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小诗
摘要:“格莱美”奖对流行音乐的专注,使得它成为了风靡全球的音乐盛事,奖项获得者和其获奖作品无疑是全球流行音乐发展的风向标。与此同时,它的专业化发展影响着整个流行音乐发展的体系,格莱美对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本文通过对格莱美奖发展历程及特征研究,分析其对中国音乐美学构建和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影响,并从中探究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新路径,为中国流行音乐走向国际化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格莱美” 中国 流行音乐 文化 影响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7-0087-02
格莱美的成功举办意味着这一奖项凭借着自身平台为当代流行音乐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引领着世界流行音乐的潮流,同时也激发了当代中国流行音乐评比活动的发展,涌现了如“音乐风云榜”“华语榜中榜”等大量流行音乐评比活动。格莱美带给受众的不单单是优秀的音乐作品本身,更多的是其中所蕴含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
一、格莱美奖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分析
(一)格莱美奖的发展历程
“格莱美”是英文Gramophone留声机的谐音音译,格莱美音乐奖与电影类的奥斯卡金像奖、戏剧类的托尼奖、电视类的艾美奖共称为美国年度四大娱乐奖项。格莱美音乐评奖活动每年评选一次,其奖项涵盖流行、R&B、说唱、乡村、摇滚、福音、拉丁、爵士、古典等音乐类型,其中最重要的奖项为综合类奖项:年度专辑奖、年度歌曲奖、年度制作奖和最佳新人奖。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的一批音乐管理人在筹备“好莱坞星光大道项目”的中,发现当时的项目评选标准对于部分音乐行业人士不公平。为了实现专业化评选,同时也为了公平起见,美国音乐行业人士们计划在音像唱片业成立一个奖项,美国国家录音艺术与科学学会由此诞生,学会设立了格莱美音乐奖。迄今为止,音乐学会的会员已经达到20多万,同时协会积极参加打击盗版、保护唱片知识产权的事业,并为推行艺术交流和音乐教育有困难的相关人士提供帮助,这一系列的举措的实行,都为后期格莱美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信誉基础。格莱美对音乐产业的专注,也使得格莱美在全球范围内众多的音乐奖中脱颖而出。
(二)格莱美奖的特征分析
格莱美虽然是美国音乐行业中的奖项,但如今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极具影响力和学术性的全球音乐大奖。虽然有着浓重的商业色彩和美国本土文化印记,但仍受到全球范围内专业精英的追捧。
格莱美奖的特征也着重体现在其影响力、创新性和公平性三方面:第一,用“音乐”提升关注。格莱美在全球的根基较为稳固,再加之主办方大规模的宣传投入,为格莱美在全球范围内注入了更多的人气和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格莱美颁奖典礼直播时观众高峰期达到5167万人次,这同时也标志着美国流行音乐趋向成熟的发展,其多民族高质量音乐的追求宗旨也是提升其影响力和关注度的重要方式。第二,用创新引领潮流。从历届格莱美的获奖名单中,都能找到一些并不热门但高水准的音乐人和音乐作品,其独到的音乐眼光和对专业性的极致追求,使得这一奖项长盛不衰。第三,用公平赢得认可。格莱美的评选过程十分严格,评委均来自美国录音学会,评奖完全不受作品销售量和音乐排行榜的影响,获奖的标准取决于作品的录音艺术和技术。每个作品都会由150个专业评委确认、分类和筛选,再经过层层投票最终选出获奖作品,这样专业的方式赢得了受众的认可与好评。
二、格莱美视角下的中国流行音乐美学构建
流行音乐通常是指与古典音乐相对的娱乐音乐文化类型,它的范围随着区域时空的变化而不尽相同,主要包括爵士乐、摇滚乐、乡村音乐、拉丁音乐等,美国作为全球流行音乐的发行地,各种类型的音乐也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中国当代的流行音乐美学构建,是伴随着欧美音乐文化的传入与国内音乐发展的实践而完成的。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的美学发展也是通过学习、借鉴、移植、模仿,以欧美音乐为范本,从音乐本身出发,借鉴西方音乐理论,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美学体系,构建了当代中国音乐美学。
