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月
摘 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逐渐提升,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我国加大了园林工程建设的力度,要不断优化园林工程施工和养护管理技术,促进园林工程建设的发展,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
关键词: 园林施工;养护管理;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03-0038-02
引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越来越重视绿色生活。加强对园林园艺的施工管理,结合园林实际情况,对其科学规划与设计,采用现代化园林技术对其不断地优化与创新,完善园林的整体构造与格局,提出园林景观的重要作用,提升人们的审美感,为人们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除此之外,在园林园艺施工与养护管理工作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也包括相关技术人员,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的培养与管理,提升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对园林园艺的科学护理,为现代化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园林施工与养护管理的特点
(1)园林施工前期工作比较繁杂。在园林建筑施工方面,应依据园林建设要求的整体风格进行设计,并选择最为适合建筑风格的材料,还要对施工团队进行施工资质方面的审核。另外,要综合考虑到需种植的园林植物是否与周边环境相符合,如气候、土壤、水源,及当地的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如在前期考虑不周,势必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损失。(2)园林建设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由于对施工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施工前要做好实验工作。这样可以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对一些技术难点进行可控化操作,避免因技术手段使用不当对园林建设造成不良影响。由于前期的实验工作做到位,使得后续避免了因技术不成熟导致的返工问题。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规划出最为合理的施工方式。(3)园林工程建设由于规模大、施工分散,因此需要参与建设的全体人员紧密合作,共同完成工程的整体施工。由于工程建设普遍具有周期较长的特点,因此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及时把自己的工作成果与他人进行分享、整合,保证施工的整体性与一贯性。对于在交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进行统一方案的制定,确保各个环节能够平衡发展。(4)园林绿化是建筑施工竣工后的主要工作方向,对于园林整体效果的呈现具有重要作用。园林绿化工作中首先要做好苗木的养护,养护工作体现在园林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保证园林植物生长的前提条件。
2 园林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2.1 强化施工组织设计
相关施工组织要对施工现场进行调研,确定施工过程中所需量,在编制实施组织计划时要准确把握施工进度。变更施工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划的相应调整,这样能使工程施工切实进行,确保工程进度按计划实施,从而尽可能地缩短施工時间,特别是对于工程量大、工期短的大型工程施工,这一点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对投标招标园林工程,更有必要加强实施组织设计的应用,施工组织相关机构需要明确工程分哪几种工程组织完成以及各工程组所属关系以及相关负责人,以及确保工程项目的实施是否切实完成。
2.2 增强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
首先,园林部门要组织开展员工施工管理的岗前培训,由此确保员工能够掌握园林施工的相关知识,从而增强其专业水平,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有效开展。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员工开展定期培训,更好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为园林建设工作有效开展提供保障。其次,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对员工开展评定工作,并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对工作能力强、工作较突出的员工应给予相应奖励,而对于那些表现较差的员工应给予惩罚,由此提升整体工作的规范性,为员工工作效率以及责任心意识的提升奠定基础。最后,安徽省的绿化部门应以网络、媒体等形式来宣传绿色园林维护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员工对于园林施工管理的重视,为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2.3 施工过程中注意对植被的生态配置
为保证城市园林净化功能的全面发挥,城市园林施工单位应将植被的生态配置作为自身工作的重心之上,从而构建更为平衡的生态环境。首先,城市园林建设单位应在施工前期,对城市园林的施工场地进行全面的考察,从而为植被配置方案的制定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供给,保证城市园林空间的最大化应用。例如:在靠近水源或者地势低洼的地点,施工单位应选择对水资源需求较大的植被进行栽植。在距离水源较远或是地势较高的地点,施工单位应选择抗旱能力较高的植被进行栽植;其次,在城市园林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分析不同植被之间的生长特点,合理的规划植被的栽植位置。例如:常绿的高大乔木将会遮挡地面植被,导致地面植被接受到的阳光有限,这就需要施工人员选择生命力较为顽强的植被进行栽植。
2.4 要把握苗木的种植时机
