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发斌 张帆?
摘 要:通过实地调研、会议讨论、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了桑植白茶产业现阶段的相关资料,阐述了桑植白茶发展的优势及其存在问题,提出在提升生产机械化、基地高质化、加工科学化、扶持多样化等方面降工增效和助推桑植白茶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桑植白茶;优势;问题;降工增效;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20)04-0084-04
Reducing Labor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angzhi White Tea
PENG Fa-bin1,ZHANG Fan1,2
(1. Sangzhi County Party Committee Office, Zhangjiajie 427100, PRC; 2. Hunan Tea Research Institute, Hu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hangsha 410125, PRC)
Abstract: The relevant data of the Sangzhi white tea industry at the current stage have been collected through the channels of on-the-spot surveys, conference discussions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s. The advantages and problems of Sangzhi white tea development have been elaborated. The strategy of reducing labor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has been proposed in the aspects of improving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promoting high-quality bases construction, perfecting scientific processing, and offering diversified support for promoting Sangzhi white tea development.
Key words: Sangzhi white tea; advantages; problems; reducing labor and increasing efficiency; new strategies
茶叶产业是桑植县农业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桑植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化、市场化工作,实施“旅游融合、产业扶贫、绿色发展”战略,打造桑植白茶品牌,桑植县茶叶产业取得巨大的发展,基地规模、加工产能和产品销售都进入快速推进期。2017年,桑植县初步形成以桑植白茶为主,大鲵、中药材、蔬菜、烟叶、蜜蜂等“一主多特”的农业产业体系,桑植白茶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茶叶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现阶段生产
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力紧缺等问题制约着桑植白茶的发展。针对现阶段桑植白茶生产实际情况,从产业各环节上降工增效将为桑植白茶产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
1 桑植白茶产业发展优势
1.1 桑植白茶初具规模
桑植县现有茶园面积约4 600 hm2,基本形成以八大公山大宗茶叶产业园、人潮溪名优茶叶产业带和洪家关休闲茶园片为核心的“一园一带一片”的发展格局[1],建成八大公山镇和人潮溪镇2个666.7 hm2(万亩)乡镇。桑植县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规模以上企业6家,专业合作社25家,家庭农场22家,大户55家。现有茶叶粗加工厂46家,年产茶叶2 500 t以上。白茶粗加工产能分布较为合理,基本覆盖主要产茶区。白茶加工技术标准统一,加工工艺相对简单,茶农可分散加工,同时还可采摘夏秋季鲜叶,提高茶园的收益。
1.2 品牌打造卓有成效
2016年以来,桑植县全力打造“桑植白茶”县域公共品牌,与湖南湘丰茶业有限公司签订白茶战略合作协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培植三鹤园、天子银毫、洪家关、西莲云雾[2]、帅湘红、土家秘罐茶、乡滋味等商标特色品牌。2017年,桑植县获“湖南十强生态产茶县”称号。2018年,桑植白茶入选“五彩湘茶”,获“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大创新产品”,获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产品金奖”和“袁隆平特别奖”,桑植白茶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1.3 产业规划清晰明确
桑植县计划到2022年,实现“双十目标”,茶叶建设围绕澧水流域、溇水流域形成两大片区,以公路沿线布局,形成陈家河为核心的陈家河—沙塔坪—龙潭坪666.7 hm2茶业带,以官地坪为核心的人潮溪—官地坪(长潭坪)666.7 hm2茶业带,巩固老茶区,发展新茶区,实现茶叶基地总面积6 666.7 hm2、产值达10億元的产业目标。
2 桑植白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桑植白茶产业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茶叶产业效益不佳,农民种茶积极性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产业经济效益不高
根据2018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3],2018
