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一
摘要:对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进行改革,并在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过程中同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既是实现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水平提升和效果改善并带动我国舞蹈教育整体教学实力跃升的重要举措,又是激發学生舞蹈学习主体意识、促进舞蹈专业学生走上全面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为此,有必要建立起对于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全面认知,深入分析其特征,并探讨改革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的具体措施以及在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具体策略,力求通过提高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水平,让学生感受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内在魅力及文化特征,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从而使舞蹈专业学生成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有力传承者,并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得到充分锻炼。
关键词:中国民族民间舞 教学改革 学生创造力培养 舞蹈教学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7-0135-02
中国民族民间舞,即我国56个民族在漫长历史进程中形成并传承下来且得到不断发展的舞蹈种类。[1]中国民族民间舞不仅是民族特色艺术的重要形式,而且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2]因而日益在我国舞蹈教育体系中受到重视,这种关注也催生出对于中国民族民间舞进行改革的迫切需求。改革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能够为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注入全新活力,丰富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的文化气息,让舞蹈专业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民族民间舞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并提高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积极性,自觉成为中国民族民间舞以及其所反映的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并带动我国舞蹈教育进一步实现发展。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特征及其与学生创造力培养契合点分析
(一)发展性
中国民族民间舞并非一成不变的舞蹈形式,而是处于动态发展之中的舞蹈形式,具有很强的发展性。具体而言,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性是指中国民族民间舞形式中即有相对固定的部分,又有可以与时代发展变化相适应而做出相应变化以获得自身发展的部分。其中,变化的部分不仅包括民族民间舞的姿态动作特征,还包括民族民间舞所表达的特定情感,这些变化的部分反映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创新精神,而中国民族民间舞的发展性也为教师培养学生创造力提供了可能性。
(二)灵活性
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间舞蹈形式,这些民族民间舞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而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可以实现深度融合。来自不同民族民间舞蹈中的动作,可以通过即兴搭配组合,产生不一样的风情和艺术魅力,反映出中国民族民间舞的灵活性。由于中国民族民间舞具备这样的灵活性,因而舞蹈教师无需以机械的教学方式进行,学生也不需要通过模仿教师动作的单一方式完成民族民间舞学习,民族民间舞教学同样具备灵活性。
(三)创造性
中国民族民间舞之创造性建立在其发展性与灵活性基础之上:因为民族民间舞具有发展性,因此学生可以大胆创造全新舞蹈动作并通过民族民间舞表达全新情感;因为民族民间舞具有灵活性,因此学生可以通过融合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创造出全新舞蹈形式。民族民间舞的创造性也是在其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最为有力的支撑,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引导,让学生从舞蹈学习环节迈向舞蹈创作环节,以此培养学生兴趣,并促使学生在舞蹈创作的过程中提高创造力。
二、开展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丰富民族民间舞教学手段
基于民族民间舞所具备的发展性、灵活性以及创造性,民族民间舞教学势必不能以单一手段展开。教师应丰富民族民间舞教学手段,引入创新舞蹈教学手段,[3]从而推动民族民间舞教学实现理念更新、模式转变。
1.情境创设法
