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欣怡
在广西西北部与贵州交界处,乐业县坐落于此。在乐业县的最中心处,方圆不到20平方公里的崇山峻岭深处,潜藏着这个星球上最大的天坑群——乐业天坑群。大石围天坑、神木天坑、穿洞天坑……大大小小几十个形态各异的岩溶深渊藏匿其中,犹如古时尚未出嫁的少女,藏于深闺人不知,却又各是壮丽秀美,姿态万千。
鬼斧神工,不可名状的天坑奇迹
天坑,在地质学中学名为“喀斯特漏斗”。在乐业地区,地质大都为碳酸盐岩,常年充沛的降雨沿着裂缝溶蚀岩体形成的地下水系统,对地下岩层不断地侵蚀、搬运。而乐业地区的地质结构是罕见的“S”型旋钮结构,使岩层产生了极大的张性裂缝,随着地质的不断运动,地表不断上升,地下水系统不断向下侵蚀,这才锻造成了这一令世人惊叹的人间奇观。
在全世界13座超大型天坑中,乐业天坑群独占7座,其天坑数量之多、体量之大、景观之惊奇在世界范围内绝无仅有,作为“世界天坑之都”,乐业县当之无愧。在延绵不绝的山脉深处,惊奇莫测的天坑群犹如深渊一般充满了某种神秘的力量,摄人心魂。从空中凝视深渊,不免让人浮想联翩,这神秘莫测的天坑深处究竟隐藏着何等玄幻的地下世界?不免让人怀疑千万年前的神话传说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真实地发生过,某股神秘的巨大力量降临人间,创造出这个令人惊叹的人间奇景。
乐业现在已发现天坑28座,几乎囊括了各种类型的天坑,是名副其实的“天坑博物馆”和“世界岩溶胜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大石围天坑。大石围天坑大约在6500万年前形成,南北向宽420米,东西向长600米,垂直深度高达613米,在天坑的底部的原始森林面积约为9.6万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原始森林。在一片翠绿包裹的层峦叠嶂的山脉中,大石围天坑就像是一座直通深渊的巨大竖井,四周绝壁严谨平整,好似这口竖井是被天神的利刃“削”开。俯视天坑,山间云雾缭绕好似置身仙境,如梦如幻。在文明的长河中,人类通过智慧建造了无数超越想象和力量的建筑奇迹,然而当你亲临乐业天坑群时,不得不承认人类的创造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相形见绌,你会不禁惊叹自然力量之恢弘,赞叹世间万物之精巧。
岩溶深渊,尽藏自然宝藏
早在1973年,广西地质专家傅中平来到乐业进行地质调研时,就曾对大石围天坑进行了初步调查。直到1998年,国土资源部来到广西乐业进行土地资源调查时,才深入到大石围天坑及地下河溶洞内部,神秘的天坑世界终得以揭开面纱。
在大石围天坑的底部,茂密的原始森林组成了天坑的地下世界,在这勾魂夺魄的深渊尽头,竟是如此清新自然的场景:古木参天,枝叶纵横交错构成的巨大绿色罩子将地下世界包裹其中,树干粗壮高耸以至于多人都难以环抱,难以想象这片森林究竟在此生长了多少岁月。在这片原始森林中,不乏绿色兰花、带刺方竹等罕见植物,就连比恐龙时代同期生长的桫椤还古老的短肠蕨类植物也潜藏其中。巨大的天坑深渊好似一个自然藏宝阁,千万年的自然宝藏在这个地下世界应有尽有。