年全国茶园面积296.67万hm2,产量243万t,毛茶产值仅1 680亿元左右,经济效益为5.70万元/hm2。桑植县2018年共有茶园4 333.3 hm2,年产量1 600 t,综合产值1.9亿元,经济效益为4.35万元/hm2;2019年共有茶园4 600 hm2,年产量1 700 t,综合产值2亿元,经济效益为4.35万元/hm2。目前,桑植县白茶产业经济效益不高,只有全国茶园平均经济效益的76.3%,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2.1.1 茶叶基地规模小,产业效应难形成 桑植县目前现有茶园仅4 600 hm2,茶叶基地覆盖面小,没有较大规模的茶园基地,且基地分散,未能连片,不能形成规模效益[4];加之交通运输不便利,造成极大人工运输成本。
2.1.2 作业机械化水平低,茶园收益受制约 国内高度发展的产茶区机械化、标准化程度较高(如湖北省鹤峰县)。种植方面大部分使用耕机整地,培管方面已大规模使用遮草布、地膜、除草机等,采茶环节除春茶手采,其余机采。茶叶一季单产6 000~7 500 kg/hm2,每年采摘3季,双人采茶机一天可采茶1 000~
1 500 kg,机采产量约为手采的20~30倍;加之种植和除草推行机械化,大大降低用工数量,以致经济效益增高。相比之下,桑植山区地势崎岖,茶园管理仍然停留在传统种植模式上[5],多数茶园种植、除草、采茶以手工操作为主,机械化作业程度低,尤其是到了采茶季节很多地方严重缺乏采茶人员,有时单季有茶无法全部采摘,大部分茶农只采摘1~2季,严重影响茶园生产效益。
2.1.3 茶叶加工企业少,农户种茶收益受影响 桑植县目前茶叶加工厂仅46家,平均每100 hm2茶业基地才有1家加工厂,且规模不大,覆盖面不广,毛茶生产量较小,导致鲜叶收购弊端较多,影响农民种茶积极性和收益。
2.2 有机茶园建设滞缓
桑植县茶园建设标准化程度不高,有机茶园建设处于初级阶段,仅有部分荒山野茶可以通过有机认证,有机茶园面积的增长还比较缓慢,茶园综合管理水平不高,茶园建设仍处于被动应付而非主动规划管理的初级阶段,全过程、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尚未形成,也不符合当前高质量发展和产业持续发展的趋势。当前,如果桑植县不大力倡导有机茶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管理,今后必将加大人力、物力成本。
2.3 茶业龙头企业少,产业带动能力较弱
目前桑植县茶业省级龙头企业仅有1家,作为茶叶主导县龙头企业相对较少,且市场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还较差,销售渠道狭窄,开拓能力不够,带动农户和加工厂增效能力弱。
3 桑植白茶产业发展途径
推动桑植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是在降工增效上做文章、下力气。结合现阶段桑植白茶发展实际情况,从“机械化、高质化、科学化、多样化”上降工增效,将有利于提高茶叶经济效益,提升群众种茶积极性,促进茶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1 在提升生产机械化上降工增效
3.1.1 机械化茶园基地建设与改造 预计到2020年,桑植县将按照机械化操作标准规划和设计,建设适宜机械化作业的茶园666.7 hm2。此外,根据不同种植年份,按照机械化技术标准,分别进行补植、改植、整形等,分年度改造老基地。
3.1.2 大力推广“机器换人” 茶叶采摘时,采用机采方式代替人工采摘,可提高采茶农户和加工厂日收益。经调研发现,桑植县主要产茶区人工、机采鲜叶日均量及日均收益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茶农从粗叶采摘中收益最大,而机采粗葉收益大于人工采摘。机采粗叶与人工采摘不同等级鲜叶相比,农户日收益最高可增加12.3倍。加之机采后,随着采摘次数增加,茶叶产量随之增加1.0~1.5倍,农户每年增加1.50~2.25万元/hm2。加工厂日收益调研(如表2所示)发现,按照桑植县湘丰白茶有限公司收购干茶(4 kg鲜叶生产1 kg干茶)价格计算,即芽头800元/kg,一芽1叶160元/kg,一芽2叶60元/kg,粗茶22元/kg,收购粗叶利润提高了900%,且采用机采后人工费、加工厂加工费及收购管理费用都大幅下降。
茶园培管时,使用耕整机、开沟机、除草机、修剪机等机械设备代替人工同样可以增加茶产业经济效益。以耕整机为例,一台耕整地机的效率为1.00~1.33 hm2/d,而使用耕牛只能整地0.10~0.13 hm2/d,机耕功效是耕牛功效的10倍。除草机主要用于大行除草,一台除草机可以除草0.67 hm2/d,而人工除草效率为666.7 m2/d,效率比也是10∶1。传统撒施和滴水线施肥人工成本较高,人均施肥效率为0.13~0.20 hm2/d,采用工具施肥(施肥箱子)的人均施肥面积为0.40~0.47 hm2/d,工具施肥能明显提高施肥效率,从而减少工人费用。
因此,须大力推广茶园改造、施肥、采摘等生产环节机械化操作,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白茶产业效益。
3.1.3 大力培养机械能手和组建劳务组织 由合作社按照“统一管理、分队经营”的模式,组建生产服务队,每队2~3人,面积与人员比例按10∶1配备机械作业能手,组织各环节生产技术培训。合作社负责管理内部事务,协调对外关系,统一与农户签订作业合同,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安排作业,各服务队在合作社指导下,独立开展业务,构建“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生产格局,破解规模化发展带来的雇工难题,同时,也给缺乏劳动力的农民充分利用耕地资源稳定增收的渠道。
3.2 在提升基地高质化上降工增效
3.2.1 适度规模化建设 适度扩大规模,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和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6]。针对桑植白茶产业基地规模小等问题,适度规模化建设茶园,并尽量连片,形成规模效应,不能连片的要实行组团式发展。与此同时,基地建设既要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辐射带动作用,又要注意调动小农户的生产积极性。2020—2022年,在“一园一带一片”产业布局的基础上,做好茶叶园区的壮大和拓展,重点在龙潭坪、沙塔坪、陈家河、廖家村、芙蓉桥、官地坪、走马坪等乡镇连片布局,重点推进,打造多个“茶叶重镇”,确保到2022年建成6 666.7 hm2的高标准茶园。
