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背景下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研究

2020-05-25 13:25范洁
大观·东京文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慕课艺术设计教学

范洁

摘 要:慕课作为互联网技术与课堂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以其规模性、开放性和在线性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慕课能够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条件,并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但是,由于外在技术条件和内在教育观念的限制以及师生双主体间诉求的冲突,慕课在中国的发展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必须积極采取有效对策,重新思考课程设置、教师培训等方面的科学性,以适应新环境,迎接新挑战。

关键词:慕课;艺术设计;教学

注:本文系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慕课(MOOC)建设与应用研究”(2019JGB414)阶段性研究成果。

在现代教育阶段,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网络、多媒体技术与教育课堂的交流互动不断深入,慕课是在这一语境下诞生的课堂新形态。慕课,英文名为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这一术语诞生于2008年,根据其英文全称,可知其大意为“大规模开放性的在线课程”。至于“慕课”这一名词,则由我国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老师提出,道出了这种课程是“令人羡慕”“令人景仰”的。2012年慕课正式兴起,到现在,其已经在多个国家被广泛运用。我国的各大高校也在努力建设水平一流又独具特色的慕课平台,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慕课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慕课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内涵与价值

(一)慕课的定义和内涵

E-learning(电子学习)、M-learning(移动学习)、OER(开放教育资源)和云计算是慕课的重要集成因素。这一点从慕课的英文全称中也可以得到验证。Massive,大规模的、大量的,在慕课注册账号并参与课堂教学的用户群体是庞大的,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慕课平台的资源数据也十分丰富,可由平台用户共建共享。这种“大规模性”可以看作慕课与一般意义上的网络课程最根本的区别,普通的网课不具备支撑起如此多的用户量和如此广泛的知识数据的现实基础。Open,开放的、有包容性的,说明慕课的受众是面向全社会、全世界的,只要有需求,都可以在这一平台寻求适合自己的课程。Online,在线,说明慕课课堂是在互联网虚拟平台上的,对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要求,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更加便利,有利于知识的交流。另外,慕课课堂是集体性的,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情绪会更加放松,有利于其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新灵感的激发。概括起来,慕课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大规模、开放性、集体性的在线课程。

慕课至今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延伸出来许多新的课堂范式,如C-MOOC、X-MOOC、ABC-MOOC等,各有其特色和新意。至于未来是否会涌现更多的新慕课,取决于其潜在的发展能力和存在价值。

(二)慕课的存在价值

慕课的使用者以教师和学生为主,或者说在慕课平台,所有用户的社会关系都被转化成了广义上的“教授者”和“学习者”。因此,对慕课价值的评估,应首先从两个主体入手。

1.学生视角:为实现个性化学习提供条件

如今人类进入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周期一再缩短,知识量更是爆发式增长,人们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水平都有了巨大提升,对于学习也需要更加主动自觉。慕课的出现使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慕课的使用者可以不受限制地找寻自己需要的课程,这可以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是自由和快乐的。

首先,慕课资源获取方便且门槛较低。慕课没有对用户提出任何限制条件,不关注学习者的教育背景、经济实力等。慕课的大部分课程都是免费的,即使是收费课程也不会给学习者带来太多的经济压力,低成本对大多数学习者来说极具吸引力。其次,慕课对学习者的学习时间和任务没有硬性要求,学习者在慕课的学习是轻松愉快的,可以自由地选择要不要学习这门课程、要不要停止学习,无需像常规课程那样背负挂科、重修的压力。慕课平台宛如一个巨大的自助餐厅,只是这里的“食物”是海量的学习资源、众多高水平的教师、几乎囊括所有学科的课程,所有的用户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学习的节奏完全掌握在学生手里,快慢进退全由学生自己把控。正因如此,学习者需要有高度的自制力才能通过慕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最后,在这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者的潜能得到更好的激发。在传统教学中,文理分科早已成为一种教育定式,虽然近些年学者和教育者已经开始重新思考这种分科模式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但当今的大部分青少年都是在这种分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不管是文科教学还是理科教学,都侧重于培养学生某一方面的能力,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学生其他方面潜能的退化,综合素质不尽如人意。而慕课的种种优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种缺憾,学生在校园和课堂之余,可以通过慕课补充其他方面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塑造完整的知识结构。

2.教师视角:为教学水平进步提供动力

学界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教师要有高涨的教学热情,以自己的课堂变得“受用”为追求,这样才能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课堂改革,对课堂改革进行的思考也将促进教师能力水平的提升。慕课多年的实践建设表明,作为一个新兴的教育平台,其教学方法和理念都与传统截然不同,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们面临着相当大的教学压力。这种压力和挑战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造力,教师们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列出完整的教学大纲,还要考虑到网络另一端的学习者与传统课堂学生的区别,在讲课自然流畅的基础上做到轻松明晰、易于接受。在慕课这样一个开放性平台上,学生不仅获得了学习的自由,教师们也可以将自己的课堂设计得更加灵活,这需要他们投入相当的探索热情。

另外,慕课的开设还可以促进教师学术水平的提升。在人类获取知识的途径和习惯都发生重大改变的背景下,教师们必须从传统的教学习惯中走出来,自觉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在慕课上课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整合自己与团队、现实与网络、传统与现代的力量的过程,教师比以往更有机会输出自己的知识体系,将自己擅长的研究领域“推销”到更广的范围。

二、慕课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困境与反思

单纯从理论来看,上文提到的种种慕课的优势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都是合乎逻辑、可以实现的。但是当慕课真正渗透到不同主体的生活中,又不可避免地面临一些分歧,甚至产生矛盾。除此之外,技术支撑是否牢靠、教育理念更新是否及时都是慕课价值实现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雙向主体间的冲突

