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艺术中的抽象与创造

2020-05-26 02:02张星纯
艺术评鉴 2020年7期
关键词:抽象创造艺术

张星纯

摘要:抽象艺术不仅仅影响了绘画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到了艺术的发展,抽象艺术语言的表达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情感表达,第二层是隐喻表达,第三层是意境表达。抽象语言能够创造性的表达创作者的内心想法。本文从抽象、创造、色彩的形与色,谈谈艺术中的抽象与创造。

关键词:抽象   创造   艺术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7-0183-02

绘画分为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艺术的表现形式也分为抽象艺术与具象艺术,两种表现形式同时存在,现如今随着社会意识的开放度不断提升,人们对于自我价值和自我的表达的需求不断提高。随之提升的是人们的审美需求和自由意志,以及包容度的不断提升使得抽象艺术与受众能够产生心理上与情感上的共鸣。

一、抽象

创造的精神,我们可以称之为抽象的精神。创造精神可以理解为抽象精神,创造意识形态是物质世界的呈现,物质世界的所有呈现是创造的精神,抽象是神性、抽象、无形、概念、意识形态。物质形式是具象的,精神是看不见的,精神能被感知到。

精神价值对物质是有需求的。物质像个仓库,精神从里头选择它所需要的,像厨师做饭需要去挑选原材料一样。精神也就是思想有了想法,再去物质世界的仓库里挑选材料,选择好材料以后就可以用物质实现想法(精神)。

这些由精神从物质仓库抓出来的形式,形成大抽象和大写实。大抽象会让大众觉得抽离了物体的表象,失去了安全感,离开了我们熟悉的事物面貌,像是鱼儿离开了水面,悬浮在空中,失去安全感。大写实只描述看的到的物象,忽视了理想化的抽象语言,让人觉得刻板、死气沉沉,毫无想法甚至毫无生机。

大写实与大抽象只是外在如何表达的形式不同,外在的形式与躯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内在表达的观点、声音与生命。外在形式的成功与否在于它内在的观点、思想以及内在需要。外在形式在没有生命力的内核支撑时,套用僵化的形式,做出的艺术以及传达出的观点将是冷冰冰、无生命力的浮于表象的作品。只有摒弃了虚假表面的作品才是艺术真正能够流传下来的、值得保留的艺术作品或艺术精神。

抽象,是从万事万物中抽取出来的、概括,平构中那些形式都是从生活中抽取出来概念化的东西,抽象是最丰富、最有包容性的东西,抽象的东西是具有共性的,通过个体看到事物的共同点,表达这个共性采用抽象的方法说明。

想法创造我们的行为,内在精神创造外在形式。想法是抽象的,是能够创造的,所以创造精神可以被理解为抽象精神。

二、色彩的形与色

形状与色彩不分离,同时出现,色彩与形也是一阴一阳,色与形是一体的,色与形相辅相成,形与色合一的时候,我们接受信息才能完整、准确。将分离的感受整合,合一的力量是强大的。全方位接受信息会更加立体、更加真实、更加完整,判断会更加完整。

形是有形的有像的呈现,形是提供信息的,通过有形的看无形的。形是外在的形状,色附着于形。没有形的色,也是色,不是形的形,也是形,天空无边无际,无边无际就是它的形状。

艺术想要和谐,必须要协调与融合形式与色彩这两者的关系,形与色相辅相成的同时又各自独立,两者和谐且独立成就艺术的构成与和谐,成为生命共同体,各司其职、各放光彩,而这一切的和谐都来自于内在世界的精神与内在驱动力。

那么色彩是如何进行抽象的呢?我们看一个橘子,看见它的样子、形态、颜色,我们听它被打开的声音,我们品尝它的味道,我们触摸它的外衣与果实,经过五感准确的感知以后,我们学会割舍一些东西,我们学会抽取色彩以及我们运用感知器官感觉到的线条,将这些微妙的信息进行处理,抽取出关键色彩和关键信息以后,放在画面上,设计者在表达什么、在诉说什么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了。

色彩抽象的过程是需要内外兼备的,抽象只是抽离出物体的表象,将它的色彩特点提取出来,通过色彩的形与色能够感受到设计者所要表達的情感、隐喻甚至是整个意境的表达。

三、抽象与创造

抽象艺术充满活力与生机,今天我们过于关注物质、形式、表象、经验(过去),所以总是忽视现在的感受、真实的感受、具有生命力的感受、来自内心真正的声音,所以我们活在过去的经验中,毫无创造力可言;毫无创新精神可言,因为大家都沉迷于过去的经验,没有人开发未来的趋势、缺乏未来创新的细胞。我们沉迷的不仅仅是过去的经验(精神),我们同样沉迷的是过去惯有的形式,真是这样理所当然的沉迷过去,安于现状,我们才没有想象力、创造力、生命力,所以说在某一角度来说,抽象的精神就等同于创造的精神。

