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理解概括类题如何审题

2020-05-25 02:59闰利品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类题全文答题

闰利品

现代文阅读题得分率不高,重要的一点是考生审题不清,或者根本不会审题。审题不是简单地把题目逐字逐句读清楚,而是要进行认真思考,学会从题目中提炼有效的答题信息,并且对这些信息进行必要的分析和处理,准确找到答题切人口。

应该怎样审题呢?现代文阅读题往往从四个层面设置,即文章写了什么(理解、概括),是怎么写的(分析),为什么这样写(品味、鉴赏),为什么写这些(探究、拓展)。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河南中考真题分层次分考点和大家进行交流。

一、文学类作品内容理解概括类题的审题

文学类作品内容理解概括类题是近年来中考考查的重点,常见题型有以下几种:①用一句话或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文章中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依据文章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将空缺的情节补全……

这些题型一般有一些标志性的限定性词语,如“隋节”“脉络”“过程”“哪几件事”“概括”“梳理”“补充”等字眼。在审题时一定要抓关键词,细究题意。题干中出现“哪些”“哪几件”表明需要概括的事件不止一件,应结合所给分值分条概括。这类题一般为4分,答题时多分为两条。出现“主要”“一件”等词时表明要求概括一件事,若是已经给出部分内容,则需根据提示词进行概括。

如2014年中考河南省卷《看自行车的女人》阅读题:“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看到题目应先抓住“看白行车的女人”这一中心语,明确是“几件事”,还要注意要求“用简洁的语言”。然后带着问题读文本。又如2015年中考河南省卷《滴水之恩》阅读题:“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概述‘我和‘他之间的故事。”抓关键信息“先后顺序”“‘我和‘他之间”,不仅要把答题范围锁定在全文,而且要关注两个人之间的故事。2018年中考河南省卷《父亲的长笛》阅读题:“请以长笛为线索,从父亲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关键信息是“以长笛为线索”“父亲的角度”“父女之间”“四件事”。从这些关键信息里可以确定答题范围应涉及全文,答案为四点,并且“从父亲的角度”要求答案的表述格式应为“父亲+做了什么”。2019年中考河南省卷《給母亲梳头发》阅读题:“文章由‘我给母亲梳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从母亲的角度简要概括。”要抓住“回顾”“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情”“母亲的角度”等关键信息,抓住了这些关键信息,不仅能确定答题范围,而且能确定表述的方法,但考生如果不认真审题,忽略了“回顾”,可能会扩大答题范围,造成失误。

只有抓关键信息审清题目要求,才能明确答题范围和方向,再按照要求规范答题格式,最后组织答案。比如要完整叙述时,按照“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何事”一环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从主人公的角度叙述时,按照“某人+做了什么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当文本故事较复杂、涉及人物较多时,要避免情节相互交错;从同一角度概括时.要做到前后贯通。

二、说明类作品内容理解概括类题的审题

说明类作品内容理解概括类题常常与对说明顺序的考查结合在一起。如2017年中考河南省卷《宣纸的“前世今生”》阅读题:…宣纸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请按照时间顺序加以说明。”2016年中考河南省卷《人体器官有可能自愈吗》阅读题:“在有关‘人体器官自愈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取得了哪些成果?”很显然,根据这两道题题干的关键信息,我们可以确定答题范围是全文。2012年中考河南省卷《高山上的守望者——岳桦》阅读题:“第②~⑥段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岳桦,请将相关内容填写在下面空格处。”该题则限定了要从第②~⑥段中去寻找答案。

三、议论类作品内容理解概括类题的审题

议论类作品内容理解概括类题常常结合中心论点或分论点来设题考查。如2018年中考河南省卷《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阅读题:“从全文看,作者认为‘重拾汉语的母语自信的原因有哪些?请逐条概括。”审题过程中,同样要抓关键信息“全文”“原因”,通过关键信息确定答题搜索范围和答题方向,进而在文中理清作者的思路进行回答。又如2019年中考河南省卷《一起做“读书种子”》阅读题:“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道题最应该抓关键信息“从全文看”,很多考生误认为是用一句话概括中心论点,习惯于看题目、看开头、看结尾,然而该题凭以往经验得不出准确答案,需要阅读全文,归纳段意、层意,然后加以概括总结。

综上所述,关于现代文内容理解概括类题,在审题时一定要认真圈画关键信息,然后依据关键信息分析答题范围和答题方向,明确答题角度和表述方式,同时要有文体意识和要点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准确答题。

猜你喜欢
类题全文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全文中文摘要
邀你来答题
高考政治漫画类题的解题思路
全文中文摘要
例谈高中地理试题中四种“异”类题的解法
构思精巧余味无穷 讽刺鞭挞淋漓尽致——再谈“虚荣”贯穿《项链》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