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民族音乐概论”教学改革初探

2020-05-25 02:55彭钰雯
北方音乐 2020年1期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民族音乐教学改革

【摘要】综合性大学自从开设音乐教育专业以来,一直都担负着为社会输送音乐教师的职责。民族音乐是我国文化不断发展的产物,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在社会文明发展、文化百家争鸣这些目标和规划的实现方面都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发扬,在综合性大学中对“民族音乐概论”的教学进行改革也是对民族音乐发展途径的探索。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民族音乐;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 2020) 01-0208-01

【本文著录格式】彭钰雯.综合性大学“民族音乐概论”教学改革初探[J].北方音乐,2020,01 (01):208,210

民族音乐承载着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民族音乐概论是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基础,综合性大学对“民族音乐概论”进行教学改革是将民族音乐教学放在重要位置的一种表现,随着社会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在高校进行民族音乐的教学改革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意义和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很多高校都发现了教学中的不足,所以对民族音乐概论的教学进行改革有利于民族音乐的长远发展。

一、综合大学开展民族音乐概论改革的必要性

综合性大学中的音乐教育一直是社会关注度较高的专业之一,民族音乐则是社会民乐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综合性大学的音乐教师一直都明白“民族音乐概论”对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在综合大学对民族音乐概论的教学进行改革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前提,无论是对于学生的发展还是民族音乐的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 “民族音乐概论”的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综合能力。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理论输出,进行教学改革后就将课堂实践和民间体验都放在了课堂上,让学生真正地了解音乐就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音乐不仅是用耳朵听更是用心听,让学生明白民族音是当代物质条件和文化程度的最直接表现;其次,有利于学生良好情感品质的培养。音乐来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民族音乐更是一种意境的表达,是现实美的深层次提炼,这种“更高、更强、更集中”的民族美为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提供了基础。最后“民族音乐概论”的教学改革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接触民族文化,从而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所谓“见多识广”,改革后的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综合性大学民族音乐概论的教学现状

(一)教学内容缺乏民族传承

目前使用的“民族音乐概论”的教材并不是单纯民族文化的组合,现在的教材内容里融入了很多的西方音樂知识,使民族音乐缺乏了传承性,西方大量的音乐知识混淆了学生的视线。而且民族音乐本身就是我国少数民族民风、民情的一种载体,随着流行音乐的普及使民族音乐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在这种形势下,综合大学的学生可能会对民族音乐失去兴趣,转而投向流行音乐。如果不对“民族音乐概论”的教学进行改革可能就会让学生将民族文化中的音乐元素遗忘,所以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确立民族音乐概论课程的主体作用,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从而发扬光大。

(二)没有实现理论教学与课堂实践的结合

大学生对于理论教学具有潜意识的抵触心理,而现在的民族音乐概论课程的学习只是单纯的知识输出,目前课堂实践的运用还仅仅是一个口号。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于民族音乐概论缺乏深度的认识,边看边讲的教学形式使课堂缺乏新鲜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实践对于教学设备和教学模式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果进行课堂实践可能就会要求学校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选取最新的教学模式,这对于学校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客观条件限制了“民族音乐概论”课堂实践的进度。理论教学缺乏课堂实践的结合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不能对于民族乐器进行实操或者是不能对于民族音乐进行直接性的欣赏都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很难得到提高。

三、综合性大学民族音乐概论改革的措施

(一)采取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对于大学生来说,课堂教学远远没有电子产品更容易吸引自己的注意力,所以在民族音乐概论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立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只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才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当中来,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进一步培养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竞赛、知识分享课堂,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了解民族音乐,甚至可以转变角实现立体式教学,民族音乐本身就是生活的产物,在“民族音乐概论”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要将民间采风、体验民俗放在其中,也可以通过DV、抖音等方式来记录民族音乐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上台讲解,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由启发式过渡到立体教学,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产生兴趣并愿意参与民族音乐的学习。

(二)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了解民族美

中国的艺术讲究的意境,中国民族音乐也不例外,音乐讲究“气脉神韵”,一个作品只有具备了“清高淡远”内涵和意境才能真正的体现出音乐美,以前的“民族音乐概论”教学采用的都是填鸭式教学,单纯的理论输出显得课堂枯燥乏味,很容易让学生对于民族音乐产生抵触心理,所以在综合性大学对民族音乐的教学过程中要丰富课堂内容,加入案例分享、融入作品的分析。例如在欣赏《二泉映月》这个传世名曲的时候,不要只讲民族音乐的专业知识,可以将这个二胡曲的背景与感情先与学生进行分析,阿炳的《二泉映月》并不是单纯地对当夜月色如水的描写,而是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将自己内心的万种思绪都融入其中,整首曲子的感情凄凉悲愤、旋律跌宕起伏,作者将自己一生愁苦和对未来的憧憬都放在了二胡曲里,曲调时“紧”时“松”,整首曲子就像作者的哀叹与感慨。在民族音乐概论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审美意识和逻辑思维意识放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甚至每一个音乐作品都是作者在讲述没有文字的故事。

(三)提高互动频率,发挥学生特长

学生是个体不是共体,所以说单纯的一张试卷并不能代表一个学生的文化素质,尤其是音乐教学中更要因材施教逐一引导。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互动、提高互动频率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不再只是老师的讲台而是学生交流的空间,民族音乐本身就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并没有固定的表达方式和定义,让学生参与互动才能使课堂更加的生动活泼,让每一位学生的思维和意见都能交流碰撞。发挥学生特长是因材施教的表现,比如在民族音乐概论学习古筝乐器的时候,可以让班级里喜爱古筝或者有演奏经验的学生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心得,甚至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古筝的演奏技巧和整体构造,毕竟学生之间的思维才是最接近的,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远远比老师的课本输出要来的有用。

四、小结

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是尊重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事物是不断发展前进的,对“民族音乐概论”进行教学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综合性大学的这一改革举措是对教学方式的探索,也是对民族音乐发展道路的探索。

参考文献

[1]杨电.我国民族音乐的美学意境研究[J].教师,2009(14).

[2]黄莉怡.民族音乐传承与民族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来源[J].东方教育,2015(8)

作者简介:彭钰雯(1999-),女,汉族,湖南长沙,大三,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猜你喜欢
综合性大学民族音乐教学改革
在高一年级音乐教学中深化民族音乐教学的实践
论高校音乐教育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地位与作用
传统文化与民族音乐的重构研究
中西民族音乐在多元世界民族音乐中的地位探析
论多元化舞蹈教育及其方法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综合性大学中少数民族舞蹈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价值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