前文已经论述了慕课对学生而言最大的优势是能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热情、实现学习的个性化和自由化。在艺术设计专业中,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是格外重要的,因为“设计”本身强调的就是个人风格特色,千篇一律的作品谈不上“设计”,只能被称为某种“产品”。教师们也期望通过慕课激发学生们的创造灵感,鼓励学生们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积极探索,最终形成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但是,大家对学生“独立学习者”身份的期望是难以实现的,退一步说,单纯通过慕课平台是难以实现的。

慕课的存在确实把学习的主动权转交到了学生手里,学生可以自由地把控学习节奏,这是无可辩驳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真的具备这种自我把控的能力。以中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大部分学生的成长过程来看,他们长期生活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上学的时候有老师的帮扶,在家有家长的管控。甚至很多学生表示一旦脱离了“有氛围”的学习环境,就很难继续坚持学习。尤其是从严格的高中来到了相对宽松自由的大学,能以高中那样的学习强度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学生少之又少。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自律性还处于一个比较差的阶段,虽然有种种美好的设想,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探索精神不足,实在难以使这些美梦变成现实。从客观条件来看,艺术设计又是一个极其需要有经验的老师加以引导的专业。艺术设计没有一成不变的规则,至于如何“变”才能在不脱离大众审美的基础上拥有新意,是难以通过埋头钻研得出答案的。众所周知,业内许多艺术设计专家都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打磨,要接受众多引路人的指导,要求一个初学者在这方面独立探索实在过于苛刻。

(二)技术支撑力量薄弱

在一门优秀的慕课课程中,除了教师引人入胜、深入浅出的讲解,还要保证录制课程的外部力量足够先进,包括一些电子产品和人才团队。这是因为一门课程的制作从开发设计、视频录制到后期剪辑都需要专业技术支持,还需要熟练地掌握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等,这样才能保障课程视频的流畅和稳定。这些技术支撑往往是由专门的企业商家提供,包括录制课程所需要的资金,也就是说慕课平台存在校企联合的商业模式,但是慕课平台尚未具备统一而完备的课程标准,所以企业商家对学校的供应政策也各不相同,高校之间享有的技术支撑力量也是有强有弱的,这进一步导致各个学校难以实现真正的慕课资源共享。尤其是在艺术设计类课程中,知识更新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有的高校学生可以及时获取学科前沿的走向,有些学校却不能,长此以往,学校与学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会进一步扩大,这与慕课平台使所有学生共享知识、共同进步的宗旨相违背。

(三)教育观念更新不及时

众所周知,在东西方的教育环境中,不同的文化传统滋养出不同的教育理念和学习习惯。西方教育一直强调学生的独立性,给予他们相当大的自由选择课程的空间,并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许多新型教育方式都诞生于西方土壤,如早期的远程教学、开放大学,包括如今的慕课。总之,西方对于这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接受度是比较高的。反观我国,虽然一直在积极引进和应用这些新型教育方法,也在一直探寻我国教育改革的道路,但是思想观念的变更毕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在学生眼中,老师往往代表绝对的权威,学生们已经习惯了在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完成学习任务,老师们也非常重视自己教书育人的使命。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老师可能会以自己的审美视角和创作特征来指导、要求学生,因此学生的设计作品或多或少会带有一些师门传承的风格。当前的现实情况下,许多教师对慕课并没有准确的定位,只是简单地把它看作网络教学的一种门类,其教学流程跟一般课堂教学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把地点从教室转移到了线上。

三、慕课时代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对策和前景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发展上升都要经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慕课在中国的生根成长亦是如此。既然已知慕课存在的巨大价值、潜力以及当前的一些问题,就应该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切合我国高校教学实际情况的、满足艺术设计专业实际需要的措施,帮助它在中国的教育土壤上茁壮成长。

首先,在最基本的课程设置上,学院或者学校应有所考量和取舍,要明白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转移到慕课上完成。一些基础的、必须的课程还是要以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讲授,这样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使他们不至于缺乏本专业最基础的知识体系,如大一的手绘课程、软件操作指导等基础课程。再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和学习计划、学校的培养方案,在慕课中为学生提供相关的选修课程。这样有助于实现教学大纲规定与学生个性取向、理论经验教学、实践运用练习之间的平衡。另外,考核方式也应随之变化,既然授课方式更加灵活且学生选修的课程各有不同,那么考核方式也应该更加多元,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自己所学的内容,掌握知识,创新设计。

其次,在教师的培训工作中,应该增加慕课教学技能的内容,以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在慕课中,许多老师都是国内外的大师级人物,他们的理念往往紧跟世界最前沿的艺术设计潮流,其课程设计也可以为其他刚刚开始使用慕课的教师提供良好的范本,也就是说慕课本身就可以作为一项教师培训的绝佳资源。而慕课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可看作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考核,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在使教师迅速成长的同时加快艺术设计相关知识的传播。

当然,我们不能在慕课的潮流中迷失了自我。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者和学习者,要理性认识到哪些知识是可以通过慕课获取的,而哪些知识需要别的途径才能深刻理解。单纯的学理性设计概念可以通过慕课中优秀学者的讲解快速领悟,但真正的运用还是要在实践中体悟。艺术设计不是纸上谈兵,只有深入一时一地的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和审美习惯,才能设计出符合社会需求又独具个人风格的好作品。

参考文献:

[1]梁瑾.慕课视域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包装,2017(4):68-70.

[2]明雪.基于慕课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在产品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8.

[3]李敏.MOOCS视域下地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6(S1):609-610.

[4]史淑珍.慕课的价值审视与实践困境[D].西南大学,2018.

作者单位:

广西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慕课艺术设计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书封与现代艺术
教育教学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