情境创设法,即突破过去不重视导入环节、直接进行舞蹈动作教学的局限性,通过创设与民族民间舞相应的情境来导入教学内容,改善学生学习体验,让学生充分感受民族民间舞的文化气息。通过情境创设,舞蹈教师还能加深学生对于民族民间舞表达情感的理解。[4]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手段为学生播放与民族民间舞相关的视频资料,比如,民族民间舞纪录片、舞蹈类电视综艺中的民族民间舞节目等,以此为学生创设出学习民族民间舞的相应情境,提高学生对于民族民间舞学习的兴趣。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即民族民间舞教师将目标教学内容设计成项目主题,为学生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完成项目任务的教学方法。比如,以“傣族孔雀舞的发展变化过程”为项目主题,让学生完成探究傣族孔雀舞特征、探究傣族孔雀舞历史演变、学习傣族孔雀舞动作要领、分析傣族孔雀舞与其他民族民间舞相似性和差异性等项目任务。
3.小组合作教学法
小组合作教学法,即建立民族民间舞学习小组,将民族民间舞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搭配,以此实现舞蹈水平高、能力强的学生对于舞蹈水平低、学习能力较差的积极带动作用,促进优势互补,并促进学生之间就民族民间舞展开相互交流,大胆表达对于民族民间舞的个性化见解,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在民族民间舞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项目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教学法相结合,促进学生通过分工与协作完成内容更丰富的民族民间舞主题探究,让各小组成员先自主搜集资料,然后在交流和讨论过程中将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得出共识,再与其他小组进行分享。
(二)发掘民族民间舞文化内涵
当前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存在的一大不足就是过分偏重民族民间舞动作教学,而不注重向学生介绍民族民间舞的文化特性,这种单一的动作学习难免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更无法达成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标。为此,应将提高民族民间舞文化内涵教学比例作为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的重点,在传授具体的动作时,注重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该动作的文化象征意义以及反映出的某一具体民族的人文风情和风俗习惯,并引导学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从而实现民族民间舞从课堂到课外的延伸,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民族民间舞的文化知识,增强教学趣味性。理解民族民间舞文化内涵,亦是学生完成民族民间舞创新创造的基本前提。
(三)重视围绕民族民间舞提问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为了有效引导学生开展发散性思考,民族民间舞教师应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具体的舞蹈动作及相关文化知识展开提问,比如在完成汉族民间舞和蒙古族民间舞的教学之后,向学生提出“汉族民间舞和蒙古族民间舞各自具有什么特征?”“这两种民族民间舞之间存在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如果将汉族民间舞动作和蒙古族民间舞动作融合进行节目编创,选择什么音乐比较合适?”等问题,引导学生以这些问题为起点展开独立思考,从而形成对于汉族民间舞和蒙古族民间舞的创新看法,并获得创造力提高。
(四)更新民族民间舞教材内容
由于民族民间舞处于动态发展进程之中、适应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化,因而民族民间舞教材也应与时俱进。教师应及时更新民族民间舞教材,选取包含民族民间舞最新研究成果的教材版本,避免内容滞后的教材版本束缚学生的创造思维。与此同时,舞蹈教师也应不斷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形成主动了解民族民间舞最新前沿发展的意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这些内容,从而形成对于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为民族民间舞教学注入时代气息,让民族民间舞教学保持活力,给学生带去新鲜感。
(五)开展民族民间舞舞台实践
在民族民间舞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力最重要的策略是促使学生参与民族民间舞舞台实践。民族民间舞舞台实践不同于一般的民族民间舞表演,它更能检验学生的临场舞蹈表演水平,激发学生的创造灵感,让学生在舞台的紧张气氛中真正即兴发挥,从而有效提高他们的创造力。为了给学生提供参与民族民间舞舞台实践的机会,舞蹈教师应与相关企业展开合作,借用相关企业的舞蹈表演舞台,让学生完成民族民间舞舞台实践排练及正式表演。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改革应从民族民间舞的发展性、灵活性、创造性特征出发,通过采取多样教学手段、挖掘民族民间舞文化内涵、围绕教学内容提问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更新民族民间舞教材内容、开展民族民间舞舞台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创造力。其中,挖掘民族民间舞文化内涵是核心策略,开展民族民间舞舞台实践是关键策略。
参考文献:
[1]牛振.浅析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优化策略[J].戏剧之家,2017,(09).
[2]肖磊.民族舞蹈在新时期的意义探究——评《大地之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赏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7,(06).
[3]张嘉婧.浅谈高校民族民间舞蹈教学改革——教学法的选择与运用[J].快乐阅读,2016,(22).
[4]李泳伸.民族民间舞教学[J].文艺生活,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