最为适宜种植苗木的时机为其休眠期至次年春季期。但是现在由于园林绿化工程时间的不确定性,经常会出现在此时间段外进行苗木种植的情况。正是因为这样的施工特点,为了保证苗木的成活率,必须改进正常施工的程序,做到因时制宜。如提高苗木土球的培养标准,依据不同绿色植物的属性进行各自的修剪工作,控制起苗到栽种的时间,使用一些技术措施对苗木的发芽期进行抑制,为应对恶劣天气对苗木造成伤害,还应该采取搭建顶棚或者对苗木主干进行缠绕等措施。
3 提高养护管理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
3.1 制定具体的养护管理目标和方案
在进行园林的养护管理之前,先要了解园林的实际情况,再根据园林的实际情况,确定养护管理的具体目标,为园林养护和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依据,制定详细的养护管理方案。方案必须细致全面,要包括具体的养护管理规划、管理工作以及实施方法。
3.2 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护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养护管理制度是园林养护工作高效稳定开展的有力保障,所以要重视园林养护管理制度的建立,为工作人员按照施工规范与标准开展高效施工提供有效的依据。利用制度规范养护工作,使其进入规范性轨道。同时要加强养护制度执行力度,将其真正效用充分发挥。同时建立园林养护奖惩制度,并与员工酬薪联系,以此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确保园林养护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3.3 培育、灌溉
园林的使用寿命会受到培育和灌溉的影响,如果在园林养护管理工作实施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培育与灌溉,就会严重损害园林的质量和景观,使园林内植物的生长受到影响,进而降低园林的整体价值。所以,在具体的培育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植物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充分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养护。而在灌溉的过程中,既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过少会让植物的生长缺少必备的水分,但过多就有可能会造成植物的死亡。由于不同植物的需求量存在明显差异,在灌溉的过程中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节,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
3.4 植物病虫害的防治
对现代园林绿化影响较严重的是病虫害。通常在植物刚刚栽培种植以后,出现比较多的是苗木的病虫害,而病虫害愈演愈烈的时候将会严重影响植物的成活率。为了切实防治植物的病虫害,须首先认识了解病虫害,并找到防治病虫害的具体有效方法。园林植物的病虫主要有甲虫类和蛾类等食叶害虫,介壳虫、螨类、粉虱、蚜虫等吸汁害虫,而病害常见的有炭疽病、枯萎病、叶斑病、白粉病等。防治病虫害的办法主要有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其中,化学防治是最主要的措施,能够有效的消灭虫源;生物防治则有不污染、低成本、持久等优点,也是目前园林病虫害预防大力提高的方法。
3.5 施肥技术
植物种类与生长期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使用的施肥方法也有所不同。在进行园林植物正式移栽之前,需将园区的土壤进行清理与翻整,并且加入适量的有机肥,进而使植物在后期能够在营养方面得到充分保证。一般情况下,植物生长到旺盛时期时,需要获得大量有机肥支持,在生长到后期时,对肥料的实际需求量会有所下降。在进行园林园艺施工时,有时为了使艺术效果更加明显,会使用速效肥,这样能够使植物在短时间内快速生长。但是在使用速效肥时需严格遵守相关规定,避免对其它植物的生长造成影响。施肥是养护管理当中的重要环节,在施肥时需保证科学性和合理性。
3.6 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有效配合
在整个园林施工的过程中,要全过程贯彻园林养护的理念,要正确认识园林养护管理,不只是施工结束后的施肥、浇水和修剪等工作。就以绿化项目来说,由于园林工程的特点,园林施工所需的植物都是异地移植过来的,而在移植的过程中,就必须要保证移栽植物的水分平衡,所以在移植前,要尽可能减少植物根部的损伤,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来保护植物的根部,如用塑料包裹等方式,减少水分的流失,或者用水浸湿草绳来对树干进行缠绕,这样可以保证移栽植物的成活率。所以,在园林施工及养护管理其实并不是独立的,两者之前相互影響,如果施工的质量不高,就会给养护管理工作提升难度,甚至造成养护管理的效果受到影响;同样,养护管理工作如果存在问题,就无法保证园林价值的体现,这样即便园林施工的质量符合要求,也没有实现最终的目标。因此,要做好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有效配合,这样不仅能够最大化提升植物的成活率,也可以减少后期养护工作的难度,节约资金与资源,从而能够保证园林建设的完整性、科学性,提高园林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结语:园林施工管理和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对于人员、技术以及设备等都有严格要求,在实际的园林施工中,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园林施工管理与绿化保养管理策略,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为园林建设工程更好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孝志.园林施工及养护改善措施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9(1):166.
[2] 张延群.园林施工及养护管理的探究[J].福建建材,2017,02:74-75+81.
[3] 林秋夏.当前园林施工管理与绿化养护管理问题与对策[J].现代园艺,2018(22):189.
[4] 王守富,张吉凤.浅谈园林绿化施工与养护管理的措施[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8(7):57-58.
[5] 冯泉明.园林施工与养护的有机结合策略解析[J].农村科学实验,2018(8):47-49.
[6] 王年军,叶伟军.探讨有机结合园林施工与养护的有效途径[J].才智,2018(2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