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勇 杜雨来 伊焕峰 杨坤
【摘要】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政治属性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了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高校网络文化服务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要实现高校网络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总结分析网络文化环境下大学生成长的特点,深入探索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揮现状及优化对策,不断提高育人成效。
【关键词】学生工作;高校;网络;功能
高校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情绪情感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网络文化具有育人功能,服务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对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实现的条件进行优化,使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得到发挥。
一、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应坚持的基本原则
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需要在遵循必要的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开展。
(一)主导性原则。发挥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需要在确保思想性的前提下不断丰富高校网络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发展繁荣高校网络文化时,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世界的弘扬,务必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到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引导教育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政治立场,从而有效抵制各种腐朽堕落的文化侵蚀,提高育人成效。
(二)主体性原则。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人不断争取自身主体性地位、巩固主体性地位、彰显主体性价值的历史。高校网络文化的主体是大学领导、专职教师、管理服务人员、大学生,其中大学生是高校网络文化群体规模最大的主体,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需要坚持主体性原则。一方面,要尊重人、满足人、支持人。高校要发挥大学生在网络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关心大学生网民,尽可能满足大学生的上网要求,从大学生的现实发展需要出发,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解决大学生在网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帮助大学生释放不良情绪;另一方面,缩小大学生与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距离,从大学生现实需要出发完善网络服务,増进大学生对网络育人内容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高校只有坚持主体性原则,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断提高网络服务水平,才能充分发挥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
(三)创新性原则。高校网络文化的特点要求高校立德树人,要与时俱进,源于历史、基于现实、引领未来。一方面,高校网络文化已经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其育人内容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进行育人方式的创新。高校网络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对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大学生自我意识比较强,能够自行选择浏览,所以在高校网络文化的育人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网络的渗透性、互动性、隐蔽性,引导学生自由舒畅地表达思想情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另一方面,要及时更新网络文化育人内容。时代在发展,党的思想理论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果,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党的思想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及时更新育人内容。只有送样才能满足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
二、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的具体对策
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使得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得到最大发挥,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借鉴心理学和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结合高校网络文化的形态、主体、特点,坚持主导性、主体性、创新性等原则,综合分析制定具体策略。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精神文化核心,承载着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网络文化的主导内容,能够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能够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迅速占领高校网络文化阵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建设高校网络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决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调节社会多元文化冲突。高校要在网站、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上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卓有成效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二)运用现代网络传媒,丰富校园网络文化资源。高校需要在完善校园网络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现代传播规律,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传媒,丰富育人资源,创新育人方式,提高育人效果。首先,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将网络技术运用到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高校要加大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力度,建设内容丰富的网络课程,注重现代网络技术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结合。积极开展网络评选活动,最大程度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参与,实现网上网下相结合,提高广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増强广大学生的平等、民主意识。为学生开展网络文化活动提供相应条件。其次,要重视自媒体,推动微信、微博、微视频、手机客户端的协同发展,使高校网络文化充满生机活力,师生互动更为亲切和频繁,有利于传播思想政治理论。
(三)建立科学高效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管理制度。首先,各高校形成师生共建的管理模式,相关教师负责协同学生制定大体的实施计划,部分网络版块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参与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发挥大学生作为高校网络文化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积极性,能够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责任意识,提高网络素养,最大程度发挥高校网络文化育人功能。其次,要建立行之有效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管理制度,要求各高校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制定适用学校网络发展的校规校纪,提高网络管理的有效性。
(四)组建专兼结合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高校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交互性的特点,加大了对高校网络平台理论研究者和文化传播者的能力素质要求,因而需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组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应用技能的专业队伍,定期开展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业务培训,以提高驾驭网络的能力,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现代化。
(五)加强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营造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的高校网络文化环境,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引导,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辨别和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明确上网目的,让网络成为学习生活的辅助手段,成为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丰富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把网络道德教育生活化的同时又把网络作为德育工作的新基地。
三、结语
高校网络文化改变了传统高校的育人环境,拓宽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和新载体,丰富了高校育人方式,同时也给高校的立德树人工作带来了风险和挑战。高校需要采取措施,努力扩大高校网络的积极影响,消除不良影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完善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管理制度,不断提高高校网络文化育人成效。
【基金项目:1.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备案课题《高校网络文化育人的机理及其实现研究》(课题编号:GBC1317193)研究成果;2.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工作研究分会2018年高校学生工作课题《“微媒体”视角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实现研究》(课题编号:LX2018Y069)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