中国当代的流行音乐美学与格莱美代表的西方流行音乐美学相比,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是用韵律承载情感的表达,且在音乐表现上注重音乐的独立性和穿透性,着重体现要表达的个性。不同之处在于,首先,从音乐的审美理念上,格莱美的获奖作品中涵盖的艺术性主题较为鲜明,在表现的过程中意象丰富而具体,较为充实,受众的感受强烈而直接,而中国音乐美学则较为含蓄,中国人重“意境”,在艺术表达上看重“虚实相生”。第一,中国传统古典音乐受到道家学派的影响,在虚实相生思想中认为“虚”是重点,在艺术表现中,应当化实为虚。第二,在音乐创作上的美学构建上,格莱美作品的配器架构更复杂,层次更丰富,追求听觉的多重刺激,而中国流行音乐的配器相对简单,突出人声的处理,听觉效果更扁平化。第三,在唱片制作的美学手段上,格莱美的作品对于人工处理的效果更大胆,大量的运用效果器和其他电声手段,追求听感上的创新。中国流行音乐更关注于人声和乐器的原始音色,对声音的处理相对传统而保守,追求细节的变化。
三、格莱美对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影响
中国的流行音乐最早出现在1920年的上海,从最初中国流行音乐的单一发展到各类流行体裁的多样化吸收及融合西方流行音乐的实践成果,中国的流行音乐开创了一条多元发展的道路,同时伴随西方音乐元素的注入,中国流行音乐还形成了中国摇滚、闽南语音乐、宗教音乐等多元化风格。
从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角度来看,格莱美精神和相关音乐文化极大地渗入到中国的流行音乐文化发展中。例如,格莱美最年轻的终身成就奖得主——猫王、引领了“不列颠入侵”的披头士乐队掀起了全球摇滚巨浪,这种音乐风格张狂、叛逆、动感的音乐精神也被吸收到中国摇滚发展文化中,从中国的“摇滚教父”崔健,到知名音乐人汪峰,都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之中,唱出中国人心中的呐喊;曾13次获得格莱美奖的“流行音乐之王”迈克尔·杰克逊开创了把演唱和表演紧密结合、并融入很多的戏剧元素或歌舞的音乐表现形式,受其启发,中国流行音乐的表演形式更加丰富,而他1985年为了赈济非洲饥民而创作的《We Are the World》,则让中国人了解了公益歌曲的力量,中国而后出现了《明天会更好》《让世界充满爱》等大批优秀作品,音乐公益文化逐渐兴起;作为格莱美奖项类型之一的说唱文化,在中国逐渐形成一股流行热潮,以中国特色的生活感悟为内容结合其特有的随性和节奏感的表达方式进行创作,利用中国语言特有的音韵形成独特的美感,自2018年开始,爱奇艺网站还特意以季播的形式自制了一档综艺节目《中国新说唱》,受到广泛关注。可见,中国的流行音乐文化在格莱美代表的西方流行音乐文化影响下,借助其形式,承载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核和文化符号,蓬勃发展。
四、以格莱美为导向的中国流行音乐文化创新发展
音乐文化承载了一个地区的人文情怀和历史要素,它与人文历史一样都具有着重要的发传承和发展作用。格莱美获奖作品代表了流行音乐中的多种音乐风格,在中国流行音乐文化中这种风格主要表现为“中国元素”,这种“中国元素”不仅是中国音乐文化民族性的表现,同时也是中国的独特流行音乐形式,格莱美获奖作品中的一些优秀音乐表现手法、韵律表现形式和音乐录制方式为中国流行音乐文化的创新开启了新的思路。
在当前流行音乐国际化的今天,中国的音乐文化发展应当向格莱美背后成熟的音乐产业学习,从音乐美学发展和音乐文化传承上勇于创新,以中国音乐文化为基础,不断吸收外国流行音乐文化的精髓,从形式到内涵上进一步发展。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中国流行音乐和“格莱美”音乐扎根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我们应当秉承“求同存异”的理念,在借鉴其优点的基础上坚守中国特色,牢记音乐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传播使命,唯有如此,才能够让中国的流行音乐文化大放异彩,实现中国的“格莱美式”音樂文化巅峰。
参考文献:
[1]曾遂今.音乐社会学概论——当代社会音乐生产体系运行研究[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2]王小峰,章雷.欧美流行音乐指南[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蒋著,管建华,钱茸.中国音乐文化大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4]付林.中国流行音乐20年[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8.
[5]安盟.现代音乐产业概述及音乐企业管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
[6]曾遂今.中国大众音乐:大众音乐文化的社会历史连接与传播[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