在大石围天坑底部,还有一条通往群山深处的溶洞。洞口宽约20米,高约40米,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喀斯特地貌,溶洞内巨大的石笋、石柱丛生,岩壁上的石帘千姿百态,渗出的水珠挂在石帘尖上,晶莹剔透,放眼望去好似铺满了晶莹闪烁的宝石。在溶洞内,还有一对“鸳鸯暗河”,令人诧异的是,这两条同处一个时空的暗河水温却是一冷一热。时至今日,这对暗河起源于何处,又流向何方仍不得而知。
除了大石围天坑,在乐业天坑群中,白洞天坑与冒气洞这对“姐妹”天坑同样独具风情。位于乐业县刷把村的白洞天坑其形似井筒,因其悬崖呈乳白色而得名。在白洞天坑的底部,是一片朝南倾斜的碎石斜坡,沿斜坡潜入山峦内部直至底部,又见一处更为陡峭的碎石山,可谓是“山中有洞,洞内有山”。
沿碎石攀爬至石山顶部,抬头望去顿觉豁然开朗。此处便是与白洞天坑相互贯通的冒气洞天坑。与其他天坑相比,冒气洞天坑仅是一座即将破壳而出的“天坑胎儿”。冒气洞天坑容积达677万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三,然而在天坑顶部,仅有一个小洞口将天坑与外界贯通。也正是因为这个小洞口,才造就了冒气洞独一无二的天坑风光。在艳阳高照的晴天,阳光透过洞口射入天坑中,犹如一把光剑直插洞中,抬头望去,不免觉得将要有天神顺着光剑从天而降。若是遇上下雨天,雨水从洞口涌入,水流顺着岩壁缓缓流淌,整座天坑如水帘洞一般,当洞口外的光映照入洞中,光影如幻影般朦胧。
大山深处,天坑守护的人杰地灵
在乐业县同乐镇西部,通往大石围天坑旅游景区的盘山公路途经一处海拔1300米的原始森林峰丛洼地,长期的岩溶地质作用,使得这个地方形成了一处四周高、中间低的喀斯特小漏斗式的盆地。在方圆20平方公里的大山深处,不仅有天坑群,火卖村人也生活于此。
位处高海拔的山间洼地,火卖村气候冬暖夏凉,夏天感受不到亚热带季风气候的闷热,冬天也不会如山下那般潮湿阴冷。四周被原始森林的植被环绕,隔绝了城市的纷繁、工业的污染,火卖村算得上是一座纯天然的氧吧,空气清新自然,沁人心脾,堪称养生福地。
当然,火卖村最令人神魂颠倒的还是在山顶观赏乐业群山间的自然景观。来到村旁的观音山顶部眺望远方,群山早已消失在茫茫云海之间。山风吹过,云海在山峰间波浪起伏,翠绿的原始森林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于仙境天堂。当日出日落,阳光透过弥漫在山间的云海,云霞绘彩,精彩万分。
在同处于同乐镇的把吉屯,魏晋时期传承下来的古法造纸术仍在这片土地上世代相传,延续至今。沧海桑田,工业化的发展早已取代了大多数手工艺技术,谁曾想到濒临失传的手工造纸术,居然在乐业县的一个小村屯中得以延续。
造纸的工艺可谓是极其复杂,从开始的砍竹,再到浸泡、洗石灰、舂料、踩槽、加滑水、抄纸、压纸、晾干,最后才能揭纸出成品。每年农历五月和十月,鲜嫩的竹子要先浸泡在石灰水里3个月使其充分软化,捞出洗净后还需发酵一个月,方可打浆。仅开头的两步工序,就要历经4、5个月的时间。纸张成品的质量和手感是否过硬,还要看踩槽人的功夫,纸浆压实压匀了,最后制成的纸张才轻薄柔顺,质地均匀。在一套完整的把吉手工造纸工艺下,至少需要历时半年,方得这片薄纸。
在把吉人的生活里,这片薄如蝉翼的纸张,不单单是日常家用,更是连接人与鬼神世界的“火紙”,祭神、祭祀、哀悼逝者、祈求富贵平安,把吉人的祈祷与理想都寄托在了这片薄纸之上。现如今,把吉人虽无需再为生计而造纸,但把吉屯的孩子们仍一心一意地传承着先辈们的手艺,在这片大山之中,保护着民族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