3.2.2 推进标准化建设 加快建设茶园培管、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标准,建立标准化的茶叶规范化种植基地及加工厂,确保桑植白茶生产各环节有规可循。如茶园套作,茶树的成长期至少需要2 a时间,在茶陇两边套种轮作玉米、蔬菜,套种时,密度应合理,与茶树之间需保持适当距离。当种植的作物基本成熟时应尽快采收,并将梗叶及时翻埋入土层中。一方面能起到遮阳保水肥土的效果,调节茶园小气候,进而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还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经济收益。
3.2.3 加快有机化建设 加快有机茶政策建设与落实,从品种选择、种植、培育、管理上精细入手,大力推进有机茶园的建设,增大有机茶叶的产出,切实推进桑植县茶叶发展,少走弯路。
3.2.4 拓展一体化建设 借助企业的技术、团队、资金等资源为茶叶基地提供服务,实现生产、加工、销售无缝对接,农工贸一体化,形成利益共同体。
3.3 在提升加工科学化上降工增效
3.3.1 合理布局加工厂 根据桑植县茶叶基地布局,新建一批上规模、标准化、现代化茶叶加工厂,确保每20~33 hm2茶叶基地上建设一个白毛茶加工厂,实现茶叶加工厂的全覆盖,推进加工厂认领茶农政策,拓展茶叶鲜叶收购空间,为大力发展现代茶叶产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3.2 适当分级加工 对机采茶鲜叶原料进行适当分级,不仅能提高不同等级茶原料生产比例及质量,还能避免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浪费问题,适应茶鲜叶机械化采摘的发展趋势[7]。在各个桑植白茶毛茶加工厂应用茶鲜叶原料分级,充分彰显不同级别鲜叶附加值,增加茶叶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提升茶叶初制场所的环境和加工条件,提高茶叶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3.3.3 提高科技含量 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必须依靠农业科技创新引领。结合桑植白茶发展实际情况,要基于科技创新,拓展加工、包装机械化、现代化程度,减少用工,提升效益;要借助科技设备,实现加工全程监督,精细管理,适应现代管理的需求;要采用科技方法,研发创新茶叶产品,延伸茶叶产业链,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3.4 在提升扶持多样化上降工增效
3.4.1 大力扶持龙头企业 加强茶叶产业扶持是推进降工增效的重要保障,也是推进引导茶叶发展的坚实基础[8]。作为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关键主体,龙头企业的发展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产业化的成效[9]。
根据桑植白茶发展现状,应制定有利于龙头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一方面通过吸引外地国家级或省级龙头企业参与桑植县白茶产业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和茶农生产保障;另一方面引导鼓励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联营、合作参股、控股、茶园经营权流转、组建合作社等形式,组建龙头企业或经营团体,发挥龙头企业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使茶叶生产经营向团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一个品牌一家企业或一个团体运作的局面。
3.4.2 大力扶持基地建设 茶园基地是茶产业发展的根本,桑植县目前茶园面积仅4 600 hm2,且茶园收益不高,现阶段产业带动能力不足,完全依靠茶农、合作社和企业力量自建基地难以扩大规模。针对这种情况,在扶持基地建设上降工增效,制定基地建设相关激励政策,鼓励新建茶园。如按照有机标准、机械化标准的要求,对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建茶园和改造老茶园分别给以适当奖励,且政府承担茶苗购买、有机认证和基地检测的部分费用。
3.4.3 大力扶持加工厂建设 根据各乡镇茶叶种植情况,合理规划茶厂建设,有序推进机械化改造,并制定相应政策予以高效扶持。如在厂房建设方面,新建茶叶加工厂、改造升级加工厂和购买加工机械设备,達到厂房建设相关要求的给以适当奖励;在茶企机械化方面,对购买采茶机、除草机、施肥机等茶园培管设备、且对培训机械能手的茶企给予适当扶持。
参考文献:
[1] 王诗涵,张学文,刘梓健. 桑植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 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3):21-22, 47.
[2] 唐怀廷. “西莲云雾”茶的二十年[J]. 茶叶通讯,2013,40(2):46-47.
[3] 梅 宇,梁 晓. 2018年中国茶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J]. 茶世界,2019(2):10-15.
[4] 陈涛林,罗军武,王汉超,等. 桑植县发展高山优质有机茶的战略思考[J]. 湖南农业科学,2013(19):134-137,142.
[5] 丁 玎,周 浩,周凌云,等. 桑植县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 茶叶通讯,2017,44(3):58-61.
[6] 吴 宏,李彦成. 我国茶叶加工企业的适度规模与优化策略[J]. 农业经济问题,2012,33(1): 93-97,112.
[7] 唐小林,李文萃,范起业. 机采茶鲜叶分类分级技术及相关设备研究进展[J]. 中国茶叶加工,2015(2):5-8.
[8] 吕先高. 加强政策支持引导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J]. 农家参谋,2019(7):36.
[9] 李加明. 基于龙头企业的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机理研究[D]. 石河子: 石河子大学,2008.
(责任编辑:张焕裕)