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基层银行定价管理的思考

2020-05-26 01:58张睿
商情 2020年15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公积金

张睿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都是通过利息收入获得利润,净利息收入通常是营业收入的70%之多,而一些国际型大银行平均是55%。我国在2005年正式实施利率市场化制度,对基层银行利率定价管理明确了更严格的规定和要求。本文以基层银行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利率市场化背景的管理现状,总结出有效的应对方案。

【关键词】公积金 利率市场化 基层银行 定价管理

引言:在我国实施金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利率市场化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创建由市场供需来决定金融单位存贷款利率的银行利率定价体系。在利率推行市场化政策之后,是能够自由調整的,这必然会引起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价值等因素的转变,对应的利率风险也不断提升。

一、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基层银行的经营现状及原因探究

(一)现状

(1)存贷利差明显缩小。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央行多次颁布降息、降准等政策,其中存款基准利率的减少幅度>贷款基准利率的减少幅度,并且扩大了存款利率上浮范围,这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一定的调整。虽然银行掌握了自主定价权,不过,也承受着一定的行业竞争压力。尤其是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息政策上来看,从其设计理念上来看,严格遵循“低存低贷”的利率原则,如果出现存贷利差明显降低,则会对职工利益造成极大的损害,甚至对公积金存贷款利率政策在市场竞争中备受打击。所以,银行存贷利差不断缩短则是未来基层银行的一个主要发展态势。

(2)净利息收入明显减少。现今,一些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依旧是参照央行基准利率进行定价,为了扩大市场份额,一些小型商业银行通过对不同期限存款利率一浮到顶,这对国有银行的存款业务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随之也会相继推出一些高上浮存款服务。而基层银行为了应付上级单位的考核,必须要向客户引荐一些高上浮存款业务。基于利差不断缩小的前提下,净利息收入也在不断降低,进而导致基层银行的营业收入也在不断下滑。

(3)定价能力缺乏。在2018年之前,我国商业银行新发放贷款加权利率、浮动幅度等都在不断下滑。而从2018年之后,则逐渐提升。另外,通过我国新发放货币法人贷款、个人贷款等业务来看,在2015年之后,这两大业务的加权利率都在不断下滑,特别是新发放法人贷款业务在2015年时下滑幅度最大,而后在2018年之后,方逐渐回升。

(二)原因探究

(1)利率市场化观念淡薄。虽然我国实施利率市场化政策已有十多年,不过市场客体认同这一政策的极少,特别是个人客户。为了广泛实施利率市场化,加强基层银行产品定价管理,于2013年正式实施贷款基础理论(LPR)融入贷款定价项目中,根据这几年的落实效果来看,法人客户对此方式比较认同,个人客户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

(2)谈判议价能力不足。基于信贷资源有限的背景下,若要增强资源配置的高效性,加强信贷结构机制,那么相关资源一般集中于高价值、回报高的优质客户身上,不过对于这一类客户来说,通常是总行的重要客户,或分行的重要客户,想要争取这些客户往往存在极大的难度,且基层银行的谈判议价能力不足,最终导致定价不高,从而导致基层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下滑。

(3)高负债成本增加导致付息率提升。在政策不再限制存款利率变化范围之后,一些基层银行为了获得更多的储蓄客户,不仅积极推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存款产品,而且也提高了存款利率。在2015年的时候,存款付息率得到大大提升,定期存款占比达到最大值,另外,定期存款余额也在明显增加。

(4)公积金贷款利率调整过于僵化。现今,我国各大城市的住房公积金存款是在每年6月30日按照当时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结息,但是,贷款利率通常是在第一年1月份进行调整。所以,这两者的调整时间并不统一。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市场利率是在持续性调整的,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也应该如此,假若两者的调整时间不对等,必然会导致其无法迎合市场的变化要求,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中。

(5)考核政策不完善。长期以来,定价考核并未在前台部门中推广,虽然制定了资产负债考核表,并增设了存款利息、贷款定价等一系列指标,不过定价仅仅属于其中的一个子项,并未与其它核心业务独立。对此,这导致考核效果不明显。例如,把资产负债考核结果与综合绩效考核结果相结合,其权重比仅是10%,那么在折算之后,其差距甚微,前台部门宁可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核心业务发展方面,所以,“量价均衡”思想淡薄。

二、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基层银行定价管理策略

(一)加强增收创收,提高利率定价能力

首先需要提高算账能力。前台部门在业务推广的过程中,面对超权限的存贷款利率浮动,务必要提前预测或与财务部进行及时沟通,基于不损害银行利益的背景下进行业务拓展。其次,提高精准定价能力。按照基层银行价值预测模板,基于条件充分的作用下,需要对特殊客户的价值进行预测,实施差异化的定价机制。

(二)加强行业横向对比,提高利率议价能力

由于利率市场化的迅速发展,基层银行议价能力受限,在与客户进行业务谈判的过程中,需要更全面地掌握市场动态、了解行业定价标准等,确保能够最大化地增强综合效益。如,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的调整,不仅要严格遵循政策,也要凸显效益。其与金融单位一样,都需要强调金融风险,以便于实现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完善资产结构分布,稳步增加利息收入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加强资产结构优化是一项核心任务,其需要严格遵循“去劣存优”原则。通过这些年存贷款业务的发展情况来看,资产、债务等增长幅度有所减缓,利息收入有所减少。在2018年之后,资产、债务等有所增加,且增幅也在不断提升。不过净利息收入并未因此而有所增加,所以,需不断加强资产结构调整。

(四)完善定价考核体系,与员工业绩相结合

通常来说,定价指标考核体系需要适用于金融部门或支行网点。如果出现宣传不全面、计价能力弱、穿透性不强等问题的话,客户经理通常无法体现出“量价平衡”的理念,若要真正地落实定价政策,增强客户经理的议价水平、提高客户的综合效益,则需要促进定价与计价相结合,通过设置存贷款定价指标对计价给予调整,以便于增强客户经理的定价观念和能力。

三、结束语

在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基层银行实施利率市场化政策是一个必然选择。唯有大力推进和落实,方可实现由“规模=效益”的传统经营理念转变成“以利润为重心”的经验理念。

参考文献:

[1]范文.利率市场化趋势下的住房公积金浅析[J].商,2015(05).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公积金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济南:公积金买二套房首付可付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