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雪洁 宋超
摘 要:作为资源型城市的安徽省淮南市,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根据自身实际提出了以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以加强与大院大所大学科技合作为切入点,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突破口,以突出“高精尖缺”人才为方向的新发展思路,为资源型城市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创新;先手棋
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要下好创新“先手棋”。一年来,安徽省淮南市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全力推进五大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多角度、多维度地支持鼓励科技创新,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基本情况
2019年1-10月份,淮南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20.7%,居安徽省第二位。60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评审,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总数达118家,首次突破100家。1-10月份,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4.86亿元,居全省第9位。2018年全市R&D经费15.2亿元,较上年增长7.5%,居全省第10位。R&D占GDP比重為1.35%,较上年度提高0.0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获省科学技术奖12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
二、存在的不足
淮南市的科技创新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安徽省会合肥及周边城市相比,还有着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与大院大所大学科技合作成效不够明显,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障碍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存在,“高精尖缺”一流创新人才缺乏等薄弱环节。
三、对策建议
(一)以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着力优化创新环境
淮南是全国首批科教兴市试点市,全省首批创新型试点城市,在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中,具有突出的典型特征和广泛的代表性。淮南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工作,不仅要编制好高质量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方案,而且要发挥比较优势,突出淮南资源特性和示范带动效应,讲好淮南自己的创新故事。
淮南争创国家级创新型城市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通过创新创建工作,进一步营造和优化创新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淮南要贯彻新发展理念,下好创新“先手棋”,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切实把创新摆在淮南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以加强与大院大所大学科技合作为切入点,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
加强与大院大所大学科技合作是贯彻新发展理念,下好创新“先手棋”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要从市级层面强化对与大院大所大学科技合作的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要充分发挥驻淮大院大所大学的作用,支持安徽理工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推动中电科八所军民融合发展,推进新能源中心、大气物理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要聚集产业技术需求开展合作,搭建大院大所大学与企业对接桥梁,建立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考核评估机制。要广泛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主动融入合肥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建设,积极争取加入G60科创走廊。
(三)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突破口,着力助推科技成果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必须有良好体制机制。我们贯彻新发展理念,下好创新“先手棋”要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突破口,着力助推科技成果转化。一是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我们在科技立项、成果处置、职称评定、薪资分配、经费使用等方面,要为科技人员“开绿灯”,要允许有行政级别的科研人员依法享有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奖励比例不低于70%。当前重要的是推动基层科研单位尤其是财政供给的科研单位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动科技发展。二是创新投入机制,加大科技投入。淮南市级财政科技投入2013年为6000多万元,由于受煤炭行业影响,市级财政收入用于科技方面的投入没有出现增加,而是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2018年市级财政科技经费居全省第14位。市级财政在经费的投入和分配方面没有把科技投入纳入优选考虑的地位。应当形成全市一盘棋,各部门全方位地形成合力促进科技创新。树立大创新需要大投入观念,要优先保障和合理安排创新支出,深化科技金融合作。
(四)以突出“高精尖缺”为方向,着力汇聚一流创新人才
人才是创新发展的关键。淮南要突出“高精尖缺”人才导向,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要加强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选拔,精准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和产业转型特殊需要人才及其科研团队,为全面实施“四个一”创新主平台的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要完善国家级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南市经济开发区及其它园区的生活配套设施,解决高层次人才入驻淮南时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在重大创新平台建设经费中,允许拿出一定比例用于人才的培养和日常运行。推行将高端人才、成果和项目打包整体引进的人才引进做法,择优对省内外、境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携带先进科技成果进行创新创业的科技团队给予扶持,让一大批高精尖科技成果在淮南大地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