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美文学评论对莫言女性形象的误读

2020-05-25 18:46曹文杰刘凯玥刘虎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误读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曹文杰 刘凯玥 刘虎

摘要:莫言是中国大陆文学家中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获奖一事说明,一方面中国的文学走向世界,被越来越多的读者接受,另一方面为什么是莫言而不是其他作家获诺贝尔奖,本身又包含一定的隐含意义在里面,西方世界选中莫言在文学作品质量过硬的基础上,反映了莫言文学叙述与西方读者期待视野的一种暗合方式。

关键词:英美文学;莫言;女性形象;误读

引言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填补了大陆诺贝尔文学奖的空白,在内地读者狂欢庆祝时,学院相对冷静的态度让这一奖项有些莫名尴尬,学院派对莫言获奖的冷淡一方面说明关注点并不在此,另一方说明莫言作品中有更复杂的误读存在。

1 莫言作品内容陈述

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其小说多产且内容丰富,主要有《檀香刑》、《丰乳肥臀》、《蛙》等,这些作品中多涉及女性的生存状态,通过对不同时期女性的艰难生存状态描摹,从男性视角揭露了整个中国社会的问题,以《红高粱》中的“我奶奶”为例,在抗日战争中,“我奶奶”通过英勇的斗争,在和“我爷爷”的配合下歼灭敌人的故事。而莫言作品中对女性诸如此类的褒扬比比皆是。

2 英美文学对莫言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解读

对文学作品的解讀,用艾布拉姆斯《镜与灯》的方法,可以以作品为中心,围绕社会、作家、读者三方面展开,而因为篇幅所限,本文仅试从作品与读者的角度为切入点来解读莫言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和英美对其的误读。

2.1 莫言作品中的众女性是“追求个体的解放”还是“反对封建的压迫的弱势群体”

在一些英美批评家对莫言作品女性形象的解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情况下把女性概括为“追求个性的解放”,“个性解放”这个概念本身带有西化色彩,是随着西方文化文艺复兴精神的提倡进入我国的,最早出现在五四时代,因为长期的封建压迫所以五四先驱提倡解放个性,也有了著名的“弑父”一代,而莫言作品中的女性在与封建传统女性表现出的异质方面,究竟是什么使然,她们自觉追求个性解放还是在底层因生存环境所迫而对压迫的一种反抗,这需要我们考察众女性做出行动的行动源是什么,在莫言作品中,以《红高粱》中“我奶奶”为例,“我奶奶”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到最终设计歼灭敌人的“女英雄”这一层层的成长中,诱导她成熟的因素是客观环境的必然,也就是说“我奶奶”是为了生存被动地成长,假设在和平年代,没有战争,“我奶奶”和“我爷爷”有可能会向像中国绝大多数夫妻一样男主外女主内生活下去,所以莫言小说中的女性并非是“追求个性解放”,这个西方批评对莫言作品的第一层误读。

2.2 莫言作品中众女性是否具有“女权主义”思想

西方批评界对莫言作品的第二层误读是,莫言作品中的众女性具有“女权主义”的思想,“女权主义”是西方社会发展中妇女运动的产物,本身具有西方特质,且参与者大多数是女性,很少见到有男性支持“女权”或者反对“男权”,这就出现了一个悖论或者滑稽点——莫言是中国的男性作家,他会不会支持西方的“女权主义”呢?通过作品我们清晰看到这些反抗的女性,反抗的是什么?为什么反抗?她们在争取选举权吗?或者要求与男性相同的社会地位或者不以从属的第二性出现在社会中吗?并不是,莫言作品中的女性,仅仅在自己生存受到威胁时才奋起反抗,她们要求的仅仅是活着,活着安全的活着,战争让她们无家可归,无人可爱,生育让她们沦为机器,让她们没有做人的基本尊严,饥饿让她们饥肠辘辘,身体虚弱,这就是她们的威胁,而并不是在这些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解决后还出现的“女权主义”,一个中产阶级女性的高层次追求,所以这是英美批评界对莫言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第二种误读。

2.3 莫言文学作品中关于女性的书写是否契合了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审美想象

毫不讳言地讲,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审美想象从张艺谋的电影开始就已经存在,而张艺谋的电影最早被西方世界接受的《红高粱》正好改编自莫言的小说《红高粱》,二者之间虽有出入到整体的审美保持了一致性。张艺谋的《红高粱》而张艺谋在西方电影的立足奠定了基础,而后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想象或者审美期待就带有误读成分。并不是现在的中国还是留着辫子抽着鸦片的孱弱子民,并不是三妻四妾,女性也并不是深闺大院等待男性的施舍,在某些程度上,经过中国近代近百年的抗争,我们已经很现代化了,国人对西方的学习从经济到政治已经早已拜托了辫子和小脚的束缚,试问当今中国女性还有几人三从四德,虽然我们的现代化或者女性的现代化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赶得上发达的西方世界,但莫言文本中女性的生死挣扎已经不是当代中国的妇女普遍生存状态,在妇女解放的过程中解决的一座自己的房子的问题,物质上有了保证,同时急需我们解决精神上的房子,而莫言作品中女性所呈现的形象已不能代表当下中国女性的生存图景,这是对莫言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英美批评中第三种误读。

3 小结

通过已上分析,我们得出莫言作品的独特魅力是它存在的中国性,是它的复杂性,是它在精神上给读者的振奋,而不是英美批评中存在的莫言作品中女性形象是“追求个性解放”、“宣扬女权主义”、“复合西方审美”的文本存在,只有回到文本,回到历史语境才能走进莫言作品,走近莫言本身!

参考文献:

[1]宋晓英.论英美文学评论对莫言女性形象的误读[J].贵州社会科学,2015-01-01.

[2]红高粱家族[M]. 当代世界出版社,莫言著, 2004.

[3] From Fatherland to Motherland: On Mo Yans Red Sorghum & Big Breasts and Full Hips[J].World Literature Today . 2000 (3) .

猜你喜欢
误读英美文学女性形象
还原真实
影响的焦虑与“误读”
亲子阅读,别变成“误读”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效率影响因素及对策探究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被曲解与被损害的——评麦克白夫人
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