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桂兰 徐庆
摘 要:作业,是提升学生基础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作业进行有效设计,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质量,能够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文章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为研究对象,针对教学中存在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3-0130-02
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作业的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中,以此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通过针对性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身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1.小学生作业设计中存在问题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工作非常重要,具有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的意义。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教学情况并不理想,导致学生无法在作业实践中提高知识应用能力。第一,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认为题海战术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因此为学生布置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讲,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不仅影响学习效率,同时还会影响学习积极性。第二,教师自身问题。教师为学生布置作业的时候,无法根据学生个性与基础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个性化作业的设计,虽然为学生学习提供便利,但是为教师批卷则带来一些影响,导致教师对作业设计热情不高。第三,重视程度不高。部分教师认为数学作业只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方法,实际上并非如此,数学作业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是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与作业设计方法,结合学生真实的学习需求,设计作业内容与形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巩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2.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
(1)增加作业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设计富有趣味性的作业,使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应用方法,以此提高学习效果。传统作业设计中,教师会将有知识点的问题作为作业,让学生在被动的状态下完成。进行这种类型作业活动时,学生会出现敷衍情况,无法真正实现作业布置的目的。而趣味性的作业,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学习理论知识。因此,实际教学中,应加强趣味性作业的设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借此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布置看谁反应的快作业。将班级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学生代表的是各个不同的数字,另一组学生则是代表算式。活动中,由教师说出数字,当学生听到后,则是要求持有相对应算式的学生迅速站起来,算式的答案应快速起立。哪组快,那组就得一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检验学生课堂学习情况,能够提高学生问题计算能力,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数学教学中,设计不同形式的作业,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获得乐趣与成就感,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2)生活化作业,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课堂教学中,教师将生活化内容应用于作业设计中,以此增加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生活现象与数学知识的结合,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能够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讲,数学知识过于抽象,无法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与内容。而生活化作业的设计,则可以将理论知识直观化,如一個超市每天售出雪糕35支,一个星期共售出雪糕多少支?小明从家走到学校要9分钟,他步行的速度为60米/分,小明家离学校有多少远?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应用。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两者的结合,符合数学学科特点,能够实现教学的意义。生活化作业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发现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当学习基础计算知识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作业,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学习。如,小明妈妈在超市给小明买文具,一共买了4支铅笔,花掉20元。要是买8支铅笔需要多少钱呢?根据生活经验,学生知道,若想求一共多少钱,需要知道每支铅笔的单价,只有了解单价后,才能够得出总的钱数。这一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讲非常简单,可以根据生活经验进行解题,得到:20÷4=5(元),5×8=40(元)。课堂教学中,应重视生活化作业的设计,鼓励学生将生活知识与数学知识联系在一起,并利用所学内容解决问题,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3)因材施教,提高作业完成效果
由于小学生知识接受能力、学习能力不同,在完成作业时体现出的能力也就不同。若是采用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会影响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特点,设计作业内容,引导学生将作业完整的呈现出来,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课堂活动中,根据学生数学学习情况与兴趣爱好,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组,学习基础好的学生;第二组,学习一般的学生。第三组,学习差的学生。当分组结束后,则是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对于学习好的学生,可以设计探索性强的问题。学习一般的学生,则是设计应用性强的作业。学习差的学生,制定基础作业,使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基础知识可以得到巩固。例如,学习四则运算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不同设计以下作业内容:问题一:某公司进行植树活动,销售部门和管理部门要给620棵树浇水,销售部门每天浇40棵,浇了8天;剩下的由管理部门来浇,若是想5天浇完,那平均每天浇多少棵?问题二:3个工人利用三台织布机4小时织布336米,那么1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多少米?问题三:某建筑公司计划20天修完一条公路,由于工人工作热情较高,每天原计划多修45米,提前5天完成任务。问原计划每天修路多少米?
因材施教的作业设计方式,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该类型作业布置方式,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提高作业完成的质量。
(4)实践性作业,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特点,设计实践性作业,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应用在实践中,以此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数学教学中,有非常多与实践有关的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表现与学习基础,设计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学习能力,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效果,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教师布置作业。这样一来,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又提高学生合作意识与写作能力,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知识点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合作的方式,对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进行探究,为正方体和长方体物体制作衣服。通过实践,深化对知识点的认识,提高学习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精心设计作业内容。选择具有趣味性、实用性的知识点作为主要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以此提高作业完成质量。科学有效的作业设计,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够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雪艳.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浅谈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9(25):109-1
[2]庄睿.丰富实践作业,发展核心素养—以小学数学高段拓展性实践作业设计的研究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9(22):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