者年龄、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CT检查时间以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见表2。
3 讨论
近年, AIS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 “时间就是大脑”, 2013 年 AHA/ASA指南推荐尽早启动rt-PA静脉溶栓治疗, DTN须控制在60 min以内完成[3]。本研究结果显示, 8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DTN>60 min的比例为29.55%, 比例较高, 因而规范、优化本院静脉溶栓流程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 延误组患者的年龄高于非延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年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能较快地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这与文献[4]研究相符, 而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接受溶栓治疗需花费较长的时间。本研究结果显示, 延误组患者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占比明显高于非延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与溶栓前血压控制、权衡静脉溶栓后出血风险有关, 进而导致DTN时间延长, 因而对于伴有高血压的AIS患者应积极关注入院时血压情况, 及时进行降压处理, 以缩短DTN时间。
本研究结果显示, 延误组患者的CT检查时间明显长于非延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文献[5]研究相符。结合本院实际情况, 这是由于部分患者于急诊高峰期就诊, 医生接诊后开具CT检查及生化化验, 护士会开通静脉通道并采集生化标本, 再安排工人送检。而急诊护士及配送工人均有限, 等待送检时间延长。另本院只有1台螺旋CT机, 高峰期等待检查时间相对延长, 甚至有时遇到上一患者正在进行CT增强扫描, 等待时间更长。研究显示, PDCA循环质量管理改进卒中通道工作流程使DNT≤60 min的患者比例明显升高[6]。因而, 改善院内诊治流程, 明确卒中优先标识, 安排专职卒中护士, 加强高峰期人力储备, 增加螺旋CT检查设备, 缩短DNT是医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结果显示, 延误组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明显长于非延误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长青等[4]研究发现, 患者及亲属决策时长越短, 发生溶栓治疗院内延误风险越低。在我国, AIS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前, 需告知患者及家属溶栓治疗的获益和风险, 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后方可执行。临床实际工作中, 部分患者及家属对AIS了解较少, 对溶栓治疗的风险存在顾虑, 习惯于打电话进行相关的咨询再做决定。还有部分患者儿女较多, 需一起协商再做最后决定。此外, 存在部分患者就诊时无近亲陪同, 给知情同意带来一定的困难。提高医师知情同意谈话技巧, 对人民群众进行健康科普教育以提高其对AIS的认识, 有利于缩短DNT。本研究收集本院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样本量相对较小, 結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验证。
综上所述, 患者年龄、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CT检查时间以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 优化AIS的院内诊治流程, 提高医师知情同意谈话技巧, 对人民群众进行健康科普教育以提高其对AIS的认识, 均有利于缩短DNT。
参考文献
[1] 邱晨, 吴敏, 纪学颖, 等. 116 例急性卒中患者院前流行病学特征. 中华卫生应急电子杂志, 2019, 5(4):211-215.
[2] 毕晓霞, 汪慧, 陈黔妹, 等. rt-PA 早期静脉溶栓 24h 疗效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5, 23(5):325-328.
[3] 高圆圆, 顾雨铖, 徐欣, 等.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科学依据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对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发布的声明(续前).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6, 24(5):385-406.
[4] 李长青, 柴尔青, 苗锋, 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内延误多因素分析.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9, 45(1):68-72.
[5] 张学梅, 顾艳荭, 姜丽娟, 等.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到院至治疗时间延误的相关因素.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7, 25(10):899-903.
[6] 李瑞莉, 赵建萍, 魏万宏, 等. 品管圈对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DNT 的效果评价. 中国现代医生, 2018, 56(13):140-142, 147.
[收稿日期:2020-01-19]
作者单位:510800 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