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业伟
摘 要: 小学科学新课程的实施已有数年,各种经典的理论被不断的应用和验证。其中,科学教学中的“记录”更被广而用之,而且五花八门,各显神通。几乎每堂科学课都有涉及。“记录”成为每位科学教师点缀课堂的化妆品,而且涂摸地相当漂亮。
关键词: 科学;记录;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03-0167-02
为了验证记录的有效性,我多次对学生进行了课后调查。其中,记忆最深的是上一学期在我校“做中学”上的蜗牛一课的一次调查。展示课上,随着学生观察的深入,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地跳跃,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发现。比如:
生1:蜗牛的触角上有两个黑点,好像是它的眼睛。
生2:蜗牛的身上有很多皱纹,可能太老了。
蜗牛爬过的地方,身后留有很多粘液,可能起润滑作用。
生3: 蜗牛肚子下面白白的一块好像是肥肉,肥肉中间还有一道缝隙。
我为学生的发现感到惊奇,也为他们的记录感到惊喜:太棒了,这就是科学!
今年我接手这个班级,正好也有一节观察校园里的小动物一课,在课前的调查中,让我大失所望。被调查的三个学生只记得蜗牛的壳象海螺、有触角,可以伸缩,其它的都忘了。为什么呢?你们的记录表呢?“对不起,老师,记录表4人拼一张,我们丢了。”
如此珍贵的材料怎能随便丢弃呢?记录表为什么就这么少呢?学生的记录只是为了走过场吗?这样的记录真的是真正的科学研究吗?就是我们崇尚的科学记录吗?
有没有老师平时强调不够的原因哪?在我的课堂上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哪?
带着一大串的问号,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在科学的教学中,收集整理数据资料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第二步,仅在假说之后,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更是三维目标中过程与方法的最好体现。如果没有这一步,一切的科学研究都是空谈,都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树,是站不住脚的。教学中,学生对数据资料的记录和整理正是对这步的明显体现,告诉别人自己第一手的充足发现,以此说话,以此推想,体现的正是尊重事实,尊重证据,以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观。这么关键的一步怎能随便走过场呢?为此,我提出了以下一套设想,并给予实践验证。
1 提倡人人记录
记录绝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每个人的事,任何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搞研究
时都有属于自己的记录,别人的记录对他来说顶多是一个参考。伽俐略在用望远镜观察天象的时候曾做过数年的记录,从而研究出天体运动的规律。布鲁诺在大力支持哥白尼日心说之前,也做过数百次的记录,最后不惜用生命来维护科学。
在科学课堂上,小组分工固然重要,但绝不是机械的操作,需要有机的结合。因而,在一个小组中仅设一名记录员是不够的,更是不妥的。长此以往,其它三人将会漠视记录,懒于动笔,在对待科学问题上容易輕信他人,受一此歪理的蒙骗,也会缺少掘地三尺的科学精神,不利于科学素养的发展。
我们提倡人人记录,还应注意三条:①记录要以小组为单位。在各研究小组组长的组织下,小组成员充分开动自己的脑筋,提出各自的发现和想法。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探讨,有个别地方还可以相互抄袭。②每名学生要有自己独特的记录观点。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道理,世界上也没有两篇完全相同的记录表。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开动脑筋,把自己独有的观点亮在各自可爱的记录单上。③相互探讨、大胆质疑。当每名学生都记录完成之后,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记录任务就结束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名学生都需要深入地探讨,大胆地质疑。在小组之内,每名学生都将自己的观点大胆地展示出来,接受他人的质疑,从中不断修正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保留某些个人见解。当全班性地探讨展开之后,学生进入了第二次地交流碰撞,并再次修正自己的记录表,也适当保留个人见解。这样,一份各有个性的科学记录表便产生了。
2 变记录表为记录本
在我的日常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没有收藏自己记录表的习惯,下课时,将它随手一抛,丢进垃圾娄里,有的甚至丢弃在实验桌上。要知道这小小的一张纸,凝聚了老师们多少的心血,凝结了孩子们多少的智慧,收藏了科学多少的证据,怎能随便一丢了之。
为了不让有价值的东西随便流失,使它更好的收集起来。教学中,我让学生把每次的观察都记录在一个大本子上,而且让这个大本子夹在科学书中,做到书本与记录本同在。
这样可以让我们受益颇多。①方便学生的记录。每名学生都有一本记录本,而且与课本同在,他们便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做各种各样的科学记录。完成之后也可以很方便地收藏。②方便平时的查找。当学生在记录的过程中遇到了与以前类似的问题或需要以前的证据时,他们便可以轻而易举地从本子中找到所需资料,这样大大方便了课堂研究。③有利于科学素养的提升。“注重证据”、“不断反思”是科学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两点。一份简单的记录表使我们很容易丢弃。但是一本厚厚的记录本则不同了,我们可以很方便地收藏。我们收藏的并不是一本简单的本子,里面包含了许许多多精练的科学知识、经验和证据。在这小本子中,有些东西可能是科学的精华,但也可能有某些不科学的成分。在以后的学习中,当我们的发现与以前的记录相一致时,我们就可以大大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在以后的学习中,当我们的发现与以前的记录相矛盾时,经过深入的反思,我们也能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
3 简化记录单
教师能精心设计记录单,这是好事,但会花去大量的时间,不利于长时间的课堂教学。为此,我设计了一种非常简单的记录表,只要拿一本笔记本,把其中一页对折一下(或者用其它方式折画一下),再写上个别提示语,便是一份简单的记录表。
这种记录单可以带给我们许多好处。①便于记录。有
时教师花了很大的心血设计了一份复杂的记录表,看似新鲜夺目,实则让学生很难下手。同学们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这就让我们的教学适得其反。记录表的产生本来就是一张白纸,我们无需画蛇添足,只求图个方便。②便于查看。简练的格式让我们看上去一目了然,每一个细节都可以看得非常明白。需要查看资料的时候,我们便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大大提高了科学研究的效率。
4 简化记录语言
在记录地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科学研究上,要求学生学会长话短说,精缩语言,做到严谨简练。当遇到写不来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也可以用符号或图画代替。
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①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一堂科学课只有四十分钟的时间,如果我们把大量的时间花到记录的写字上,那么我们的课堂将变得非常低效,再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观察、交流、探讨和质疑了。这样的科学课显然是不完整的,也是偏离主旨的。②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科学语言。“语言”并不是语文课的专利,科学课同样需要注重语言。交流、探讨、质疑、反思无不需要严谨的语言。
结束语: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研究时,实验记录能够发挥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加强学生的科学记录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其记录能力可以使其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了解和理解科学的能力不断提升,培养成良好科学文化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记录,使其养成记录的好习惯,要求学生能够在合理记录的基础上简化语言,使记录本更加简洁、清晰,同时教师也应精心设计记录本,从而为开展学科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苏洪.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实验记录能力的策略研究[J].才智,2020(02):72.
[2] 黎智锋.科学记录让综合实践活动更有实效[J].课程教育研究,2019(09):222-223.
[3] 周媛.巧记科学记录培养探究能力[C].教育理论研究(第五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