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探索

2020-05-25 18:46马茅茅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情境探究

马茅茅

一、问题的提出

笔者在执教两轮的一年级以及听取为数不多的一年级公开课时,发现一年级学生可能由于幼小衔接或者是低段学生心理特点的原因,在数学学习上经常表现出一些影响学习效果的行为,这让一年级的执教老师教得非常的辛苦。怎样提高低段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一个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相关资料查找

(一)关于有效教学表现的观点

赫斯特(Hisrt)认为有效教学应该保持学生的兴趣:能自我激发动机;有自生权;要让学生不仅学到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上课结束很久以后,学生还在继续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从有效与低效的表现可看出,教学内容对学生影响的持久性与接收与否、学生的真正参与度多少是衡量的标准。

(二)一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一年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征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模仿,注意力和自控力较差,自尊心和上进心特别强,做事凭兴趣,认识事物直观,易记易忘等。

三、提高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迈入课堂前一步——教师必备功课要做足

1、教学观念要转变

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说:“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而要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就需要教师熟悉儿童、理解儿童,与儿童心心相印,息息相通。”面对一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老师要以十足的耐心去等待孩子的进步和成长,不能粗暴的以严厉苛刻的态度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规范的课堂学习状态,采取民主态度,支持学生发展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2、教材分析要深层次

一年级由于年龄特点,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所以教师要更加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抓住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中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探究。

3、教学情境要简单有效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又强,所以教师只有创设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才能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探究的氛围。另外,情境的创设要尽量简洁,避免无关因素影响对新知的探究。

(1)作为教学情境在一堂课的呈现中应该体现一以贯之,换句话说一节课中尽量用一个教学情境,频繁的情境转化不利于小学生的学习。如果情境过多可能就会导致学生始终关注的都是有趣的情境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本身。

(2)在同一情境中要尽量避免涉及过多的元素,如在一年级课堂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能人为地将一些好看有趣的事物填充进来,这样看似丰富,实则削弱了主要元素,既知识本身对于学生的影响。

4、评价机制要适度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能够有力地促进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一年级由于年龄心理特点,上课比较容易累,为了让学生时刻能保持学习的热度,教师要通过一定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

(二)漫步课堂一步步——我的课堂我做主

1、课前5分钟——常规游戏玩不停

课前5分钟的“我爱数学小活动”是指在课堂教学开始前的几分钟内,让学生围绕数学学习展开相关的常规活动。这样做的目的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前热身,让学生从课间休闲状态转换到课堂学习中来。第二,日常积累,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不间断的温故知新,积累知识。第三,建立敏感反应。数学学习需要一定的数学敏感,而这种敏感往往又非短期刻意所能为,常常是在经意或不经意间受潜移默化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通过日常的快速计算活动,学生对刺激会产生一定的反应,并能在具体情境中产生一定的联系,逐渐形成数学敏感。

2、课中25分钟——自主课堂练能力

(1)鼓励学生参与,形成小老师制度

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在课堂上如果只有师生之间的单向互动,容易造成精神上的疲倦而无法仔细的聆听。为了发挥生生间的互动,教师可以挑選优秀学生组成小老师队伍,当在课堂中遇到大部分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可以请小老师来为大家进行讲解。

(2)教会学生倾听,学会欣赏和发现

认真倾听是小组或全班交流讨论活动有效开展的前提保证,是生生、师生之间有效互动得以推进的前提保证。教师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教师讲课的习惯,还要教学生倾听同伴发言。

(3)安排有效合作,让学生愉悦交往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活动效率,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教师要对小组合作活动进行合理安排与相关指导。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开展,是课堂教学重心真正下移的前提保证,是课堂教学互动生成的前提保证。

根据探究内容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同桌合作、小组4人合作。当探究内容的答案只有1-2种的时候,建议采用同桌合作;当探究内容的答案在2种以上时,可以通过4人合作来交流和分享不同的方法,同时对后进生也能进行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4)强调独立思考,享受思维的跳跃

形成独立思考习惯,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前提,学生只有经过独立思考,才有可能产生和形成各自的想法、见解和创意,生生和师生之间才可能有交流、有碰撞、有生成。也就是说,基于学生独立思考的交流和讨论才是真实和有意义的。一年级的孩子往往在知道答案的时候会拼命的想表达出来,老师可以提醒学生每个问题不要马上举手,先思考5秒钟,养成习惯之后,孩子自然会慢慢习惯先独立思考。

3、课末10分钟——因材施教出人才

一年级课堂的最后10分钟一般是完成课堂练习本的时间或者是练习提升时间,在这个时间段,优生和差生完成作业的时间和速度是有区别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发挥数学小老师的作用,让提前完成作业的孩子去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也可以批阅已经完成的孩子的作业,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或者在最后10分钟,给优等生出几道聪明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可以继续思考。

(三)步出课堂下一步——学生实践活动开心做

一年级的课后作业没有,但是老师可以布置相应的实践作业让孩子回去动手实践,巧妙、合理、灵活地运用知识点进行课后延伸。如在教学了“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后,要求学生回家后看看家里的东西,给爸爸妈妈说说哪些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等。又如在教完了“认识人民币”这一单元后,设计了“小小商店”游戏,让学生充当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买卖活动。这样,使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有效开拓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情境探究
漫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设问引导探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独立思考 完全是件好事吗?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谈独立思考
感悟三角形的高
我思我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