投身于生命与细微的感觉,体会生命和艺术的可能性,展示给我们心灵的声音与语言,这样抽象的创造精神是这般生动,透过形式的外衣看到内在的声音、隐性的视觉,所有的感官系统穿透事物表面,看见内在的悸动与感受。正是这样的感受与悸动丰富了人类,丰富了艺术家的作品,促使了创造性的作品。

抽象艺术是一个纯粹的艺术,有时候我们看抽象艺术会产生依赖“宇宙”的印象。抽象艺术服从于“自然”的法则,但不会与之粘连。抽象的艺术并不依赖“自然”而生,但是都服从于“自然”的法则,艺术家需要做的就是看见它、听见它、感受它、跟随它,看见它而不是寻找它,便是艺术家最大的幸福。

艺术服从于宇宙万物的法则,这个法则我们生活需要遵守,做事情也需要遵守,法则是万物生长生存的规律,我们应该顺应而不是非要反其道而行,尊重这个法则,会赢得作品,获得观众。读者和大众只觉得很舒适愉悦,而并不知道是因为内在遵循了这个看似隐性的规律,所以作品与画面产生巨大的和谐感与舒适度。

无形的东西占95%,有形的东西只有5%,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隐性的东西,无形的东西影响着有形的世界,宇宙之间按照自己的结构运转,对于已经固化的东西要忘掉断掉,才能看到这个东西的其他的可能性。

一个鸡蛋从内到外是生命,从外到内是食物。内在压迫感(时机成熟)想向外创造、释放的力量,创造性的力量。压迫感从里到外是创造性的是具有生机的,从外到内的压迫感是毁灭性的,外在越压迫什么事我们越不想做什么事。

通往心灵的路,渴望和内在压迫感,自己内心想要做的东西,表达心灵的东西会更具创造力和生命力。找一个形式、途径、内容、符号、方式,表达内心的想法、思想释放出来,表现成外在表达形式,所以产生了诗人、舞蹈家等。

内在清晰的时候,选择就会明了,创造性才能产生,行为也是创造。饿了就会创造出想去吃的行为,因为吃所以创造出“拿”的动作,渴了才创造出喝水的行为。不仅艺术创造是创造,一顿三餐也是创造;教育也是创造;生命一直在创造。

真正的大师超越物质、超越普遍意识层面上来讲意识,大师立于纯意识,看到事物的本质与共性,站在法则上,站在艺术层面的金字塔上,看不到意识就看不到内在。所以大师称之为大师,经典永远都是经典。所以大师的言论、思想是将普遍事实的抽取出来,讲了共性的法则。所以抽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创造也成就抽象。不管外面世界会如何千变万化,世界的本质、生命的本质都不会变化的。这些抽象的共性的东西是绝对不会改变的。

形式是精神的外化,本质有内容才能有形式。没有精神就没有形式。

当具象已经不能表达艺术家的意识时,艺术家们会选择具有穿破力的抽象形式。人的抽象精神创造人的物质世界,意识的提升才是内在真正的自由。抽取出事物表象上的特点与共性,那么真正的创造就产生了。

抽象化的视觉语言表达是抽象艺术的表现方式,抽象艺术能够训练我们对于信息的编辑与处理,看到我们抽取特点与共性的能力,看到我们能否概括一类东西的能力,看到我们把握改物体的神态的能力,抽象艺术看似毫无章法,摸不着头脑,实则高度概括,色、形、神、态兼备,而且更加简洁,更具创造力。

具象表达到抽象表达的过程是让人们能够从照搬照抄物体原有模样的被动表达(无想法表达)到需要提取特征与共性、筛选信息的、有选择的主动抒发(有想法表达),抽象艺术更加强调主观加工的视觉语言,我们运用视觉法则、形式美法则等等进行抽取和重组,从而创造出有创造性的视觉艺术。

抽象艺术只是抽离了自然的物体表面,并没有离开它的规律与法则,发现以及看见抽象艺术的色、形、神以及抽象语言的美,我们看待自然的时候运用抽象能力,能够让视觉语言表达的形式更加多樣化更加多元化,使得我们的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具有创造力。

参考文献:

[1][俄]康定斯基.艺术中的精神.[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2][俄]康定斯基.艺术与艺术家论.[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抽象创造艺术
纸的艺术
对数学有效教学的思考
浅谈门格尔与罗雪尔关于方法论的对比及启示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