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是由多种因素影响脑内小动脉、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和小静脉引起的一种综合征,表现为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等变化[1],占所有缺血性中风病因的20%~25%[2]。缺血性CSVD在颅脑MRI上表现为腔隙性梗死(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LACI)、脑白质高信号(whitematterhyperintensities,WMH)及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enlargedperivascularspaces,EPVS)[3]。CSVD导致的认知障碍是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主要病因之一,VCI最早由Hachinski和Bowler在1993年提出,VCI根据认知障碍程度分为: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VCIN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和混合型痴呆[4-5]。CSVD多数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病人出现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精神情感改变、生活能力下降等,目前尚无较好的针对CSVD伴血管性痴呆病人的预防和治疗方案。VCIND是认知障碍的早期阶段,目前认为可通过药物控制逆转认知功能缺损症状[6],故对VCIND早期的识别和治疗是降低血管性痴呆发生的重要方法。CSVD引起的VCIND归属于中医“痴呆”“呆病”“善忘”等范畴,中医在VCIND治疗上具有早期干预优势,可有效改善病人认知障碍,延缓痴呆发生。本研究观察益肾通络方治疗缺血性CSVD伴VCIND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诊断标准
1.1.1 CSVD诊断标准 采用《中国脑小血管病诊治共识》[7],满足CSVD临床表现,同时符合脑小血管病MRI检查特征:LACI、WMH、EPVS或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亚型。
1.1.2 VCIND诊断标准 符合《中国血管性认知障碍诊疗指导规范(2016年)》[8],病人基本日常生活能力未受损,复杂的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轻微受损,但未达到痴呆的诊断标准。
1.1.3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9]中痴呆肾虚络阻证诊断标准:主症具备3项(智能减退、腰膝酸软、口唇爪青紫等),次症具备2项以上(表情呆板、思维迟钝、脑转耳鸣、行走艰难、面色晦暗、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迟或涩)即可诊断。
1.2 纳入标准 年龄>45岁且<80岁;符合缺血性CSVD诊断标准;符合VCIND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肾虚络阻证诊断标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得分17~26分,其中文盲≥17分,接受过高等教育≤26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26分,若病人受教育年限≤12年,则总分增加1分;病人或家属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脑外伤、颅内感染、一氧化碳中毒及血糖过低等原因引起的认知损害;患有抑郁症;存在明显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或患其他疾病,影响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近3个月服用过促智药;对钙离子拮抗药物或中药成分过敏;存在VCI且已达到《精神疾病诊断及统计学手册》第5版关于痴呆的诊断标准;其他原因引起的白质病变,如多发性硬化等;颅脑MRI检查提示脑微出血。
1.4 病例脱落与剔除标准 入组后发现合并影响本研究的严重疾病;不良反应严重,不能继续参加本研究病人;病人自行退出本研究;研究期间改用其他治疗方法影响本试验的病人。
1.5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门诊或住院就诊的80例缺血性CSVD病伴VCIND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6(60.65±8.40)岁;病程4~9(6.10±1.50)年;受教育程度:文盲7例,小学18例,初中及以上15例;受教育时间(5.50±3.77)年;亚型分布:LACI 10例,EPVS 8例,WMH 10例,混合亚型(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亚型)12例;合并症:高血压病22例,2型糖尿病13例,高脂血症23例。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45~78(59.55±9.04)岁;病程3~9(5.85±1.99)年;受教育程度:文盲8例,小学19例,初中及以上13例;受教育时间(5.03±3.61)年;亚型分布:LACI 11例,EPVS 7例,WMH 8例,混合亚型(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亚型)14例;合并症:高血压病19例,2型糖尿病15例,高脂血症22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程完成时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组脱落2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6 治疗方法 两组均予以常规基础治疗,监测和调控血压、血糖和血脂。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尼莫地平片(国药准字H37022778),每次30 mg,每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肾通络方(组方:熟地黄15 g,黄精15 g,黄芪15 g,当归12 g,川芎9 g,赤芍9 g,僵蚕5 g,全蝎5 g,冰片3 g),水煎服,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及随访期间禁服其他提高认知功能的药物。
1.7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由两名专业临床医师评定病人MMSE评分、MoCA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
2.1 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 (±s) 单位:分
2.2 两组治疗前后MoCA评分比较 治疗后,治疗组MoCA评分较治疗前提高(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oCA评分比较 (±s) 单位: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 单位:分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2.4 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两组各出现1例谷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升高,未超过正常值2倍,分析原因与服用阿托伐他汀有关,嘱停药2周后复查恢复正常,其余均未发生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异常及其他明显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痴呆患病率越来越高,其中VaD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是导致老年人痴呆的第二大病因。有研究表明,50%以上认知功能损伤是由脑小血管病变引起[10]。VCI主要原因之一是脑小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典型皮质下损害,特征表现为注意力和执行功能障碍,再认功能相对保留[7]。CSVD引起VCI,根据认知损伤程度分为VCIND和VaD。VCIND主要临床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抽象思维和判断力损害,认知损害但尚未达到痴呆程度,病人日常生活能力不受影响[11]。CSVD引起VCIND,若不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将逐渐发展为痴呆,可能对病人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因此临床应引起重视。MMSE评分用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价,侧重于记忆力下降,对VCIND敏感性不强;MoCA评分是在MMSE基础上发展而来,注重注意力和执行功能方面的评价[12]。
CSVD引起的VCIND归属于中医“痴呆”“呆病”“善忘”等范畴。该病病因多由于老年人年老体衰,天癸衰退,肾精不足,耗损先天之本,从而导致元气亏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瘀血阻滞于脑络发为本病[13-14]。VCIND是痴呆的早期阶段,在此阶段进行药物治疗,有助于延缓病情进展,有研究表明西药尼莫地平对VCIND病人有一定改善认知作用[15],中医疗法对VCIND早期治疗临床疗效肯定,具有简便廉验、副作用小等优点[16]。本研究结合导师多年临床实践,发现CSVD引起的VCIND多属于肾虚络阻证,采用自拟益肾通络方治疗本病,临床取得良效,方中熟地黄益精填髓,黄精补虚益肾,共补先天之肾精,为君药;黄芪、当归气血双补,为臣药;川芎、赤芍行气活血,僵蚕、全蝎祛瘀通络,共为佐药;冰片醒神开窍,使全方药效直达脑络,为使药。全方共奏益肾精、补气血、通脑络、醒神志之功效。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探讨益肾通络方治疗CSVD引起的VCIND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后益肾通络方可有效改善MoCA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明显延缓痴呆进展,其短期和长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尼莫地平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熟地黄具有抗氧化与抗衰老、增强记忆力之功效[17];黄精在降脂、抗动脉粥样硬化同时具有降压、降糖等作用[18];黄芪、当归、全蝎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川芎、赤芍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19-20]。上述药物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发挥中医药治疗CSVD伴VCIND优势,在一定程度改善CSVD引起的VCIND和认知功能,延缓病情发展,发挥中医药整体作用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